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元起家的创富传奇。
从一名下岗工人到一家大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郭成德的创业故事在巨野县已被奉为传奇。从100元起步,他是如何一步步致富的?
?做好每一件简单的事,都不简单!做好每一件平凡的事,就是不平凡!?采访郭成德,他办公室墙上的一段话,或许是对他成功的最好诠释。
郭成德,现任巨野诚德绿色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在巨野颇有名气,但很少有人知道他曾是一名下岗工人。下岗后,他没有等靠,只是靠自己的努力,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近几年他经营的公司被省市县嘉奖?重合同守信用的企业?、?消费者信托单位?、?消费者满意度单位?、?先进纳税单位?。他本人先后获奖?省级民营企业家?、?省再就业之星?、?菏泽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当选巨野县工商联副主席、菏泽市第十七届人大代表,连续三届当选巨野县CPPCC常委。
郭成德的父母是农民。以前他家穷的连过节都吃不上肉。因为无法养活自己,小学没读完就辍学了。早些年,他自己建立的小家庭也是一贫如洗。两间土房,外加一只绵羊和一只山羊,是他的全部家当。1983年,郭成德在巨野县副食品公司做维修包工头,一天只挣一元二角。但仅此而已。由于公司经营不景气,郭成德不得不下岗。工作没了,工资也停了。除此之外,父母因病丧失劳动能力,连续住院。不久,双双死了。我哥哥十二岁,我妹妹只有六岁。以后怎么维持生活?
二十多岁的郭成德忧心忡忡。他对生活感到非常绝望。作为长子,他必须承担家庭的重担。他认为自己是个男人,必须通过努力工作赚钱来养活全家。下岗的时候在东北工作,但是不太理想。后来国家出台了鼓励个人创业的好政策。同龄人中,有的做起了烟酒批发,有的做起了布料生意,郭成德从中受到了启发。他想知道为什么他不能像其他人一样做生意。但现实是,我年轻,没做过生意,也没有资金。我该怎么做?但郭成德看到摊贩在街上叫卖就动心了。他向亲戚朋友借了100元。这是他最初的资本。
有了这100元,郭成德踏上了艰辛的创业之路。首先,他去县食品公司、土产公司批发了一些糖果、牙膏、牙刷、酱油、醋等生活用品,摆了一个小摊。因为那时候他不会做生意,有时候他的产品卖不出去,所以就被碰到了一些?老批发商?嘲笑和瞧不起的白眼。但他始终抱着一个信念,诚信做事,以质取胜。因为坚持不懈,赢得了原南关商业街一些老住户的信任,生意一天比一天好。然而好胜心强的郭成德并不满足于现状。他永远不可能靠摆摊赚大钱。为什么不自己成立一个批发部?于是他在原南关商业街租了两间土房,成立了恒温仓库批发部。
从此,郭成德的成功铺天盖地。1990年,恒温库批发部从两间土房逐步扩建到500平方米。1994年,国家号召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他在恒温仓库批发部的基础上,创办了巨野县副食品销售集团公司,招聘了十几名下岗工人。1996年,他的团队逐渐壮大,员工超过80人。1997年,在原巨野镇党委、政府领导的启发下,他扩大了企业,创办了巨野县第一家带电梯的自助超市?前进路承德超市,开了巨野县超市行业的先河。2001年,他注册了巨野承德绿色食品公司,后更名为巨野承德绿色食品有限公司..2004年,他在永丰街建立了诚德超市连锁店。
?巨野县是农业大县,副食品深加工肯定有出路。?郭成德这样认为。除了办好超市,2001年,郭成德成立了食品加工厂,开始走向副食品深加工的道路。承德品牌?烧鸡已成为巨野县当地一大特色食品,带动了独山镇、大谢集镇、陶庙镇、东关屯镇的许多农民致富,促进了巨野县养殖业的发展。?承德品牌?烧鸡先后获得菏泽市十大名吃、山东省著名食品、山东省著名商标等称号。产品远销上海、广州、无锡、江苏等江浙地区,在全省各市县享有良好的声誉。
近年来,巨野县经济发展步伐加快,新县城逐步扩大,市民购物需求日益增加。郭成德又嗅到了商机。2006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他在巨野县创办了承德购物广场,并于当年9月16日开业,容纳各类人员400余人,在全县各乡镇办事处和重点村建立了承德连锁超市180余家,成为巨野县?万乡镇市场工程?依托单位,起到了让农村居民像县城市民一样买到放心食品的作用。
在把食品加工厂和承德购物广场做强做大的前提下,郭承德有了新的想法。下一步,他想投资2000万元新建一个高端食品项目,包括休闲食品和宠物食品。采访中,郭成德表示,出口宠物食品的标准要求较低。利用吃剩的鸡毛、鸡肠等。从烧鸡进行高温消毒加工生产,可以制成富含高蛋白的宠物食品,也符合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现在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宠物食品价格甚至高于食品,利润丰厚。做成宠物食品后,专供全国各大超市。这样,他的集养殖、食品深加工、超市销售为一体的食品加工业,就成了一条很好的产业链。
郭成德变富了,但他富了之后,不忘弱势群体,回馈社会。原南关商业街60多家商户都得到了他的帮助;他逢年过节给敬老院、五保户送慰问品;1997年巨野水灾时,他向麒麟镇王翘新村捐赠了价值2000元的饼干。汶川地震时,他捐款654.38+0.27万元现金和食品,同时捐款8000元帮助两名灾区学生完成学业。每年一天的善举,他都要捐50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