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鉴别茶叶中是否有农药?

真正有效的办法是依靠茶叶质检部门,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鉴定茶叶是否含有农药。

鉴别茶叶有两种方法:感官鉴别和理化鉴别。感官鉴定,也叫评价,第一形状属于外观鉴定。感官鉴别可分为四项:一、绳子,绳子的种类不同,对绳子的要求和呈现方式也不同,如松紧、直度、粗细、扁圆、全断、轻重等。应该符合这个品种的正常情况。二是色泽,无论是暗沉还是光泽,也要符合品种的要求,如红棕色红茶、全新绿色绿茶、棕绿色花茶等。第三是清洁度,要干净无梗,块、片、粉不超标,不能含有非茶叶夹杂物。第四是温柔。同一品种的茶叶,白芽多的为好。绳子虽然粗了点,但是细嫩透亮。

鉴别茶叶的内质,可分为香气、滋味、汤色、叶底。第一,香气,新鲜的鼻香,浓而纯的好,淡而不纯的次之,闷而涩的更差,有异味的更差。各种花茶都应该有自己独特的正常香气。比如茉莉花茶要有茉莉花香,玉兰、朱兰花茶要有玉兰、朱兰香。第二是口味。用舌头味蕾,感觉醇厚、鲜纯最好,涩、苦、糙、发酵淡次之,发霉、麻辣、生草最差。第三是汤的颜色。茶汤热的时候,观察明暗的深浅。一般来说,以浓淡为宜,但红茶汤色比绿茶深,压制的茶汤颜色更深。四、叶底,品尝冲泡好的湿茶,用手按压,软而有弹性的属于细腻,硬而无弹性的属于粗而老。以上鉴别方法主要区分优、劣、次。一切都是从量变到质变,假冒伪劣茶叶往往就是在这种感官鉴别中被发现的。

茶叶没有一个全方位的质量标准,整个过程都用文字表达。目前只有产地采购生茶的标准,即6级18,花茶型坯的国际GB/T9172-1988标准。只有国家标准GB9679-1988《茶叶卫生标准》是强制性的。感官指标:具有本茶正常的外观和固有的色、香,不能掺杂外来植物。叶子不得含有草类物质,不得有异味、臭味、霉味。理化指标:每公斤铅(紧压茶为3mg)、铜60mg、锑0.2mg(紧压茶为0.4mg)的含量。

有机氯和有机汞、HCH和滴滴涕的农药残留指标不得超过0.2mg/kg。

水分指数:含水量越高,茶叶变质越快;水分越少,茶叶就不容易变质,但水分太低,茶叶质量就会下降。一般茶叶的含水量在3%左右。

灰分指数:茶叶中的无机化合物称为灰分,灰分中磷、钾含量最多,其次是钙、镁、铁、锰、铝、硫,总量不得超过7%。

茶叶的理化鉴别可分为物理鉴别和化学鉴别。

茶叶的物理鉴定有四项内容:

1叶检:取少许开水,用放大镜观察。如果叶色深绿,顶部光滑,背面蓬松,叶片椭圆形,叶尖短而钝,叶缘有锯齿,锯齿上有纤毛,则可判定为真茶。不符合上述特征的叶子就是掺假茶。

2.泡过的茶叶检验:取可疑茶叶,制成粉末,放入表镜中,用表镜盖在上面,控制电炉,用小火烘烤5 ~ 10 min,在盖好的表镜上显微镜下检验。如果能看到很多细小的油滴,很多细小的针状晶体是咖啡因,说明是纯茶。否则说明咖啡因已经溶解,可以判断为泡过的茶。也可根据比重法测定。浸泡后的茶叶提取液比重为1.0023 ~ 1.0057,与鲜茶叶提取液比重1.0098 ~ 1.05438+045相差甚远。以上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可以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3.茶叶掺色素的检验:取茶粉放在白纸上,反复揉搓。如果纸上有各种颜色的条纹,说明有着色剂。你也可以在茶里加一点氯仿。摇动后,如果氯仿呈蓝色或绿色,说明茶叶中掺杂了靛蓝或姜黄等着色剂。

茶叶加蜡试验:将少许茶叶铺在粗糙的白纸上,用电熨斗烫平。如果白纸上有明显的油渍,说明茶叶中加入了蜂蜡或石蜡。

茶叶的化学鉴定;

如果可疑叶不含咖啡因和锰,可以证明不是茶叶,但如果检出咖啡因和锰,则不能确定可疑叶就是茶叶。因此,需要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方法检测茶氨酸的有无,才能最终确定茶叶的真伪。

市场抽查发现,散装茶普遍质价不符,质价高;在包装茶叶中,很多不法商贩伪造“猴王”、“京华”等名牌商标和包装,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缺斤短两。以“京华”品牌为例,其商标、长寿图案、包装袋图案均已注册,受国家法律保护。包装定点印刷,细致精致,消费者在购买包装茶叶时要仔细鉴别,注意比较,避免上当。

1999第四季度茉莉花茶国家质量监督抽查结果显示,农药残留超标,占4.29%。中国国内的茶叶面积广大,种类繁多,而且大部分茶园都位于高山上,水土纯净,污染小。而丘陵地区茶园夏秋季病虫害多,茶农忽视农药的正确使用,导致茶叶农药残留超标。茶叶加工、勾兑过程中,原料相互混合,扩大了农药残留污染范围,严重影响茶叶的声誉、内销和外贸出口。欧盟自2000年7月1起实施的新检验标准,大幅降低了茶叶的农药残留限量指标。作为茶叶生产和出口大国,中国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北京、天津和上海都制定了严格的茶叶质量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