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的工艺流程怎么写?
流程管理可以分为流程分析、流程制定和流程实施三个阶段。服装企业进行流程分析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针对客户订货要求或来样来料的过程分析;另一种是根据市场需求自行设计产品的工艺分析。工艺分析是工艺设计的基本依据。
一、产品的技术要求
1、原辅材料的基本性能首先要搞清楚原辅材料的名称、产品号、规格、颜色、色号和理化性能,比如色牢度、缩水率、耐热性等等。
2.产品型号系列及名称产品型号系列及名称应符合采购合同或设计任务书或生产通知单及实物样品的要求。
3.产品的规格和尺寸要求测量清楚;产品零件形状和规格要求;提供的是人体的净体尺寸,或者成品服装的尺寸,以及产品各部位尺寸的测量方法。
4、产品加工制造的手段,如使用专用机器设备,技术手段的运用。
5.产品的工艺组合方式,如零件的安装,各部分的缝制要求,各部分的组合顺序等。
6.产品采用的标准是国家标准、部颁标准或企业自行制定的标准。
7.数量与搭配每箱数量、规格、每档颜色搭配是否与总要求一致。
8.商标和其他标志用什么样的商标、吊牌、尺寸标志、部件标志、洗涤说明等标志,码箱具体位置摆放。各种标志所指示的内容符合要求。
9.熨烫方法和所需的熨烫工具以及各部分的熨烫方法和要求。
10,包装要求包装方法和包装所用材料;折叠的方法;包装的规格和数量,包装的麦头和标志等。
11,其他特殊要求通常指超出正常标准范围的要求和质量评价指标。
二、服装产品的技术标准
(一)、质量标准
我国服装质量标准分为国家标准、部颁标准和企业标准三个层次。服装质量标准包括:
1,标准名称
2.适用范围
3.规格系列包括
4、材料规定
5.技术要求
6、分级规定
7、检验规则
8.关于包装和标志、运输和储存的规定
(二),服装质量技术标准指标
1,质量分
2、质量等级分为优秀、一等、二等、三等。
3.合格率是指合格产品占全部产品的比例。
合格率=合格产品数量/(合格产品数量+不合格产品数量)×100%
4.等级率是指某一产品的某一等级在合格产品总数中所占的比例。
等级率=等级产品数量/合格产品数量×100%
5.送检产品中返修品的比例。
返修率=退回产品数量/总检验数量×100%。
6.计件调整率因原料织造缺陷和缝纫加工造成的不良件占所需材料总数或生产件数和件数总数的比例。
调片率=调片消耗的原材料数量/正常消耗的原材料×100%。
调片率=调片数量/总产量×100%
7.漏检率:一是上一通道不合格品漏检率,二是上一通道漏检率。
前检不合格品不合格率=后检不合格品数量/(前检不合格)
不合格品数量+后续检验不合格品数量)×100%
前次检验漏检率=后续检验不合格品数/前次检验数×100%。
8.废品率
废品率=不合格品数/(合格品数+不合格品数)×100%
服装生产工艺的制定
服装生产工艺方案是服装生产和产品检验的技术标准。制定服装的工艺方案可以使服装生产满足产品的规格和质量要求,合理使用原材料降低成本,缩短产品设计和生产周期,高效地进行生产经营活动。
一、工艺计划的内容
(一)、总体生产工艺的制定
生产的整体设计包括服装厂的规模和生产的品种。总体设计表,详细说明企业生产的品种和各部门的人员分布。设备配置表是根据生产品种列出的各工序所需设备清单。
(2)、生产准备过程的制定
1.设计图包括服装款式的前视图和后视图的草图。
2.国内和出口订单是根据客户的要求起草的,详细说明了客户的订购项目和包装要求。
3.生产通知单计划部根据国内外销售订单制定生产任务单,提交生产部,生产部再安排生产。
生产通知单
合同对象交货日期月日生产组辅助材料
产品名称
面料夹的颜色规格及配套交货期
包装要求
商品
标签
狭窄的货物
塑料袋
