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管理供应商质量
如何管理供应商质量1)制定联合质量计划。
购买现代商品,不仅仅是购买商品本身,还包括购买供应商在产品设计、制造技术、质量控制和技术协助方面的能力。为了有效地采购供应商的这种能力,需要协调供需双方的能力,协调的方式是制定联合质量计划。联合质量计划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经济、技术和管理。
(1)经济方面。这一方面包括价值分析,以便帮助购买者从合同中获得最大价值;综合平衡成本、质量和交货期,以达到最佳成本;评审使用成本,使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最小化。在某些情况下,* * *可以与经济计划一起修改合同中的保证条款或现场服务条款。
(2)技术方面。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技术方案,涉及到采购商和供应商双方各自的职能。主要包括:
①产品设计。这方面的计划是找出技术要求的含义,识别对产品的安全性和功能起重要作用的质量特性,制定对可靠性和其他相关要求的要求,必要时提供感官检验标准。
②流程设计。这方面的计划指的是供应商内部生产作业的分配、高科技、尖端和精密设备的使用、关键工艺参数及其含义的定义以及识别和追踪系统的建立。当采购方认为双方协商的工艺设计对其独特的需求至关重要时,可以提出要求,未经采购方事先同意,不得改变工艺设计和操作方法。
③生产。这方面的计划是指对人员培训和考核的要求,如工艺装置的标准、过程控制程序表、设备维护表、数据和文件。
④检验和测试。这个计划指的是测量和测试方法的标准化,测试设备和定期检查的能力,以及质量标准。
(3)管理。这方面的计划主要是确定必要的管理活动,并建立明确的责任制度来开展这些活动。此外,还要沟通买卖双方的渠道,建立快速灵敏的信息反馈系统,变单向沟通为双节目多向沟通。在一份复杂的合同中,各种程序和制度也相应变得复杂,需要画出流程图,规定特殊条款,以保证沟通路线的畅通。
2)向供应商派遣常驻代表。
为了直接掌握供方的商品质量,需方可向供方派驻常驻代表,其主要职责是向供方提出具体的商品质量要求,了解供方的质量管理,如质量管理组织的建立、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质量体系的建立和实施、产品设计、生产、包装和检验等。,特别是监督出厂前的最终检验和试验,并对供应商出具的质量证明材料进行验证和确认。对于有长期稳定的业务往来,建立了固定的购销关系,采购量大,技术性强,质量要求严格的供应商,采购方还可以向永久供应商派出质检小组,不仅对货物质量进行全面、全面的检查和监督,而且监督销售合同的全面执行,保证按时生产、按时交货,满足采购方各方面的要求。同时,质检组还可以向供应商反映采购产品的问题和新要求,从而督促供应商改进和提高产品质量,不断开发用户需要的新产品。
这种方法常用于供应商质量管理和控制,其优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对供应商的商品质量进行全方位、全方位的检查和监督,可以及时发现问题,便于供应商及时返工,降低供应商的质量成本。
(2)从源头发现问题,便于快速反应,有利于企业获得高质量的采购商品。
(3) IOC可以根据企业实际使用情况和进货质量进行控制,一个项目可以严格检查,针对性强。
3)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检查
由于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供应商的生产状况必然会发生变化。买方应及时了解其变化,并要求供应商及时向买方报告生产中的一些重大变化。产品设计或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制造工艺发生重大变化,检验和试验设备及程序发生重大变化等。,供应商应积极向买方报告情况。采购方接到报告后,应认真分析情况,必要时应到供应商处直接了解,主要是了解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大多数情况下,供应商为了提高商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改变产品设计,采用新材料、新设备和新工艺,有利于保证商品质量。但也必须看到,任何变化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在变化初期容易造成商品质量的不稳定。这需要通过加强最终检验和测试来检查。
4)常规排序
排名的主要目的是评价供应商的质量和综合能力,为是否保留或更换供应商提供决策依据。分类的一般标准如下:
(1)SOA供应商质保批次合格率:一般要求不低于95%。
(2)IOC批次通过率:一般要求不低于95%。
(3)商品投入后的质量问题:一般来说,要求整体过程的合格率不低于85%(因产品不同而差异较大)。
(4)响应CAR的纠正措施报告的态度和速度:要及时响应,对问题做出令人信服的分析,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或更改作业文件,或进行工艺改进等。).
(5)交货日期的履行:能够积极履行合同,并对延迟交货做出合理解释。
(6)审核结果:审核得分至少为60分。
(7)与本企业人员的合作:积极配合需求方的各项事务,配合好。
以上各项的乘积作为排序的总分。整理周期一般是每季度一次或者每半年一次。
5)帮助供应商引入新的系统和方法。
为了有效控制采购货物的质量,采购方应引进自己多年总结的先进质量管理手段和技术方法,积极帮助和指导供应商在短时间内大幅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增强质量保证能力。采购方给供应商一些帮助,对供应商是有利的,对采购方自己也是有利的。帮助供应商的方法有很多,主要目的不是扩大产能而是提高商品质量。以提高质量为重点,可以帮助供应商组织相关人员的技术培训,进行设备的技术改造,实现检验和测试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执行ISO9000家族标准,争取质量体系认证,帮助供应商引入6Sigma系统。帮助和促进供应商的重点是加强商品质量的薄弱环节,解决影响商品质量的关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