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如何改变人们的生活?
编辑此PC卡
PC卡这是一种仅相当于信用卡大小的可插拔设备,可以插入计算机或掌上电脑。PC卡根据自身厚度分为三种:I型、II型、III型。插入Pocket PC的PC卡设备将提供数据存储或通信功能(例如,连接电话线或局域网)。PCMCIA(个人计算机存储卡国际协会)是一个国际标准团体和贸易组织,成立于1989。成立该组织的目的是建立集成电路板的统一标准,提高以小尺寸、低功耗为特点的移动计算机中元器件的互换性。后来随着便携式电脑用户需求的变化,PC卡的标准也相应调整。并且在1991中,PCMCIA定义了与当时存储卡相同的68pin连接器的I/O接口。同时,SSS(Socket Services Specification)和CSS(Card Services Specification Definition)都意识到增加PCMICA的新定义是大势所趋,同时也需要通用软件在这方面的兼容性支持。1993年,PCMCIA2.1诞生,PC卡终于支持“卡与插座服务”,这是PC卡与插槽控制芯片之间的一种有效通信方式。插槽可以识别插入的卡并给出正确的工作条件。此时大量的PC卡接口调制解调器和网卡诞生,为当时内置网卡调制解调器很少的笔记本电脑提供了有益的拓展。此后,PC卡标准不断更新,直到2001年4月的PC卡标准8.0。
编辑此段落Pocket PC
Pocket PC是一种手持设备,它可以帮助您存储和检索电子邮件、联系人和约会信息、播放多媒体文件、玩电子游戏、交换短信以及使用MSN Messenger浏览网页内容...您将能够与您的桌面交换和同步信息。PPC,Pocket PC(简称PPC),是一款基于微软Windows Mobile操作系统的掌上电脑。Pocket PC采用WinCE系列系统,由微软公司开发。PPC又称便携电脑,是大部分IT厂商支持的高端PDA产品,具有全彩液晶屏、触笔输入等特点。PPC的出现大大取代了PDA成为时尚新宠。著名的掌上电脑制造商包括惠普和戴尔。说到PPC,就是智能手机。智能手机之间的主要区别是它使用的操作系统。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主要分为几类:iPhone、Symbian、微软MOBILE(智能手机和PPC平台)、Linux、PALM。IPhone OS或OS X iPhone是苹果公司为IPhone开发的操作系统。主要用于iPhone和iPod touch。就像它的Mac OS X操作系统一样,它也是基于达尔文的。iPhone OS的系统架构分为四层:核心OS层、核心服务层、媒体层和Cocoa Touch层。系统运行占用大约512MB的存储空间。Symbian手机最丰富。微软移动(智能手机和PPC平台)操作系统更符合电脑应用习惯。Linux更加开放。PALM也有一批粉丝。
微软windows mobile智能手机两个平台的区别
PPC或Pocket PC是微软基于微软Pocket PC系统架构开发的最常见的PDA系统,而Pocket PC Phone则是微软为微软智能手机开发的操作系统。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后者插入SIM卡后可以作为手机使用,按下电源键后可以关闭PDA功能,但电话功能仍然可以使用。在软件兼容性方面,也有很多可以通用的。目前大部分基于微软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都采用了这个操作系统。Pocket PC Phone和Smartphone都是微软开发的智能手机系统。它们有相似之处,但也有不同之处。相似之处在于,两者都属于Windows mobile系列操作系统,都是由基于微软PC的Windows操作系统演化而来,所以两者的操作界面非常相似。同时,在硬件系统方面,采用微软智能系统的手机普遍采用英特尔嵌入式处理器,频率较高。此外,使用该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在其他硬件配置(如内存、存储卡容量)上要比使用其他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高很多,所以性能相对较强,运行速度也会更快。但该系列手机也存在一些缺点,如功耗高、续航时间短、配置高、功能多导致硬件成本高等。不同的是,智能手机是基于Windows CE内核开发的,基于这个操作系统的手机,不需要手写笔的帮助,只需要使用手机提供的键盘就可以完成几乎所有的操作。所以使用这个操作系统的手机用户可以单手操作,而Pocket PC Phone只能用手写笔操作,也就是说两个系统在操作方式上的差异最大。另外,虽然都是基于Windows系统,但是在应用软件上有所不同。
编辑此段购买技巧。
你要电脑做什么?不同于传统的家电“一步到位”的购买思路,PC的发展日新月异,顶级产品的配置价格极高,电脑升级速度也相对较快。所以用户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性价比最合理的电脑。技术指标要明确。通常情况下,PC厂商有很多产品线。以欧洲最大的直接电脑供应商泰勒电脑为例。其产品线涵盖经济、特色、致富、拔尖。超级至尊等组合。在选择具体型号时,用户可以从主板、内存、显卡、硬盘、显示器、调制解调器以及是否具有DVD播放功能等配置入手。别忘了确定显示器的屏幕尺寸。一般来说,品牌机的报价都是以15寸显示器为基准。目前17寸显示器逐渐成为时尚。在学习、上网甚至看DVD电影时,17英寸显示器的大屏幕优势日益明显。所以600元起少花钱换一台17寸显示器会更锦上添花。
