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文化特征是什么?

唐朝的特点

唐朝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帝国扩张。通过一系列的大战役,其疆域甚至超过了汉朝。唐朝确立了中国在中亚的宗主权,在朝鲜平壤和越南河内设立了常驻官员。当时的世界上,只有中东穆斯林阿拉伯人的帝国能与之匹敌。其中,唐太宗的李世民是中国公认的好皇帝。他励精图治,接受良言,任用人才。唐太宗李世民被北方部落尊称为“天可汗”。中国人民由衷地赞美他,不仅是因为他建立的大唐王朝,更是因为他的美德。他的言行被记录在《贞观政要》中,是后世帝王的典范。

唐朝通过不断的政治制度改革,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完整严密的官吏制度。中央最高权力机构仍然是三省六部制。是“中书、厦门、尚书”三省。“官、户、兵、刑、礼、工”。最重要的是唐玄宗在周边设置了十个经略使,指挥重兵,为安史之乱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唐代的科举及教育制度影响了中国1300年。除了州县大学,首都长安还有三所最高学府,分别是尚书省的“国子监”、门下省的“弘文馆”和皇太子的“崇文馆”。唐朝初期,国子监有3000多名学生,唐太宗李世民经常访问国子监。学生来自“东方的高句丽王国、新罗王国、百济王国、渤海王国、日本帝国;西方的高昌王国,后来的吐蕃王国,南方的南诏王国,成为世界上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高等学府。

学校教育的发展促进了科举制度的发展。唐朝通过考试制度,从老百姓中选拔人才,凡是通过考试的知识分子,不分等级都被任命为官职,使之成为一种制度,称为“科举”。科举成为中国儒家知识分子追求的最高目标。考了第一名的“状元”,考了第三名的“状元”和“探花”,成了人生的最高峰。当李世民大帝看到考生们鱼贯而入,跃跃欲试时,他兴奋地说:“我已经把世界上所有的英雄都装进了我的口袋。”702年,武则天发起武举,任选举武官。在此之前,统治者的大门是紧闭的,通过狭窄的科举之门,才能让有才能的人进入政府。统治者方面,可以广纳贤才,制约人的思想,有利于社会稳定。科举制度为中国提供了有效而稳定的管理,赢得了欧洲人的钦佩。另一方面,也是这种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养了服从。只要中国在东亚被孤立,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和连续性。但随着生机勃勃的西方入侵,转而阻止中国人做出有效的调整和应对,直到1905最终被彻底废除。

初唐时期,佛教在中国的影响达到顶峰。由于帝国疆域的扩张和海陆贸易线的开通,外来宗教尤其是佛教可以大量涌入中国,但在这里佛教是完全中国化的,各种教派逐渐形成。其中,著名的“禅”是唐代以后唯一一个继续保持浑厚理性的教派。

在文学方面,唐朝有着惊人的发展,唐诗的黄金时代在此时达到了顶峰。著名的有李白和杜甫。

唐代文化

唐朝时期,书法家辈出。欧阳询和虞世南都是初唐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欧阳询的楷书工整工整,代表作是《九成宫礼泉铭》。于市南楷书字体柔和圆润。颜真卿和刘公权是中晚唐时期著名的书法家。颜真卿楷书用笔浑厚,充满筋骨,苍劲洒脱,代表作有《多宝塔碑》、《颜氏家庙碑》等。刘公权的书法苍劲有力,代表作是《神秘宝塔》。世人称刘燕的书法为“燕刘金古”。张旭和怀素是草书大师。

扩展内容

唐代文化的重要影响

唐代发达的经济文化的繁荣和便利的交通、管理制度为国际交流提供了便利。陆地向四面八方延伸。海上航线比较多,去日本有三条路。开辟了从广州、越南海到东南亚、西亚、埃及、东非的海上交通。因此,唐在当时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是世界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

