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

1,城市城市化

1978年初,我国城市化率为19.8%,2017年达到58.52%。距离基本完成70%城镇化的目标还有11%,大约需要10年。城市化意味着生产方式、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意味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比如从1999到现在,城市化率从30%左右提高到50%以上,经济增长也是最快的时期。1956到1976这二十年间,城市化率提高了2%,经济发展速度也很慢。城市化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也是中国的一项长期政策。

2.中国航天工业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创新的30年。从1979远程火箭发射试验成功,到2003年首次载人航天,再到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卫星成功返回,中国航天人通过探索让祖国成为航天科技强国。2007年,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中国人千年的登月梦想成为现实。“神舟七号”的成功发射和神舟七号的太空行走,让中国人第一次在太空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3.中国的体育正在蓬勃发展。

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中国体育蓬勃发展的30年。许海峰以1984获得中国奥运会首枚金牌。此后,中国运动员奋勇争先:2000年悉尼奥运会,中国代表团获得28枚金牌,在金牌榜和奖牌榜上都名列第三;2004年雅典,中国军团将金牌总数扩大到32枚,位列金牌榜第二。2008年,奥运会在中国开幕,我们成了奥运会的主人。51金牌,金牌榜第一,是我们实力的见证。

4.中国教育

改革开放30年,教育稳步发展。从65438到0983,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恢复高考制度之初,全国有570万人参加高考,但只录取了27万人。到200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规模达到1,065438+万人,录取新生567万人。随着教育规模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华儿女在世界拔尖人才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5.社会流动性的变化加剧了。

改革开放前,我们通过户籍制度和人民公社制度把农民固定在土地上。城乡二元体制和单位所有制的职业分割,使得整个社会的流动性非常弱。改革开放后,为了发展市场经济,需要最大限度地解放生产力,需要充分调动人作为生产力最活跃的组成部分的作用,从而大大提高社会流动性。

据统计,随着城市化进程,全国约有1.1亿人经常处于流动状态,人口流动的范围也从全国不同地区扩大到不同国家。在职业上,人们的选择自由也大大提高,不同所有制、不同工作单位、不同职业之间的流动成为现代社会的一道风景。改革开放带来的最大变化之一就是社会流动渠道的逐步开放和多元化。人凭借自己的天赋和努力,可以获得在社会上向上流动的可能性。

中国网——“回望30年”专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

百度百科-改革开放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