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的利弊给中国带来了哪些机遇和挑战?伊拉克战争前后美国中东战略的调整是怎样的?
(一)经济全球化为中国实现经济、科技跨越式发展和赶超发达国家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由于经济全球化使资本、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中国企业可以抓住机遇,以最低的成本引进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这为中国的科技发展和经济腾飞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B)经济全球化为数百万中国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创业和就业机会。
随着世界范围内国际分工的日益细化,每个民族和国家都将在经济和技术进步中获得应有的机会。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外商投资直接涌入中国,或设立独资企业,或与中国企业设立中外合资或合作企业。与此同时,中国企业也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分支机构或与当地企业合资,为中国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大量就业和创业机会。
(三)经济全球化为中国高科技发展和高科技人才国际交流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由于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高度发展,特别是全球网络系统的出现,大大缩短了国家之间的空间距离。今天,世界各国的科技人员可以远程合作,从而降低了科技人员交流的机会成本,使中国的科技人员不出国门就可以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不出国门就可以了解世界各国的科技发展趋势,大大减少了中国科技人员的重复劳动,这为中国高科技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四)经济全球化为中国积极参与、影响和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提供了机遇。
众所周知,当前的国际经济秩序不合理、不民主、不平等,对发展中国家的经贸、知识和技术准入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加剧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然而,这些现有的国际经济规则大多是由发达国家制定的。虽然考虑到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但比例很小,有些规则甚至是在没有发展中国家参与的情况下制定的。特别是一些产业发展规则,如信息技术产品协议、劳工标准等,是在发展中国家还没有发展起来或者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的情况下制定的,这显然是不公平、不合理的。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它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潜在的经济大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可以利用经济全球化的机遇,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秩序的改革,保护自身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第二,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挑战
(一)经济全球化可能给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带来更大的困难。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进入关键阶段。现阶段,改革的任务十分艰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外部冲击将进一步加大改革的难度。
(二)经济全球化使中国高科技人才流失更加严重。
因为国外或者外企工作环境好,薪酬高,很有吸引力。因此,我国很多优秀的科技人才都去外资企业工作,一些科技工作者通过全球网络体系脱离自己的控制,为外资服务。青年学生、教师或科研人员出国学习研究,最后回国的比例很低。据统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共有40多万留学人员,回国的仅占33%。大量的人才流失本质上是一种倒置的技术转移,对中国有着无形的、无法估量的影响。
(三)经济全球化相对增加了中国发展和运用高新技术的难度。
经济全球化一方面为中国高科技发展提供了机遇,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中国高科技发展的难度。因为,虽然经济全球化能给富国和穷国都带来好处,但相对而言,富国和穷国之间的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扩大。高科技的开发和利用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为后盾。发达国家在高技术的开发和使用上占有绝对优势,其次是高技术的交易规则和标准完全由发达国家制定,发展中国家只是这些规则和标准的接受者。从根本上说,对这些规则和标准的控制是更高层次的控制,不仅控制了今天的生产过程,也控制了未来的发展趋势。中国是人口大国,也是潜在的经济大国,而不是经济强国。因此,我们必须正视和解决这些问题。
(D)经济全球化可能会对中国的民族产业和市场产生一定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融为一体,通过关闭国内市场来保护国内市场越来越不可能。2001年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标志着中国开始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因此,中国的国内市场不断扩大,直至与国际经济完全接轨。过去建立的一套行之有效的贸易保护法律法规,由于与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相冲突,将被废止或修改(中国保留的条款除外)。随着洋货的涌入,对民族产业的冲击越来越大,有时甚至会引起国内经济波动。
(E)经济全球化可能增加国内金融风险。
金融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它要求国际金融资本自由化,因此国际资本流动的速度将大大加快。在大量的国际资本流动中,短期资本占了很大的比重。这类国际资本最大的特点就是投机性强。它以最快的速度频繁出入各国资本市场,不仅给各国带来巨大的资金供给,也给其金融和经济带来巨大的冲击。因为这种短期国际资本突然大量退出国内金融市场,会诱发国内金融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