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展超市的自有品牌?自有品牌商品有利可图。

自有品牌商品利润空间大。自有品牌商品是指零售企业设立自己的生产基地或选择合适的生产企业进行加工生产,最终注册自有商标并在自有销售网络平台上销售的商品。发展自有品牌,不需要支付品牌使用费,货物可以从厂家直接到达销售企业的经销点,减少了供货代理商的中间环节,摆脱了供应商的控制,也节省了大量的广告和推广费用。依托超市自身庞大的销售体系,可以迅速形成销售规模。因此,发展自有品牌成为商家降低成本、增加利润的有效途径之一。业内人士报道:“对于超市来说,自有品牌商品带来的利润空间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发展自有品牌是连锁超市成长到一定阶段和规模的必然选择。”现在超市的自有品牌产品越来越多,华普的面巾纸,沃尔玛的婴儿柔巾,卜蜂莲花的蜂蜜,家乐福的饮料,华联的卫生纸,屈臣氏的个人护理用品。超市自有品牌占据的空间越来越大。自有品牌的利润有多大?专家认为,一般供应商供应的商品,超市的利润率大多在5%左右,而自有品牌的平均毛利在15%左右,针织产品高达40%。自有品牌商品价格比同类商品低10%-30%,而利润高10%-20%。自有品牌的利润空间如此之大,以至于各大超市都把发展自有品牌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家乐福、沃尔玛和欧尚都在中国推出了自己的品牌。据了解,欧美发达国家的零售巨头拥有数千种自有品牌商品,约占销售额的30%,而在英国这一比例高达45%。近年来,中国新兴的本土超市也纷纷推出自己的品牌产品,华联、华润万家、物美等超市都推出了自己的品牌计划。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信息部部长杨青松认为,自有品牌的出现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即“中国的商品经济已经进入零售商主导的时代,零售商希望通过自身的影响力直接进入上游,获取利润”。自有品牌的发展需要谨慎。虽然自有品牌有很大的利润空间,但是部分自有品牌产品的销售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有些产品严重缺货,仓储成本高,损耗大,甚至给零售商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所以要做好市场调研,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才能保证收益。发展自己的品牌要注意三点:要选择合适的品类。零售商在选择进入的品类时,要充分考虑该品类目标客户对自身品牌的接受程度,产品开发是否与零售商自身定位一致,供应商和自身的物流和管理水平也是选择进入某一品类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不能简单复制。简单的模仿会造成大量产品销量不佳。对于零售商来说,一方面“复制”成功厂商的产品,另一方面以目标消费者为导向的产品改进和新产品开发是自有品牌成功的关键。以沃尔玛的山姆会员店为例。山姆店在中国的经营目标是满足商务会员转售、办公、福利发放的需求,同时满足高收入个人会员的需求。所以我们可以看到Sam会员店里销售的八块“会员品质”的香皂和满箱的复印纸,而实际的销售数据也证明了这些改造后的产品是自主品牌的成功典范。加强商品质量监测。在自有品牌产品中,单一商品的质量事故会对零售商及其自有品牌产生负面影响,尤其是食品防腐剂和重金属超标,对自有品牌影响很大。据了解,为了选择合适的厂家,有的零售企业委托第三方监测机构,有的自己审核。由于委托第三方监测成本较高,一些零售企业只能将有限的品种委托给第三方监测,更多的零售企业自行监测,使得一些生产条件较差的企业进入生产自有品牌的行列,难以保证自有品牌产品的质量安全。相关资料显示,由于大多数零售商将自己的品牌定位为低价产品,报价最低的供应商往往会受到青睐,而此时很容易牺牲质量。供应商在技术上的任何放松都会导致质量事故。零售商的专长不是产品制造,但零售商自有品牌的生产需要零售商了解制造相关的技术知识、法律法规、物流配送等相关专业知识。因此,零售商需要建立自己的品控部门,对供应商资质判定、产品检验、产品生产工艺及配方、包装及标签规范、产品运输及收货标准进行控制,从源头上降低质量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这对于已经开始探索自有品牌的零售商来说尤为重要。杨青松透露,在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申请制定超市自制食品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商务部决定委托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起草《超市自有品牌发展经营标准》。据介绍,该标准将引导零售商从产品研发、厂家选择、商品运输、销售等一系列生产环节入手,确保自有品牌商品的质量。此外,还将对自有品牌商品的监管做出明确规定。“目前我们正在进行前期调研,预计今年年底这个规范会出台。”杨青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