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元帅的起点。当老师的时候,陈赓是营长,粟裕是班长。为什么只颁给将军?
革命几十年的艰辛历程,是一部催人奋进的革命史,在这其中不知有多少英烈献出了生命,也有许多革命者在革命探索中迷失了方向。开国将领中,周士第将军起点较高,资历可与元帅相提并论。为什么他在55年被授予爵位的时候获得了上将军衔?要了解这件事,必须从他的革命经历说起。
1900年,大清国首都北京正在遭受西方列强的第二次蹂躏。在南方的海南岛,一个新的生命悄然诞生。是周士第。
天资聪颖的周士第以14的年龄考入海南最高学府琼州中学。不幸的是,他因为父亲的去世而辍学,后来在叔叔的资助下重返校园。此时,五四爱国思潮席卷海南岛,琼州中学成为这股爱国浪潮的中心,对周士第影响很大。
高中毕业后,他回到家乡成为当地一所小学的老师,但这种舒适稳定的生活和工作状态并不是他所渴望的。周士第经过深思熟虑,辞去公职,来到广州寻找报效国家的机会。
黄埔军校对外招生1924的消息让他耳目一新,他顺利考上军校,成为一年级新生。七个月的学习很快就过去了。当时在周恩来的建议下,国父孙中山同意成立元帅府装甲车队,一切事宜由周公负责。
在周公的安排和协调下,装甲车队的几位领导都是我党党员,包括时任副队长的周士第,这也是我党领导下的第一支武装队伍。省港罢工后,徐被调去参加省港罢工委员会,周士第被提升为船长。他成为我党这支革命队伍的直接领导者,可见他在我军的资历。别忘了,他是65438到0924的老党员,党龄不浅。
后来以装甲车队为骨干改编了叶挺独立团。历任参谋长、营长,是叶挺的得力助手。北伐开始后,大家都知道独立团是北伐的先锋,而在独立团里,周士第带领1营走在最前列,所以被称为“北伐先锋”。
短短几个月,北伐军披荆斩棘,粉碎了盘踞在长江流域的军阀,在鄂、湘、赣各地插上了鲜艳的革命旗帜。这期间,以叶挺、周士第为首的独立派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北伐结束后,所有的北伐英雄都得到了提拔。叶挺升任副师长,周士第任73团团长。正是这个职位,使他成为南昌起义的重要参与者。
1927年7月底,周士第率73团进驻九江。1年8月的一天凌晨,李汉魂打来电话,让他去总部开会。一直在等待起义指示的同志们害怕上校会被拘留。一营营长傅克真对他说:“团长,我替你去师里。”
就这样,周士第得以留下来,调兵遣将,做好一切准备。这时,该师参谋长张悄悄来到团部,告诉他南昌起义的消息。不久,上级派来协助二十五师起义的聂荣臻也来到了这里。几个人商量后,决定当天中午带着队伍出驻地,以野战训练的名义赶往南昌参加起义。
在南下途中,他们击溃了张发奎、李汉魂的狙击手,次日顺利抵达南昌。他们加入这支新生力量,使起义力量增加了四分之一,周士第有幸成为老师。开国将领中,参加过南昌起义的也不少,比如陈赓、粟裕,但当时都是一个营长、一个班长,甚至帅霖当时也只是个连长。他们的处境一点也不比周先生差。
无论从军职还是党龄来看,周士第的资历都鲜有可比性。而且他的军事才能也因为带领装甲车队的表现而不同凡响。为什么建国后他才获得上将军衔?这就要从南昌起义失败说起了!
南昌起义部队有两万多人,但起义官兵缺乏作战经验,面对的敌人过于强大。起义之初,虽有不小的胜利,但军队伤亡也不小。再加上第十师的离开,导致作战兵力不足。
三河坝分头后,第25师和第9军教育团在朱先生的领导下,阻击敌人三天三夜,己方伤亡近半。没想到在汤坑战役中主力损失更大。经此一战,南昌起义主力损失殆尽,只剩下25个师的残部,在朱、周士第、陈毅等领导下坚持斗争。
10年6月下旬,周士第听从朱先生的安排,赶赴香港找到党组织,汇报情况,请示下一步工作。在等待期间,由于多日奔波,他不幸患上了疟疾,身体非常虚弱。此时,这位经历过广州起义失败的革命家也逃到香港避难,但被当地警方逮捕。当时风声紧,周士第忍着病,担心自己的安危。在双重打击下,他内心动摇,朋友陈劝他去南洋避难,离开时与党组织失去联系。
10个月后,完全康复的周士第回到上海,始终参加反蒋斗争,并在杨虎城的协助下,创建了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没想到,他们的反蒋行动很快被陕西国民党党部发现。周士第在一次偷袭中不幸被捕入狱。如果不是宋庆龄在中间斡旋,周士第早就去生不如死了。
直到6月1934才回到中央苏区,重新与党组织联系上。
长征时,周士第考试合格,恢复了党籍。虽然这段经历只持续了几年,但也影响了将军的发展。这时,他的许多下属在职位上已经超过了他。
好在红二方面军一成立,他就当上了部队参谋长,成了何老板的左膀右臂,他们的工作关系一直保持到抗战后期。
抗日战争时期,周士第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展示,在著名的百团大战、黄土岭战役、甄家庄歼灭战中都有他的身影,但他在1944因疼痛而暂时离开了战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兵团司令员周士第被授予上将军衔。1979年6月30日,名医周士第病逝,永远离开了我们。
在将军的一生中,他一直为革命事业而奋斗。虽然中间几年与党组织失去联系,但坚持革命意志的初衷从未改变。在短短的几十年里,将军几乎经历了我党我军发展的每一个重要时期,也为革命的发展壮大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虽然我们敬爱的将军早已去世,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的革命功绩,这也是红色革命史上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