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不要打着“国潮”的幌子骗钱
“国潮”这个词,如果只是作为骗钱的标签,只能算是“假国潮”。
1
如果要说国潮先走向世界,就不得不提“飞跃”这双小白鞋。大福橡胶厂,1950S出生于上海,前身是解放鞋。后来在设计上改变了单一的颜色,在鞋上增加了红蓝缝线,鞋底轻便耐磨。那时候几乎人人都有一双,成了不折不扣的国货代表。
然而,和所有热门品牌一样,飞跃也没有逃脱被“山寨”的命运。因为工艺简单,成本低,上世纪80年代前后,各种飞跃鞋充斥市场,出现了鞋底破、开胶、磨脚等问题,导致飞跃鞋很难穿。而且几十年不变的造型,加上国外品牌和新兴品牌的冲击,飞跃鞋逐渐从年轻人的眼中消失。
后来在2005年,法国人把贝茨送到中国参加一个武术班。他看到武术班的学生都穿着蹦蹦鞋。就像中国人穿腻了Leap,外国人其实也穿腻了匡威,所以派克斯觉得这双小白鞋稍微设计一下就可以卖到国外。后来他发现岳飞没有注册国际商标,就赶紧用飞跃的拼音FEIYUE在欧洲注册了商标,硬生生包装了一个“法语版”leap。
后来Paters开始了一系列的宣传,说这是一双东方色彩很浓的少林僧鞋,借助明星博主和模特的流量带货。人们觉得这双鞋比匡威酷多了,“法国版”的leap瞬间在国外火了起来。目前仅在巴黎的飞跃店就开出了超过100双鞋,价格甚至达到了上千元人民币。
虽然飞跃鞋的成功是一个外国人创造的,但值得欣慰的是,我们中国的一些品牌也逐渐发现了这个问题,逐渐从“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比如李宁出现在纽约时装周。
2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李宁一直是一个很土气的运动品牌,没有人会认为它和时尚有什么关系。但2018年李宁出现在纽约时装周秀场后,变得又酷又潮。整场秀以“启蒙”为主题,着实让海内外潮人眼前一亮。
其实复古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但是我们可以看到李宁在服装剪裁上花了不少功夫,既保留了几十年前运动装的宽松感,又让它看起来很立体。应该说,李宁对潮流的理解,让原本传统的运动装变得更有街头感,更有新鲜感。
回顾李宁这两年的服装产品,可以看到李宁的设计师们在认真做产品,对运动潮流文化有自己的创新精神,就像李宁自己说的:“每一季,中国李宁都会把想象力和创造力放在第一位,以此向世界展示自信的中国文化。”
如果说跳跳鞋让我们看到了国潮的可能性,那么李宁无疑为国潮开了一个好头。我也希望这只是中国国潮的开始,而不是高峰。
三
随着李宁的成功,国潮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很多品牌开始以“国潮”的名义推出新品,提高了品牌的知名度,让很多老品牌复活。“国潮”二字成了这些品牌的摇钱树。
这些品牌推出的全民潮流,大多是投机取巧。当90后逐渐在社会上扎根,他们成为市场的巨大购买力。他们利用年轻人的部分童年记忆投射到产品中。委婉地说,他们在出卖自己的感情。
这些利用消费者的感受,看到商机就冲进去,干脆印上“中国”二字,称之为全民潮流。简单的拿来主义并没有深入到服装潮流的本质,这种“全民潮流”最终只能成为“全民嘲讽”。
用情怀包装产品,可能会火一阵子。但当这股浪潮退去,谁在裸泳就很清楚了。各种品牌在国潮中赚快钱的同时,也在消耗大家对国潮的热情。没有创新和核心,再多的新鲜感也救不了品牌。
创造潮流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一个真正认真研究产品,并且恰当地融合了我们民族文化核心的产品,才能称之为民族潮流。目前这些所谓的民族时尚服装总有一天会离开网络C。那个时候,一个品牌的发展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品质、创新和理念上来。
我依然坚信,只要我们能认真做好产品,再融入中国特色的文化内核,就一定能成为区别于美潮、日潮文化,走向国际的“中国国潮”。
你怎么看待中国的国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