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西门规划

老西门居住区规划描述

一.现状概述

1,地点

规划区位于黄浦区西侧,老西门传统商务区边缘,毗邻卢湾区。规划区北至赵州路,西至陆家浜路,东至西藏南路;土地面积23.7公顷。现状有东西向的大林路、大吉路,南北向的谢芳路、唐家湾路、西林路。他们把老西门的规划地块分成7块大小不一的地块。

2.当前人口

据有关部门统计,拆迁地块居住人口5036户,人口1.41.0000人,预计保留地块居住人口为0.6 ~ 1.1.0000人。综上所述,目前规划范围内的人口约为2万~ 2.5万人。

3.当前土地利用

厂区现状规划范围内有三个厂区,分别是位于唐家湾路东侧的一类工业用地、位于大林路南侧和谢芳路东侧的二类工业用地(其中靠近谢芳路交叉口的部分已改建为桑拿洗浴中心)、位于大林路北侧和西藏南路西侧的三类工业用地。这些工厂规模小,车间陈旧,经济效益差,处于半停工状态。

商业金融服务设施规划范围内的商业网点分为两类:传统小商业模式主要集中在地块内的大吉路、谢芳路、唐家湾路两侧;现代商业模式集中在陆家浜路和西藏南路周边。规划地块内无大型金融商务中心。

教育卫生设施规划范围内有一所中学——上海市第九中学;两所小学——赵州路小学和谢芳路第二小学;一所幼儿园——大吉路幼儿园。此外,规划范围内还有一家市级医院——市妇产科医院。医院用地较为分散,主要集中在大吉路与谢芳路、谢芳路交叉口,靠近陆家浜路。

现状居住用地14.23公顷,占总用地的60.04%。目前多为旧楼以下的二等房,建筑质量差,生活设施落后,居住密度高,占地9.97公顷,占总居住用地的70.06%。仍有少量多层住宅,面积0.73公顷;陆家浜路、西藏南路、肇州路沿线也有一些高层建筑,占地3.53公顷。

保护建筑规划范围内有一处区级保护建筑,也是宗教建筑——白云寺。白云观是一座道观,现状保存完好。其入口位于谢芳路,毗邻石臼中学入口。此外,还有一座市妇产科医院的特殊建筑:红楼。它属于翻新的现代建筑,位于谢芳路和大吉路交叉口附近的妇产科医院,沿着谢芳路。建筑质量尚可。

4.土地开发

目前,规划范围内发放“一书两证”的地块有7宗:立马大厦、汇达大厦、乔媛公寓、实华大厦、南定建国大厦南座基地、华实公寓、雅鹿居;已颁发“一书一证”的地块有两个:南定建国大厦北座基地和开元广场;规划选址书面意见1:西藏南路、大吉路。上述项目用地性质主要为商住用地。详见附表2:当前开发项目清单。

二、规划目的

1,整理已颁发“两证一书”的土地;调整路网和交通组织;确定土地划分和土地使用性质。

2.研究功能复杂、开发容量高条件下的居住区空间形态和功能组织;为未来的土地开发和现代城市空间的形成提供了思路。

3.创造适宜人类居住的良好景观环境;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解决不同功能之间的干扰,形成有层次、有特色的居住空间。

三、规划依据

1,上海市总体规划(上海市政府修订1999)

2.黄浦区总体规划(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黄浦区城市规划管理局2000年6月+065438+10月)

3.更高层次的城市规划

第四,规划结构

由于现状的影响和实施问题的考虑,规划以大吉路为界,路以北为较为完整的居住用地;路南以公共建筑和商业设施为主。大林路与大吉路之间,有市妇产科医院、上海南体育馆、规划中的九年一贯制中小学、地铁出入口等商业设施。这些设施不仅面向全市开放,还为老西门居住区提供服务。

大吉路以北的居住用地,中间高,周边低。围合开放中心的模式。外围以板式高层住宅为主,周边为多层裙房和住宅平台,形成界面;中心是公共* * *绿地广场+点高层和底层架空。商业服务和市政设施沿地块外围布置:服务于地块内部的公共设施布置在地块内部的裙楼和平台上;为住宅群体服务的设施放置在二层平台;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停放与建筑、绿化、地下建筑的布局相结合。

动词 (verb的缩写)土地利用规划

规划功能定位以居住为主,同时强调相关功能的组合——在满足居住的同时,配建与居住功能相适应的其他公共和社会服务设施。大部分住宅建议布置在二层平台以上;商业集中在地块周围的平台和裙楼。规划建议将商业与居住平台布局相结合,沿城市道路布置为城市服务的商业设施,将各种商业、公共建筑、停车场和为居住区本身服务的市政设施布置在居住区内的平台上。基本控制了写字楼;除了规划区东北角的标志性商住办公综合楼出于区域形象和入口标识的考虑外,规划区内的商住办公建筑一般为目前正在使用或已发放规划许可证的土地。

因为中心城区用地兼容性强。规划中支持住宅、商业、停车兼容用地。此外,为了保持居住区的安静和私密性以及良好的环境,规划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单一的居住用地,建议通过不同的空间层次解决不同功能之间的相互干扰。

学校、幼儿园、医院、体育馆等公共服务设施已由黄浦区各专业系统分布。公共绿地的布局形成三个相对完整的公共绿地,并试图通过房屋底层加高两层(8米)来扩大空间和视线上的绿色边界。

1,住所

规划区内与住宅相关的用地分为三类:一是商品住宅办公综合用地,二是商品住宅综合用地;第三类是居住用地。这三类用地***10.37公顷,占总用地的43.7%。规划区内各地块相互融合,路网规整,适合不同规模的住宅开发。通过规划控制和协调,有利于于建成完整而优良的人居环境。

2.商业

规划中的商业用地由三类用地组成:商品住宅办公综合用地、商品住宅综合用地、商业用地。商业空间分布主要位于西藏南路、陆家浜路、赵州路、安澜路沿线的多层裙楼和住宅平台,沿西藏南路延伸至地铁8号线车站。

3.教育和卫生设施

对原有中小学进行规划、整理、合并,将其小校园用地放在一起,按规划要求重新建立一所九年义务教育学校和一所幼儿园;根据原有用地面积,将分散在各地的市属妇产科医院合并计算,结合原址重新分配土地,在陆家浜路、谢芳路、赵州路、大林路建设设施一流、配套齐全的大型专科医院。上述教育、卫生设施用地及建设金额参考黄浦区相关部门要求。

4.保护建筑

白云寺作为宗教建筑和区内文物保护单位,应该保留。但考虑到住宅开发的营销心理,建议与市宗教局和文物保护部门协商,对白云寺进行现状搬迁。

不及物动词城市空间形态

作为上海老城区的中心,城市更新、开发和建设意味着物质空间形式的彻底更新,包括道路网和市政公共设施。在老城区建立新的城市形态,就像上海中心城区已经形成的格局和风格一样,是由点、板的高层建筑组合而成的。这可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改变现在人口过剩,楼房低矮拥挤的现状。高点与板块的结合,可以带来开阔的空间和界面的连续性;结合绿化和建筑技巧,* * *将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在主体建筑群的形式上,规划了锯齿形板式建筑和点式建筑的布局。利用彼此的角度来满足阳光的要求,同时也因为自身空间和视线的丰富变化,使得建筑群体和群体空间更加热闹。

由于规划地块划分较小,为避免碎片化、不统一,建议采用底台、廊道的方式,使分散在各个地块的建筑相互连接,共同形成一个空间整体;同时,通过平台的绿化和平台一、二层的落地设计,将公共绿化渗透到视线中的每一个地块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