此时,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迅速融合,洋人、洋人影响了唐社会,以及衣食、化妆、时尚。唐初社会风气还比较保守。女性出行时会穿电力围栏,长度及膝,覆盖全身。后来又效仿胡人,穿,穿胡服有翻领有翻领,直到盛唐时期还是穿半袖裙,出现袒胸露背,没有任何遮盖。女士打扮追求时尚,比如在发型上模仿少数民族,比如乌曼髻、椎髻;有藏族妆,维吾尔族妆等等。至于餐桌上的食物,也在变着花样。开元年间,朝廷“供给胡一切食粮”。

开元、天宝时期,大量外族和周边少数民族涌入长安,与汉族长期杂居,相互学习。一度,社会风气甚至出现了“胡华”的苗头,引起了世人的关注。但唐朝不仅没有禁止,反而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不断丰富自己的营养,将胡俗融入中华文明,创造了更加丰富多彩、繁荣昌盛的唐文化。

朝鲜半岛

新罗深受唐文化的影响,有多达100名学生在中国学习,有些人甚至在唐代成为官员。所以新罗沿袭了唐朝的政治体制,从中央到地方都建立了行政组织。在科举考试中,中国的古籍《左传》和《李记》是主要科目,这表明他们受到了唐文化的影响。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在新罗更受欢迎。韩国没有人物。到了唐代,汉字被作为音符用来创造韩语词汇,新罗文字实际上也是由中国音转化而来。此外,新罗历法和法律都是模仿唐朝的。唐代盛行的佛教宗派,如天台宗、法香宗、禅宗等,在朝鲜也很流行。新罗还将《本草》、《苏文》等中国医学书籍作为教材,将中国医学传入朝鲜。

日本

通过中日之间的不断交流,日本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生产技术甚至生活方式上都深受中国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646年日本的“革新”。这次改革模仿了隋唐制度,改革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员制度,也模仿了隋唐科举制度,采用通过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参考隋唐的法律,制定了大宝法。

8世纪初,日本迁都平城井(今奈良)。都城的建筑规模完全模仿长安,甚至街道的宽度和排列也几乎一样。还出现了朱雀街、东市、西市等名称。8世纪后期,日本迁都平安(今京都),仍仿长安建都。

8世纪以前,日本人使用汉字作为表达叙事的工具。留学生吉备真备和高僧空海在日本人使用中国汉字注音的基础上,创造了日本的假名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极大地促进了日本文化的发展。同时,日语的词汇和语法也受到汉语的影响。

日本人的生活习惯和节日习俗也受到了唐朝的影响。

越南

隋唐在安南推行的文教制度和人才选拔政策与内地相同。《唐律论》是世界五大法系之一的中华法系的代表,对越南的法律史影响很大。作为中国文化代表的儒家思想的影响是中越文化交流的一条主线,但中国佛教对越南的影响也相当大。9世纪初,中国高僧禅师南渡胶州,创立了“吴禅派”,对越南佛教禅宗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到了十世纪,越南独立后,历朝的法规大多借鉴唐朝,科举制度以诗词赋义为主。越南人蒋公辅,唐朝时考官,官劝大夫。他是唐朝的著名人物之一。蒋公辅的中国文化非常深厚,他的诗《白云赵春海赋》和《给真理的忠告》被全唐诗收录。唐朝以后,中国文化继续对越南产生影响。13至14世纪之交,越南人民以形声字、认知字、借用字的方式创造了越南民族文字“子南”。但是汉字在越南文化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直到近代,还是有很多越南人熟悉汉语。17世纪,拉丁语取代Nan一词成为越南的通用语言,但中国文化对越南的影响并未停止。

