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的陇西文化

陇西黎文化兴起于周秦,汉代比唐代更为突出。是与敦煌文化、天水伏羲文化、拉卜楞寺藏传佛教文化齐名的甘肃四大文化之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宝贵的文化遗产。随着“李氏故里”、“李氏文化”商标的注册和这种文化品牌效应的逐渐显现,陇西李氏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逐渐转化为一种文化产业。“陇西会馆”是世界上李姓宗族祠堂,也是陇西黎族文化的象征。黎族文化本身就是姓氏文化,姓氏文化最深层的意义是宗族传承和民族凝聚力。陇西黎族文化不仅代表了一个地域的文化,也代表了世界上李姓人的根基和精神诉求。

65438年至0992年,甘肃恢复重建陇西县陇西会馆,成立李龙熙文化研究会。1993,“黎文化”被列为全省四大文化之一。1992、1994、2005年,陇西李氏文化研究会、甘肃陇西李氏文化研究会、陇西李氏文化研发中心相继成立,通过书信往来、信息交流、新闻媒体介绍等多种形式,对陇西李氏文化开展了一系列有影响的宣传活动。

人民日报海外版、甘肃日报、香港商报、菲律宾商报等十几家报纸;中央电视台、北方电视台、甘肃电视台、定西电视台等多家电视台;许多网站,如世界李氏网站、李氏网站、陇西李氏文化网站、兰州大学网站、陇西县政府信息网站等。出版了介绍或研究陇西李氏文化的资料。国家邮政局发行了一系列关于陇西黎族文化的邮票和明信片。编排的《风云龙禧堂》也参加了第四届中国艺术节的演出。多角度、全方位的舆论宣传和相关论文的撰写,使陇西黎族文化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