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威市有几家专业种植合作社。

专业合作社在标准化生产、科技服务、联合营销等方面的引领作用日益凸显,入社农民收入普遍高于非社员农民20%以上。

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生效。近年来,各种专业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截至2011三季度末,全国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48.43万个,加入合作社的农民超过3870万人,占全国农民总数的15.5%。

标准化生产

农村养猪很普遍,但农民要获得银行贷款来规范养猪并不容易。云南宣威市有一个彭越养殖合作社。在合作社的担保下,成员可以获得每户3万元的惠农卡,用于生猪养殖,并将资本带入合作社。本金由成员偿还,利息由合作社承担。合作社为成员提供贷款、仔猪、饲料、疾病防治、收购。

“猪圈面积不小于20平方米,有自动饮水设施,每三天对猪圈进行一次清洗消毒……”板桥唐雅村村民高建波一边看着合作社发放的标准化养殖手册,一边高兴地说:“我家以前从来不养商品猪,但加入合作社后,一下子就养了15头猪,所以我不担心养殖技术和销售,只是按要求喂猪。每天可以净赚90元,比在外面打工强。”

标准化模式如何惠及农民?合作社负责人彭庆岳做了一个详细的计算:在从收购仔猪到卖猪的整个过程中,养殖户因为统一收购仔猪而拥有了优势规模,可以降低采购成本4%以上;饲料统一采购,社会配送,直接到户,省去中间环节,每头猪降低饲料成本约100元;在屠宰时,与猪贩子相比,他们在零售时购买每头猪可获利60元至100元;此外,合作社的生猪屠宰规格整齐,品种统一,农民每养一头猪可以获得200元的利润。

目前,全国已有24000多家合作社通过了农产品质量认证,25600多家合作社注册了商标,广东省有19.8%的合作社实现了产品质量可追溯。如今,每到一个专业合作社,社员们都会自豪地介绍他们的标准化流程。

科技服务

薛传谦是泰山脚下泰安市岱岳区马庄镇的农民。4年前,他联合一些村民成立了两个机防队,成立了岳阳农作物合作社,主营业务是病虫害统一防治。目前,合作社拥有喷杆式喷雾机10台,拖拉机5台,背负式喷雾机70台,日服务能力2500亩。

现在,老薛是合作社的副理事长。他一边引导记者看合作社和农户签订的整份防治合同,一边介绍:“以前病虫害那么忙乱,一个个打农药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我牵头建了一个合作社,改变了原来单兵作战的局面,节约了用药成本,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参与合作社的机防队员有了收入,签约的农民也省了心,一举两得。”近年来,合作社为该镇28,000户236,5438+0.7万亩小麦和玉米地提供了综合虫害防治服务。

以农机合作社为代表的服务型专业合作组织的出现,促进了农业科技进步,提高了效率。现在,过去需要多人完成的农活,一台机器就能解决,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了条件,深受农民喜爱。

黑龙江省嫩江县伊拉哈镇黎明村现代农业合作社,是15大型农业合作社之一,资金总额1000万元。拥有全套拖拉机、整地机、喷雾机,合作社辐射周边6个村。合作社理事长王淑敏说,利用高科技农业机械整地、滴灌后,盐碱地得到了开发,玉米单产可提高400公斤。

据统计,目前95%以上的合作社能够为成员提供各种急需的、有效的农业技术服务。农业部经管站副站长赵铁桥说,合作社在农业科技推广和创新中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已成为实用技术推广的有效渠道。

社会组织协会

“联合社的会员已经发展到17000人,仅市场上的营销团队就超过100人。他们也建立了自己的网站,珠海等地的客户都主动找上门来了。”云南建水县宏远农民专业合作联社理事长李玉华最近很开心。

从最初的单户到组建订单农业协会,从没有法人资格的协会到工商登记的合作社,从单个合作社到多个合作社组成联合社...联合只是理所当然的事。

专家指出,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仍处于初级阶段,生产规模小,服务领域窄,带动能力弱,抗市场风险能力低。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迫切需要通过进一步合作来解决单个合作社面临的问题,组建联合合作社或公司成为一种方式。

巧合的是。黑龙江省肇东市五里明镇8个合作社建立了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运行机制,形成了“1+8”模式。“1”是农发公司,“8”是两个农机合作社,五个玉米种植合作社,一个水稻产业合作社。从8个专业合作社的经营利润中,总公司提取5%作为公司的经营管理费用,每个合作社返还60%的利润给加入合作社的农户,35%的利润作为合作社发展运营资金。

先锋玉米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许告诉记者,这8家合作社都是独立法人,自主经营,但都是围绕玉米的产业链。合作社组后,以公司为载体,效果明显:龙江银行为合作社提供低息贷款;联系龙头企业,中粮集团与合作社签订玉米采购订单;省农科院的专家与科研机构联系,提供全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