中国的榨菜之乡在哪里?是重庆的涪陵吗?

榨菜产地争夺战结束。重庆涪陵战胜浙江余姚。

谁是中国榨菜的故乡?经过10年的渝浙之争,涪陵榨菜赢了。昨日,涪陵区质监局局长周进国表示,国家质量标准委员会专家组近日批准了涪陵榨菜国家强制性标准。

这将涪陵榨菜的管理从行业标准上升为国家强制性标准。涪陵榨菜的原产地标准已经成为国家强制性标准,也将成为行业内的原产地标准,就像法国的波尔多葡萄酒一样。事实上,去年6月65438+2月65438+3月,国家质检总局宣布对涪陵榨菜实施原产地保护,并于当日生效,保护对象为涪陵榨菜生产的产品。但这只是一个大原则。周进国表示,国家标准委的认定是将涪陵榨菜从行业标准上升为国家强制性标准。

这一标准的实施,不仅会限制其他产区的榨菜,还会限制本地榨菜生产者:不达标的企业将被淘汰,单独取消涪陵本地产量为涪陵榨菜。

据说涪陵目前有100多家榨菜生产企业,其中规模较大的有七八十家。这些企业具有标准化加工能力,产量约为50万吨。其他生产企业基本都是手工作坊生产,产量在20万吨左右。

周进国说,不符合标准的企业将被坚决淘汰,规模以上企业将受到保护。具体方式是,一方面通过原产地保护牌,另一方面通过市场规则进行自然淘汰。

原产地保护地位的确立有利于扩大涪陵榨菜的市场和出口。因为,今后所有WTO成员都要按照这个标准对进口的“涪陵榨菜”进行抽检。(记者周尚斗实习生采写红菜)

新闻故事的背景

重庆和浙江为了菜头争了十年。

一个小小的菜头引发了10年的渝浙之争。重庆涪陵和浙江余姚是国内榨菜市场的两大品牌。65438-0995,中国农学会等部门联合举办“特色产品之乡开发建设宣传”活动。福建榨菜和浙江榨菜都开始争夺“中国榨菜之乡”的称号。

1998年,涪陵榨菜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申请商标注册,并取得商标注册证,有效期为2000年4月26日至2006年4月20日。涪陵榨菜成功获得了享有原产地、原料、制造方法、质量和商品商标保护的权利。凭借这张王牌,涪陵榨菜以高出市场20%的价格占据了国内榨菜市场70%以上的份额。

2003年8月,浙江余姚以申请原产地标记为契机,再次挑起两地关于榨菜原产地的争夺。9月初,国家质检总局宣布浙江余姚榨菜向国家质检总局申请原产地保护,并通过形式审查和现场审查,开始为期3个月的公示。

余姚的先发制人,让涪陵坐不住了。2003年9月初,涪陵向国家质监总局提出原产地保护申请,国家受理,并于当年6月165438+10月赴重庆实地调查。

据悉,虽然浙江称余姚榨菜种植面积达654.38+万亩,年产量5亿公斤,但年加工产值达654.38+0亿元。但涪陵在异议中称,浙江的气候和土壤越来越不适合榨菜原料的生长,其生产商经常到涪陵采购原料。保守估计,一年至少有654.38+0.5万吨重庆产的青菜流向浙江。同时,余姚改为盐脱水工艺做产品(涪陵是风干工艺),而且生产周期太短,只有几个月等。,不符合原产地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