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cantara是意大利籍日裔,现在中国发展不错
Alcantara,光读起来就有着浓浓的意大利(金钱)味道。
在汽车内饰的用料上,硬有碳纤维,软有Alcantara,这一刚一柔两种材料是目前最昂贵的内饰选材。并且这两种材料最初都是应用在航空航天及汽车赛事领域,杰出的性能背后是昂贵的成本,下放民用后自然成为了金钱机器们的不二选择。
汽配城里300块一大卷的“Alcantara”,或者是碳纤维装饰贴膜,虽然能有七八分的相似度,但气质这块,还没发展上来。
这和车型无关,Alcantara的气质源自性能。
Alcantara的故乡是日本东丽株式会社,冈本博士是材料的发明人。日本的精细化工水平在上世纪迅速发展,东丽公司在1970年就已经研发出了“超极细纤维”。
这种纤维密度极小,只有0.01~0.2旦尼尔(D),意味着9000米长的纤维只有0.01~0.2g重。这个概念女士在购买尼龙制丝袜时会用到,即数字后的D。
而用这种纤维进行编制后形成的面料,东丽给了它一个产品名称叫做Ecsaine,中文名“爱克塞纳”,面料的表面摸起来非常类似动物皮革,但又具备动物皮革所没有的性能。
在这基础上,冈本博士出手了,他认为这样超强超薄的人造纤维材料,不应该止步于亚洲市场,这是一款可以上天入地的材料。
于是日本东丽找到了意大利ENI集团(这是一家石油公司,而几乎所有人造化学纤维都是极度依赖石油产业的)合资成立了一家公司,便是大名鼎鼎的Alcantara,中文名“欧缔兰”。
东丽自己也没有放弃这款材料的商业化,保留了奥司维ultrasuede的商标,但远不及Alcantara的名气。
在欧洲站稳脚跟后,Alcantara开始多栖发展,官网图基本能看到欧缔兰的主营业务:航空航天、汽车、家具、游艇(奢侈品)、时尚等。而其中汽车行业近年来的营收占比达到欧缔兰总营收的50%以上。
大家都知道欧洲是一个环境保护政治正确的地区,当一种技术或者材料能过环保关后,才有被商业化的价值。而Alcantara面料由于能替代动物皮革,并提供不逊色的性能,包括摩擦力、阻燃、抗污、耐久等属性,很快被应用在了诸多超跑内饰上。
由于Alcantar绝密的成分和制备工艺,我只能在一份1976年上海纺织科技动态的期刊上找到摘录自法国纺织工业的数据对比。
很明显的能看到,Alcantara面料相比真皮,不仅更薄,而且相同面积重量几乎只有真皮的40%,并且有更强的断裂伸长率。可以说在基础性能上,Alcantara是全面碾压真皮的。
当然人造材料会随着制备技术的发展,快速降低成本,维持高昂的售价还是向更大的市场妥协,欧缔兰已经开始偏向后者了,而对此推波助澜的自然少不了中国汽车市场。
上图来自汽车之家
比较有印象的是2014款英朗XT的座椅和门内饰板上应用的较大面积的Alcantara材质。要知道这台车的指导价格只有14.99万元,但仅仅用在座椅拼配和门饰板拼配上,倒也不是太吃惊。
上图来自汽车之家
后来场面就渐渐失去了控制,国产自主品牌早先的“堆配置”策略在新时代的攻坚战里略显疲态,于是更高级的材料就成了有谈判能力的大厂趋之若鹜的资源。售价22.88万的领克03+顶配从座椅、方向盘到挡把套、顶棚几乎全部用上了Alcantara,如果不是有非常强的原材料议价能力,光这一车皮就能吃掉一半净利润。
上图来自汽车之家
上图是广汽新能源AionLX 80,也是我们最近试驾的一款纯电动车,同样在车内饰门板和整个顶棚使用了大面积的Alcantara材料。
在时尚业面临动物皮革产品不人道的质疑后,大量人造面料填补了皮革的空缺。这个趋势显然在汽车行业也会愈演愈烈,但不同于时尚业,我们汽车爱好者的心头好居然是人造纤维材料,和地球上最不缺的碳。
可能男人的快乐,不仅简单,而且枯燥吧...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