编辑这段移动PC
移动PC也被一些厂商称为“便携式台式机”和“家用便携式一体机”,其特点是外观与笔记本电脑几乎相同,但没有内置电池和PC卡槽。一般采用交流电源供电,便携性强,内部结构更简单,更方便用户自行升级维护。此外,大多数机型还可以配备外置电池,从而实现真正的移动计算。移动PC与笔记本电脑的主要区别在于,移动PC的配件以台式机配件为主,而笔记本电脑的配件多为笔记本电脑专用配件。1.关于电池:一般移动PC都没有内置电池,而是由交流电源供电。最近上市的移动电脑也有内置电池。但由于使用台式电脑的配件耗电量大,电池的使用时间短,往往会出现死机的现象。但笔记本100%内置专用电池,使用时间长。2.关于PC卡槽:移动PC基本没有支持PCMCIA的各种接口,笔记本电脑有各种PC扩展槽,可以轻松实现各种外设产品的连接。3.关于CPU等主要配件:移动PC的CPU采用台式CPU,多为P4系列,笔记本电脑的CPU多采用笔记本电脑专用的移动CPU。目前笔记本电脑的主流CPU是C4-M和P-M系列。移动PC用的主板基本都是SIS集成主板,内存也用普通SDRAM,DDR内存较少,硬盘多为5400转。笔记本电脑的CPU、主板、内存、硬盘都是专用的。4.性能:移动PC采用台式机的配件,在性能上无法与特殊配件的笔记本电脑相比。现在的一些移动PC虽然精致,但是体积远远大于笔记本。5.关于散热:移动PC使用的是台式机的配件,所以热量和耗电量大,这也是移动PC经常死机的原因。笔记本电脑一般采用先进的铜热管导热技术,配有智能散热风扇和独立散热空间,保证系统运行的稳定性。6.关于价格:由于台式电脑的配件,移动PC的价格低于笔记本电脑,而笔记本电脑如果采用主流配置,一般价格在万元以上。
编辑此段落
PCMCIA:个人计算机存储卡国际协会(Personal Computer Memory Card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PC存储卡国际联合会(PC Memory Card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的缩写,是一个国际标准组织和贸易联合会,拥有300多家成员公司。该组织成立于1989,旨在建立集成电路的国际标准,提高移动计算机的互换性。这种计算机要求强度高、能耗低、体积小、性能高。随着便携式计算机系统(包括笔记本、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和PDA)的广泛应用,对便携式扩展设备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在扩展卡标准制定之前,计算机可以使用的外围设备(如插入式内存和调制解调器等。)通常是专用的,不能被其他制造商的类似产品替代。很多像Modem这样的设备只能插在特定型号的电脑上,即使是同一厂家生产的其他型号也无法使用。通常情况下,这些外围设备并不设计为可以与其他计算机互换,而是作为固定设计提供,只适用于最初组装的计算机。因此,我们需要一个通用的扩展方法。为了寻求一个行业标准,几个卡商在80年代后期成立了个人计算机存储卡国际协会(PCMCIA),规定了存储卡的物理设计方案、计算机插槽设计方案、电气接口和相关软件。PCMCIA在制定自己的标准时,采用了JEIDA的一些设计思想。这两个组织都致力于推广现在被称为“PC卡”的国际标准。事实上,最新版本的标准已经集成了PCMCIA和JEIDA,进一步提高了产品之间的兼容性。PC卡已经被用于许多场合,包括几种类型的RAM存储器、预编程ROM卡、调制解调器、声卡、软盘控制器、硬盘驱动器、CD-ROM和SCSI控制器、全球定位系统(GPS)卡、数据采集卡、局域网卡、寻呼机等等。在发展初期,PCMCIA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PCMCIA标准使PC卡能够用于多种类型的计算机,不管它使用什么微处理器。PC卡不仅可以插在计算机上,还可以用在其他数字设备上,如测试仪器、数字成像设备和工业控制器等。系统制造商、外围设备制造商、零售商和系统用户都可以从中受益。目前PC卡标准有三种,长宽都是85.6×54mm2,但厚度不同:I型是最早的3.3mm厚的卡;ⅱ型增加厚度至5.0mm;ⅲ型进一步增加厚度至10.5mm,有一段时间,I型几乎只用于存储器件。然而,最近,调制解调器和其它设备已经开始采用I类标准。ⅱ型是当今最主要的尺寸,用于大多数设备。较厚的ⅲ型卡主要用于微型硬盘驱动器,已经越来越普遍。因为这三个卡* * *使用相同的总线连接器,所以较薄的卡可以顺利地安装在为较厚的卡设计的插槽中。PCMCIA标准已经发布了一段时间,现在已经出到第三版了。与此同时,为了满足系统和PC卡制造商不断变化的需求,进行了许多必要的更改和改进。PCMCIA标准的发展已经完全超出了存储卡最初的定义,现在包括了外设类型:1。内存类型:硬盘,存储卡:2。接口类型:CDROM/DVD接口、并行串口、扩展接口卡:3。