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的父母和孩子长大后不享受生活?

与大多数西方国家的父母不同,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父母像中国的父母一样从出生到死亡都为孩子担心。绝大多数中国人都是受中国传统观念的培养和熏陶,对子女的付出可以说是呕心沥血。用“春蚕到死,夜烛尽”来形容中国的父母,一点也不过分,尤其是在中国大陆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之后。似乎所有的父母都对孩子的出生和成长有着更高的期望。

在大多数西方国家,父母通常不像中国人那样关心孩子,他们对孩子的期望往往是顺其自然。当他们的子女年满18岁或找到工作时,他们一般不再承担赡养或经济责任。

说实话,现代中国的父母真的很累,有的是为了自己的面子,有的是为了自己的理想,有的是为了孝敬祖先。每一个为人父母的人,都在为孩子的生活而努力。

一旦结婚,男女双方都开始活在中国父母的循环中,复制父母的人生轨迹。所以新婚夫妇一定要下大力气调整心态,调理身体,分配工作时间,积极准备宝宝的到来。

自从知道自己怀孕的那天起,夫妻俩就一直在积极准备鲍晓宝迪的出生。夫妻俩所有的喜怒哀乐都会围绕着小生命的第一次胎动而波动。这样一来,夫妻这辈子的生活就完全被孩子固定了,父母的人生轨迹也就遵循了一个不变的轨迹。

宝宝的到来给家庭带来了新的气息,给父母和整个家庭带来了难以承受的喜悦。一家人无时无刻不在宝宝身边忙碌。家庭动员的结果是,孩子的家长当然责无旁贷,甚至家长的家长也会为此而忙碌。全家所有的重心都在孩子身上。每个人都是为了孩子而活,孩子是整个家庭的依靠。

学龄前的孩子已经尝到了社会竞争的压力。为了不让孩子输在所谓的起跑线上,很多家长花了很多钱给孩子报了各种兴趣班,规划着如何增加孩子未来参与社会竞争的能力。

为了给即将上学的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很多家长都会选择住在孩子能上一流学校的小区。正因如此,很多家长会想尽办法托关系,花光所有的钱,在理想学校所在的区域买一套学区房,为的就是创造教育条件,让孩子上最好的幼儿园,最好的小学,最好的中学。如果买不到学区房,有的家长甚至会付出昂贵的择校费用。

家长最担心的还是孩子成绩不理想。他们会不惜花大价钱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不管喜不喜欢。即使是家庭孤立的家庭,即使是贫困山区和农村的家庭,也会想尽办法省下每一分钱给孩子交学费,买课外辅导资料。

虽然“穷则思变”,但在中国,这样心机不佳的父母比比皆是。他们在默默的为自己的孩子奉献,无怨无悔。为了孩子的未来,很多父母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完全迷失了自己。

有能力的父母为了让孩子考上大学,会想尽办法寻找可以利用的捷径。比如“化名上大学”事件、“冒名顶替国家身份”事件,都表现了父母希望孩子成功、女儿成功的良好意愿,但邪恶的影响出现了,并且被迷住了。

父母省吃俭用,为孩子支付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所有学费。深呼吸是合理的,对吗?但是中国的父母还在努力,再接再厉。

大学毕业后能否找到理想的工作,也是父母非常焦虑的事情,尤其是那些没有背景,没有后门可走的普通家庭的孩子。当父母看到孩子几十份甚至上百份简历石沉大海,当孩子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当孩子得到一份难以谋生的工作,那种焦虑真的能让他们头发都白了。

在孩子可以结婚的年纪,父母担心孩子能不能找到心仪的对象,能不能找到符合父母意愿或者孩子理想的结婚对象,每天观察感受孩子的喜怒哀乐。

与此同时,父母将发起新一轮的节俭运动。不管有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他们都会尽力帮孩子买婚房,找人装修,买结婚家具,买家用电器,为孩子的婚姻和婚后生活准备一切所需。

下一代的诞生,除了给父母带来幸福和喜悦,很少有父母能完全让孩子来照顾自己的宝宝。大部分父母都会不自觉地,心甘情愿地加入到帮孩子照顾孩子的怪圈中。从喂奶粉、洗尿布、哄孩子睡觉,到帮孩子做饭、做家务,父母永远没有自己的休息日,又要忙起来。

在完成一个轮回后,突然发现自己在复制父母辛苦了一辈子的东西的同时变老了。所以,说中国的父母都是为了孩子而活,真的不为过。很多退休的父母总是退休在儿女家,忙着为儿女操劳一辈子操心。

绝大多数父母一辈子都在努力赚钱,而不是为了如何享受有品质的生活。他们总希望自己所经历的苦难不会复制到自己的孩子身上。他们总希望自己能给孩子留下尽可能多的遗产,总希望自己能给孩子创造尽可能舒适的生活环境。

其实作为父母,你不用这么辛苦。不要永远把孩子当孩子。能不能试着让他们自己成长?毕竟以后的世界都要由他们来承担。

父母要学会把目光从孩子身上移开,快乐地过好每一天,学会为自己而活,活得更精彩、更灿烂、更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