西部地区

波斯和阿拉伯商人也在这一时期由陆路或海路进入唐朝。他们因珠宝生意而出名,每次都能获得巨额利润。通过他们,菠菜、蜜枣、胡饼、三乐浆等食品和吞刀吐火等杂技进入唐社会;造纸、织锦等手工艺技术也传到了西方世界,给那里的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随着西域胡人的到来,他们所信仰的祆教、景教、摩尼教也在唐朝大陆传播开来。这些外来宗教,尤其是早已在中国传播的印度佛教,在唐代渗透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对哲学、文学、语言学、建筑、艺术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丝绸产品向西方的传播:唐朝以丝绸为主要出口,中西贸易繁荣。中国的丝织技术,如脚踏纺车、印染技术等,通过歇、挑织等西方国家传入西方和印度,唐朝的工匠也在中亚和西亚传授纺织技术,于是欧洲的丝绸业发展起来。

造纸术西传:唐玄宗天宝十年,唐与大史之战爆发,唐军被大史击败,大批士兵被俘,其中不乏造纸工匠。造纸术传入大史后又传到欧洲,对欧洲和世界文化的传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向西方传播学术知识:中国文字和典籍在唐代传入高昌,高昌的刑法和婚俗多为唐式模仿。西域的一些国家,如疏勒、焉耆,也学习了中国的文字和习俗,穿上了中国的衣服。考古学家还在丝绸之路沿线发现了《史记》、《论语》中的竹简残片,说明中国的图书文化已经传到了唐朝,西域诸国、吐蕃、南诏都派诸侯到长安留学,使长安成为当时西域的留学中心。

技术传到西方:中国的绘画和纺织方法传到西方,盛行于阿拉伯。印度人也效仿中国的铸铁和下沉。唐朝的丝绸、茶叶、纸张和药材也远销西域、天竺、波斯、等国,并通过波斯转卖到西方各地。

外贸机构的设立:随着中外贸易的迅速发展,唐政府在重要港口广州设立了“贸易署”,并在武威、张掖等陆路地区设立“贸易监”,分别管理对外贸易。长安还吸引了许多西域弟子来华学习,使长安成为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

宗教

唐初的宗教政策相对宽容,中国两大传统宗教道教和佛教都有较大发展。唐代以道教为国教,王公贵族都以道士为荣,以老子、庄子、文子、列子等道教经典为题材。唐朝初年,玄奘为了符合当时唐朝的国情,吸收了大量的道教术语。佛教经典的大量译介和中国僧人自身思想体系的逐渐成熟,使得中国佛教在这一时期稳步发展,中国佛教的大部分主要宗派都在这一时期形成或成熟。其他宗教景教和祆教也随着国际交流传入中国。当唐武宗对佛教采取高压政策时,历史上已知会昌灭佛,使得其他佛教宗派,除了禅宗等少数宗派外,再也没有恢复。

文学

中国第一个状元三元济,诞生于唐朝,即公元622年状元孙(651年颜康成)和781年状元三元济。

唐朝最显著的文学成就是唐诗。自陈子昂和“初唐四杰”以来,唐代出现了许多著名诗人。盛唐的李白、杜甫、岑参、王维,中唐的李贺、韩愈、白居易,晚唐的李商隐、杜牧是几个代表。他们的诗歌风格各异,既有对神话世界的丰富想象,又有对现实生活的细致描写,既有激情的边塞诗,又有阴郁厚重的“诗史”,还有清新脱俗的田园诗。这些诗是同构的,成为中国文学成就的杰出代表。虽然后来的宋、明、清仍有杰出的诗人,但律诗和古体诗的整体水平不如唐代诗人,使唐诗成为中国古体诗不可逾越的高峰。长安、洛阳、金陵是“全唐诗”数量最多的大城市。