网络通信类型:以太网/令牌网卡、无线/红外局域网卡、调制解调器卡、ISDN卡、手机卡。最早的版本是1.0,既定的标准主要是针对像现在的RAM卡这样的存储卡。2.0版到2.1版增加了“卡和插座Servicevices”的软件规范,ATA和AIMS规范(ATA是“AT附件”的缩写,涉及PC卡上的IDE驱动接口;AIMS是“自动索引海量存储”的缩写,是一种在PC卡上保存图像和多媒体数据的标准,通常用于照片/视频技术。最新的PCMCIA版本其实叫“PC卡规范”,有时候也不太恰当的叫“3.0版”。该版本支持DMA(直接内存访问)、高速多媒体应用、即插即用、多功能卡和CardBus。该版本还允许PC卡和系统设计有3.3伏的逻辑电压。因为可以节省电池供电设备的能量,3.3伏逻辑电平越来越受欢迎。PCMCIA标准的每个新版本都努力向后兼容旧版本。CardBus重新定义和改进了PCMCIA总线的结构,但仍然可以回到1和2版本中以前制定的标准。CardBus的主要目的是将PCMCIA总线扩展到更高的速度,以便连接更强大的设备,并提供对32位I/O和内存数据通道的支持。它包括一个新的屏蔽总线连接器,CardBus卡不能插入为2.x或更旧版本设计的上一代系统。
编辑此电脑同步
PC同步是自动功能,即手机连接电脑后,很多项目都是自动的,比如同步备忘录、任务、备份通讯录等。,而且也不需要一层一层的查找打开文件夹,节省了很多时间。一般随机或购买的蓝牙适配器都有光盘,不需要再找同步软件。因为手机的智能化,里面的功能越来越多,数据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为了更安全地备份手机中的数据,很多智能手机或中高端手机都有“PC同步”功能,即通过数据线将手机中的通讯录、日程、短信、图片、铃声等内容存储在电脑中。另一方面,如果你的手机坏了,内容丢失了,你可以用数据线把备份的信息从PC引导回手机。买手机的时候,有数据线的话要送一张CD。将软件安装在光盘中,并连接数据线。每个品牌的细节可能不一样,但总的来说,PC同步是指电脑里的数据可以通过软件同步到手机上。一般PC同步软件都有。2008年6月23日,10,微软MSN正式发布手机MSN 5.0版本,支持包括Windows Mobile平台在内的所有主流手机操作系统的移动即时通讯服务。手机MSN 5.0由微软MSN中国团队根据当地用户需求自主研发,将好友分组、自定义头像、自建M群功能、文件传输等关键IM功能与PC版Windows Live Messenger完全集成同步。同时,手机MSN 5.0内置实用个性化服务,帮助用户在手机上便捷搜索公交换乘、周边等实用生活信息。
在这一段编辑PC操作系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我相信很多普通用户和我一样,接触的都是微软的第一个操作系统DOS。此后,PC操作系统的历史基本上就是微软操作系统的历史,因为DRDOS等一批早期竞争对手突然退出了。虽然,从DOS到今年10月9日即将发布的Windows XP(简体中文版),这个指挥着千千1亿台PC运行的操作系统经历了多次重大变革,已经“面目全非”,但从它给整个PC行业带来的“改变”中,不难看出,这些变革背后折射出的,是客户导向带来的强大动力。
过去:Windows的胜利
1981年,为IBM PC诞生了操作系统MS DOS 1.0。从那以后,直到90年代初的最后一个版本6.11,大部分用户的PC都在运行这个字符界面操作系统。恐怕有过那种经历的人都不会忘记,当时想玩DOS,专业的英语知识和熟练的指法是不可或缺的,否则一般用户遇到“找不到文件”等提示时真的会无所适从。虽然1983年开发成功了界面简单却令人兴奋的Windows 1.0,1987年微软推出了Windows2.0,但似乎这两个早期版本的Windows虽然推出了图形界面,但受到当时硬件的限制,更多体现的是一种“技术演示”性质。1990年,Windows3.0和3.1的相继发布,引发了PC操作系统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变革。此时的Windows虽然只是DOS上的一个“壳”,但并不能独立运行。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ISV在Windows上开发越来越多的应用软件,图形界面的优势,所见即所得,鼠标操作开始显现。与此同时,除了在界面上更加体贴用户,在内核上,微软也开始了大动作,以保持兼容性为首要考虑,准备在原有操作系统内核之外“另起炉灶”,开发全新的32位操作系统,彻底摆脱DOS的束缚。为此,微软特意“挖”走了原DEC VMS操作系统的主要R&D人员来担当重任。好事多磨。1993年,Windows NT 3.15438+0包括服务器和工作站两个版本正式上线。回顾历史,“NT”可能代表的不仅仅是“新技术”,更是PC操作系统史上的又一次革命。此后,一方面,微软PC操作系统根据家庭/个人用户和商业/办公用户的不同需求,分成了两个分支;另一方面,特别是针对不同规模的商业用户的需求,微软的商业操作系统分为工作站版和服务器版等几个版本,以便更好地进入企业级应用。后来Windows 2000出来,就有了“数据中心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