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东的发展怎么样?

2008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51.6亿元,同比增长18.3%。财政收入165438+7亿元,增长22.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2亿元,增长24.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03亿元,增长48.4%。自2002年以来,肥东县连续6年跻身全省“十大综合县”、“十大活力县”,县域经济基础竞争力位居中部百强县第44位。2006年,肥东县荣获“安徽省首届投资环境十佳县”称号。肥东工业经济增长强劲。2008年,全县工业总产值151.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2.6亿元,比上年增长29.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到1,71.7亿元。积极推进全民创业,启动建设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全县私营企业发展到1821,其中私营工业企业855家。风华工贸、佳宝玩具等一批县域民营企业快速成长,7家企业跻身全省民营企业百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04家,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15家,申万、振鑫等8家企业产品获得省“著名商标”称号。新型第三产业异军突起,房地产、商贸、物流、旅游发展迅速,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产业结构趋于合理,三次产业比重由2002年的35.2:28.3:36.5调整为25.5: 42.8: 365,438+0.7。对外开放不断扩大。2006年新引进项目285个,实际到位资金40亿元。新引进超亿元项目14个,世界500强企业SK集团、黑牛集团、雨润集团、和威集团等一批知名企业相继落户该县。对外贸易继续发展,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发展到50家。龙岗开发区、肥东新区、合肥循环经济园区、乡镇产业集聚区发展势头强劲,投资载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城市建设步伐加快。2006年被评为全省首批花园县。夫差路、南环路、石塘路、沿河西路、西苑路新建改造,一批旧城改造项目和绿化亮化工程相继实施;滨江花园、县政府广场、京民花园已建成投入使用,店埠河综合治理工程顺利推进。房地产市场繁荣活跃,房地产投资34亿元,开工和销售面积分别达到221万平方米和1.84万平方米。组织实施了查处违法建设攻坚战,共拆除违法建设29万平方米。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一批试点镇和中心镇迅速崛起。石塘镇荣获全国首批文明村镇,厝镇被列为首批国家发展改革试点镇和国家重点镇。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编制了全县新农村村庄建设布局规划,1镇、10村列入省“千村百镇”示范工程,全部完成规划。白龙清水、八斗小铺、马湖小桃、厝镇马桥、建华等村率先启动农民新居建设,初见端倪。全县瓜菜种植面积28万亩,新增设施7000多亩。发展了5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红辉牌蜂蜜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农产品。先后被评为优质农产品示范县、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规模养殖发展加快,新增养殖小区300多个,占规模养殖比重超过40%。道路建设取得丰硕成果,新建和改建县乡公路216公里,完成了400多公里的村村通水泥路。和宁铁路、刘贺高速公路、和宁高速公路扩建工程顺利推进。组织开展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城乡环境明显改善。农田水利建设加快,国有泵站技术改造和撮镇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相继实施,完成了一批防洪应急工程。农业综合开发成效显著。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启动,77万多农民积极参合,3万多农民获得医疗补偿。肥东新闻获得省县电视台电视录制技术一等奖。加大旅游开发力度,涌现出赵广度假村、官湾渔场等一批农家乐旅游新亮点。被评为全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先进县、全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婚育工作先进县。城乡青少年中心建设成效显著,被评为全国青少年中心建设先进县。建立党政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完善人民内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完善,平安富饶东方建设取得新进展。肥东经济繁荣,社会进步。先后被列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重点产油县、全国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县、农村能源综合建设先进县、农产品质量提升工程十佳县、畜牧业生产先进县、渔业富民工程先进县、无公害生产示范基地县、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肥东是“建筑之乡”,被确定为国家建筑劳务输出基地县和省级劳务输出基地县。/view/74769.html?wtp=tt#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