唐朝几乎所有的文化、制度和社会特征都继承自隋朝。唐代的李与隋代的杨关系更为密切。唐朝在一定程度上是隋朝的延伸,所以历代史官常将其与隋朝合并为隋朝。

艺术

张轩的《虢国夫人尤春图》吸收了西域特色和宗教色彩,所以唐代的艺术与前代有很大的不同。初唐颜、颜立德兄弟擅长人物画。吴道子被誉为“画中圣人”。他擅长人物和风景,并吸收了西方画派的技法。他的画面充满立体感,有“吴带头”之说。张璇、以画宫女为主,其著名作品有《道莲图》、《虢国夫人尤春图》、《花卉仕女图》等。诗人王维擅长水墨山水画,苏轼称他为“以诗为画”。

唐代壁画事业特别发达。莫高窟和陵墓里的壁画是代代相传的。唐朝的雕刻艺术同样杰出。敦煌、龙门、麦积山、炳灵寺石窟都在唐代达到顶峰。龙门石窟的鲁舍那大佛和四川的乐山大佛都很神奇。昭陵的三彩六马俑和墓葬都非常精美。其中雕塑家杨惠芝被称为塑圣。

书法

科学与技术

天文学家蒙克一行在世界上第一次测出了子午线的长度;孙思邈的《千金方》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医学著作。公元868年,中国金刚经的印刷是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雕版印刷。中国的造纸、纺织等技术通过阿拉伯地区传播到西亚和欧洲。

唐代经济

唐朝建立后,迅速出台了自己的造币政策。武德四年(621),七月,“废五铢钱,用开元鲍彤钱,直径八分,重二铢四分。十篇文章重一两,一千篇文章重六磅四盎司。”确立了国家铸币局的法定货币地位。同时,继承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以丝绸为货币的传统,实行“钱丝并进”的货币制度——钱是铜钱,丝是丝织品的总称,包括锦、绣、丝、绢、绉、丝、绢、绢。实际上是实物货币和金属货币相结合的多元化货币体系。

唐政府颁布法令,严厉打击私铸滥铸,并禁止使用劣币。但由于铜钱严重不足,币值稳中有升,私铸滥铸有利可图,所以效果并不理想。两个税法实施后社会发展中长期存在的一个矛盾,突出表现为“钱荒”问题日益严重。

唐代大城市出现了柜坊和飞钱。柜台处理货币和货物的支付,在柜台存款的客户可以用书贴(类似于支票)发送和支付货币。这些都表明了中唐时期商业的繁荣。唐末因为黄巢之乱和藩镇之战,户数锐减,社会经济规模始终达不到开元盛世的水平。

农业

唐代农业生产工具有了新的发展。屈原赋出现于唐代。还有新的灌溉工具,如水车和平底船。初唐时期,仅记载的重要水利工程就有160多项。其中比较著名的有鱼梁渠、姜堰湖、镜湖。天宝年间,唐朝的耕地面积达到850万公顷。粮食产量也有所提高。天宝八年,官仓存粮9600万石。洛阳、长安米价最低时,只有十三文一斗,青州、周琦也只有五文一斗。唐朝后期,由于人口南迁、开荒、兴修水利,南方粮食产量大增。

制造

唐代手工业分为官营和私营。工部是官办手工业最重要的主管部门,直接管理的机构有少府监、总监、军器监。少府监掌管精美的手工艺品;将负责土建工程的施工;军事装备主管负责武器的建造。监管下有部门,监管下有车间。此外,还有铸钱主管和冶金主管。官办手工业的产品一般不对外销售,只供皇室和衙门消费。工人分为工匠、罪犯、官婢、官户、杂户等。私人手工业不如政府经营的手工业发达。唐朝初期,主要手工业是纺织、陶瓷和矿冶。唐朝后期,南方的手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丝织、造船、造纸和制茶。

唐朝的手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商业也比前代发达。手工业的进步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着有益的作用。商业的发展刺激了工业的进步,加强了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

税收

唐朝中期,公元780年实施了两部税法。当年税收1089万元,谷215.7万元。821-824年年均税收3515.1228。唐朝后期,853年税收下降到925万余,其中燕利达278万。随着唐朝对盐商压迫的加剧,直接引发了黄巢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