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查询的涉外商标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很多人对涉外商标的注册申请已经不再陌生,但很多企业对涉外商标的在先权利查询还不够重视。商标在先查询是指商标申请人在提交申请前,对注册商标申请和注册商标在目的国的检索。其目的在于查明是否存在商标权冲突。

因为在目的国进行商标查询,可以提前知道相同或近似的商标是否在目的国注册,可以帮助国内商标权人避免因在先商标的出现而导致涉外申请被驳回或异议,相应的,也可以减少因驳回或异议而产生的不必要的费用。

涉外商标在先权利查询需要委托商标代理机构,委托人提供查询的商标图样,涉及类别和商品。在不同的国家,商标查询所需的时间从一周到两个月不等。

商标代理机构收到国外的查询结果后,将进行分析并出具查询报告。查询报告将显示商标的先前近似。国内一些企业认为只要在某个国家找到在先的类似商标,就不可能在那个国家成功注册自己的商标,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想法。商标查询的目的是预见和清除障碍。关键是要仔细分析在先商标:

1.商标图案

以word mark为例。如果国内权利人的商标是“CYAST”,在查询中发现几个非常相似的商标,那么这个商标的申请在目的国被驳回的风险很大。此时,权利人可以对商标进行图形设计,或者添加图形来增强商标的显著性,那么所谓的“在先近似商标”就不再构成障碍。

另外,如果在对“CYAST”商标的查询中发现几个以“CYA”开头的在先商标,权利人也不必轻易放弃。一般来说,如果目的地国可以存储多个包含相同字母组合的商标,则被查询商标与这些在先商标的可能性也会增加。当然,也不能排除商标被目的国商标局驳回的可能,因为这些在先商标很有可能是通过复审和答辩最终注册的。

2.商标所有人商标所有人的名称也是查询报告中的重要信息。有两种情况需要注意。第一,如果查询人发现在先商标的所有人名称与其公司名称几乎相同,可能是发现了之前在该国注册成功的商标。这时候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马上把之前在这些国家注册的商标的所有人名字给改了,然后再提交新的商标申请。

第二,如果在先商标所有人是查询人在该国的经销商或分支机构,且产品类别甚至产品项目完全相同,则很可能已经被注册商标注册。此时通常是先申请撤销在先商标,或者与抢注人沟通,签订商标转让协议。

3.商品类别和商品项目一般来说,询问者最好提供具体的商品名称,以便商标询问更有针对性。如果没有提供具体的商品名称,代理机构将查询整个类别。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国家的查询报告会显示其他相关类别的查询结果。比如查询人想查询国际分类12中的“陆地车辆”,查询报告中也显示了之前在第37类中的近似商标。这时候一定不能掉以轻心,以为商品不在一个品类就不构成障碍。通常商标查询涉及国家的,商标局在审查商标申请时也会对相关类别进行审查,并出具驳回意见。

另一方面,如果在先商标信息中的商标外观、商品类别、商品项目与查询人想要申请的内容相似,且该国是查询人不想放弃的重要市场,那么在提交商标申请时可以删除冲突商品,这样即使申请被驳回,也可以在商品领域持有不同的争议,提高克服驳回的可能性。

4.商标申请日、注册日和截止日。并非所有在先商标都已注册。通常只要商标申请已经收到官方受理通知,就可以查询。当然,有些国家只能在公告后才能找到在先商标。因此,查询人经常会在在先商标状态一栏中看到“正在审查中的商标”等标记。此时,虽然较早的商标申请尚未完成,但较早的申请日期已足以阻碍查询人的商标申请。对于申请中在先的近似商标,查询人可以先进行监控。如果商标中途被驳回,国内权利人可以立即提交商标申请,尽快维权。如果在先商标是纯注册的,那么商标监测可以让监测者第一时间得到商标的公告日期,及时提出异议,为自己的商标注册扫清障碍。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国家的官方数据库更新速度较慢,所以商标局会引用无效或废弃的商标来驳回后续的商标申请,比如菲律宾。在这类国家查询在先商标时,即使发现在先商标“无效”,也要做好申请被驳回的准备。克服这种拒绝是非常容易的,只要向官方说明就可以了。

需要注意的是,商标在先查询并不是万能的,它有两个死角。第一种是在先商标从提交申请到正式受理注册是不能查询的;第二种是从查询人收到查询报告到自己提交商标申请这段时间内,可能会再次出现新的在先近似商标。因此,查询人最好在收到查询报告后尽快决定是否提交商标申请。

另外,由于商标查询只是对在先近似商标的预防性调查,并不检查商标本身的可注册性,所以这方面需要查询人在申请商标时自己注意,比如商标是否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