纸板箱
纸板箱
付款人:日期、月份和日期
4.材料清单在相应的用途栏中列出了服装所用面料和里料的样卡。
材料清单
合同区名称
数量
原材料和辅助材料的使用
面料(带样品卡)衬里(带样品卡)规格型号S M L XL
背面接缝
外部缝合
拉链
按钮
弹簧搭扣
皮带
锁定眼线笔
包裹接缝
商标抽样
5.原辅材料测试记录表中的测试数据包括耐热性、色差、色牢度、缩水率。根据测试数据,确定裁剪、缝纫、熨烫等工序的工艺要求。
6.样衣检查单主要用于检查样衣和样品的尺寸和差异。复查的数据一般包括衣长、胸围、衣领和袖长。根据服装品种的不同,复检的部位也不同。
7.原材料定额表列出了表中的所有原材料,显示了定额材料与实际材料之间的差异。
原辅材料定额表
产品编号、产品名称和规格
任务清单编号数量
原材料名称、宽度、规格、定额、平均定额、总定额、平均总定额、损耗和溢损。
加料;面料;衬里
衬里
衬里
拉链
按钮
缝合
备注列表
制表日期
8.首样封单中首样服装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以便在量产时进行改进。
(3)、生产阶段工艺制定
1,样本管理原则样本采集和返回。样品在收集和返还时,必须经过相应的程序,如签字、检查和审核。
2.床层分离过程要求生产条件中规定的层数和最大长度;提高生产效率,减少重复劳动;节省面料,方便布局。
3、排版工艺要求符合服装生产的工艺要求;确保设计要求;节约面料;选择合理的布局方式;防止漏板。
4.铺设过程要求保持织物平整;边缘对齐;减少布料在铺筑过程中的张力,铺筑完成后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裁剪;注意面料的方向性;网格针用于绑扎所需零件,以确保网格对齐的准确性。
5、切割工艺要求选择合适的切割设备;保证裁剪精度,即保证衣片的形状或尺寸;切削温度的合理控制。
6.胶片检验过程要求切片的重要部位在尺寸和形状上与样品有无偏差,偏差是否在允许范围内;首末层偏差是否符合要求;切割定位孔是否打孔准确,有无遗漏现象;对条纹和花纹有要求的面料,要查看对应的单品是否能搭配出条纹和花纹;检查裁片边缘是否有毛刺和损伤,是否需要换片;检查裁片是否圆润光滑,是否有走刀现象。
7.编号过程要求字迹清晰、耐久;编号位置准确;麂皮织物,以贴标形式;一般来说,衬里只需要规格号。
8.粘合过程需要选择合适的粘合设备和工具;粘合后,切片无光无气泡,剥离强度高;粘合时要考虑面料本身的性能。
9.生产加工工艺流程是制定生产工艺的基础,也是安排装配线和人员配备、准备和安装工艺设备的必要技术资料。
10,生产工艺单用于服装特定规格和部位的质量要求。
11.工艺卡是服装生产中总体工艺规程具体工艺的体现,是加工产品技术规范的细则,是质量控制的依据。
12、工艺定额包括裁剪工艺定额标准、缝纫工艺定额标准、锁钉工艺定额标准和整烫包装工艺定额标准。
13、熨烫工艺要求根据各种面料的不同性能确定不同的工艺参数,即压力、温度、湿度、时间要合适;根据不同的生产流程和数量,选择合适的熨烫工具和辅助工具;样品尺寸要根据不同种类衣服的顺序进行熨烫,避免出现极光,保证产品的一致性;特种设备的正确操作。
14.产品质量检验表记录了产品的中间抽样检验和最终检验,是服装厂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一步。
15,成品验收率既包括质量验收,也包括数量验收。订货单位和生产单位* * *根据订货合同或产品设计任务书的相关内容,共同进行质量验收,清点数量。
16.成本计算表说明了成品服装。成本计算除了主辅材料外,还应考虑工人工资、设备损耗、包装费、水电费、产品加工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