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平绿茶的产业发展

为了营销武平县绿茶,从1983开始,该县每年都会举办“武平县茶叶质量鉴定会”,同时制定了补贴政策,对参与茶叶活动的获奖品牌进行补贴。武平县绿茶连续被省市茶叶鉴定会评为“名茶”,并在国际茶博会、茶文化交流会等活动中多次获奖,充分展示了武平县茶叶的风采,丰富了武平县茶文化的内涵,提升了“武平县绿茶”品牌的知名度。县里还对在武平县外开设武平县绿茶专卖的店铺进行补贴,为武平县绿茶走出武平县奠定了基础。武平县绿茶产业受益人口从2008年前的15%上升到35%,茶产业成为“兴县富民”的支柱产业。

基本情况和特点:武平绿茶是一种品质独特优良的炒青绿茶。2007年被省政府列为福建14大名茶之一,是中国驰名商标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品牌产品,主要有“凉叶烤青”(条形)、“凉叶崔涯”(扁形)、“凉叶雪螺”(螺形)。其中“凉叶炒青”外观细腻、紧实、油润、银灰绿色,有干茶栗或绿豆香味,香气尖锐持久,栗香味,汤色鲜绿色或黄绿色,味甜爽口,叶底浅黄绿色,整齐如刀。“凉叶崔涯”扁形深绿,剑形,茶香干嫩,固有香气高而持久,花香浓郁,汤色清澈透亮绿色或淡绿色,滋味鲜甜清香,叶色淡绿、肥厚均匀。“凉叶雪螺”紧密如螺,浑身白毛,润泽均匀呈绿色,内体香气高,滋味鲜香,叶底绿色或黄绿色,芽叶完整。

历史渊源(故事):武平自古产茶,植茶、制茶、贩茶历史悠久。至今仍有大量野生茶树分布,各地仍保留着采摘野生茶叶制茶的习惯。据杨绛《临江会考》、《武平县志》等史书记载,宋代时就有人开始在武平采集野生茶叶入药或饮用。明代永乐至清代康熙,当地种茶、制茶、饮茶文化盛行,村民采集野生山茶种子或幼苗,种植于房前屋后,普及村寨,逐渐驯化为当地特色茶叶品种。

产业发展及前景:全县茶叶面积56680亩,总产量3018吨,总产值4.8亿元。中国茶叶驰名商标1个,福建省驰名商标5个,龙岩市驰名商标8个,“绿色食品”认证品牌3个,“有机茶”认证品牌2个,福建省著名品牌650个。获得QS证书的企业有11家,其生产的绿茶畅销闽、粤、赣、京、沪、浙、皖、港、法、美等国内外市场,深受消费者喜爱,销售市场逐年扩大。

获奖证书等。:自1983以来,“武平绿茶”在省级以上茶叶赛事中获得“一等奖”或“名茶”、“优茶”、“金奖”、“银奖”等奖项128个。2007年被省政府列为福建十四大名茶之一;2009年,“武平绿茶”成为龙岩市第一个茶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0福建省著名商标认定;2013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