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文化的重要性是什么?
另一方面,商品经济的发展来源于商品流通的顺畅和发展,这是市场领域扩大、商业网络、商业组织高效运转和商业文化发展的结果。
商业的营销环境在改善,商业的物质技术设施在丰富,商业的服务质量在提高,使商品的价值得到更好的实现。生产和流通的发展伴随着商业文化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第二,大力推进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既要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又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有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因素。
这些因素都会反映在商业活动中。如果商业的价值取向和商业文化的运作符合商品流通规律和国情,就会成为助推力,促进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相反,逆向操作也会成为阻力,影响甚至阻碍经济体制改革。
十几年的改革实践证明,对于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对于商品流通体制的改革,都是如此,不可忽视。
第三,大力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水平的提高。社会主义现代化水平应该体现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体现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各个过程中。
有观念问题,有物质技术设施和环境问题,还有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问题。本质上是经济实力和文化素质的体现。
商业现代化是社会再生产过程和生产价值实现的结合,是社会主义国家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重要和最活跃的部分。
商业文化建设从观念、设施、组织等方面促进商业加速现代化,使市场运作高效、有效地进行,使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和谐地发展,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扩展数据:
我们所说的商业文化是既有中国特色又有现代特色的商业文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商业精神文化
任何商业企业或个体商人在商业实践中都必须遵循或表现出一定的价值观、精神面貌和思想境界。它与人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密切相关。高尚的精神文化一旦升华为商业活动的最高标准,就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企业精神文化的本质是精神,是一种根深蒂固、不可动摇的信念。它可以表现为一个原则,一个口号,一个信条等。,而且还可以借助“厂歌”“店徽”等方式,产生听觉和视觉的识别效果。
商业精神文化的重大意义在于对外树立美好的社会形象,从而增强竞争力,对内激发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创造智慧。
商品文化
每一件成功的商品都应该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甚至表现出民族文明程度、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这往往表现在商品的质量、外观、名称、包装等诸多方面。
有一种竹制品,看起来像一只微型的手,供老年人抓来抓去。本来叫“挠痒痒”,后来有商家改名为“孝子之手”,文化魅力大不相同,销量大增。
现在很多古代文学名著的封面都被出版社设计成红绿蓝紫,五颜六色,俗不可耐。这是一些书籍和商品文化品位低下的突出表现。归根结底,商品是属于人民的。
但是商品的功能差别很大,消费者本身的诉求也很不一样。如何在商品文化中实现雅俗共赏,积极引导消费者健康的审美趣味,确实是一个必须解决但至今没有解决的实践和理论问题。
文化
中国素有文明礼仪之邦的美誉,人们一直怀有美好的愿望。这种文化意识必须体现在商品品牌的确定、商号的命名和商标的设计上。
按照传统习俗,品牌一般选择形象美观、带有情感色彩的事物名称或文字,有时也会考虑商品的功能和特点。前者如“绿叶衫”、“儿童小白兔牙膏”、“金星电视”。后者如“德国牧羊犬牌防盗门锁”、“无敌牌蚊香”等。
商号、店铺的命名侧重于吉祥、顺利、发达的寓意,如泰兴、顺达、恒远等。中药的传统商品名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内涵,“普济”、“延年益寿”、“益寿”、“回生”等店名随处可见。
商标作为商品的图案或文字,与品牌紧密配合,体现着相同的文化内涵。必须拒绝一切殖民的、封建的和庸俗的品牌、商号和商标。
营销文化
商业的根本任务是实现商品交换。营销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纽带,是一系列商业活动的中心环节。
直观地说,营销文化是指橱窗艺术、柜台艺术、广告艺术、展览艺术等;从内涵上讲,包括管理意识和经营理念。文明、健康、美好的营销文化可以“创造顾客”,给商业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回报。
所谓“一种商品,百种销售”,指的是商业从业人员所达到的营销文化境界的差异。日本东京一家公司的员工将一台不合格的索尼唱机卖给了一位美国客户。发现后,为了对顾客负责,他们首先搜查了东京的几十家酒店。
最后发现客户把一张他在美国生活的父亲的名片忘在酒店了。然后我连续拨了35个紧急电话到美国,终于找到了住在东京的客户,并在五分钟内送货上门。还送了一个蛋糕,一条毛巾,一张光盘道歉,给客户念了公司的事故记录。这家公司所有员工的营销意识不愧为商界的楷模。
商业伦理文化
在商业活动中,企业员工与客户的关系是第一位的,而人与商品的关系是第二位的。所以,伦理文化也叫公关文化。
无论是传统商业还是社会主义商业,我们都必须珍惜对人的忠诚、关怀和尊重。一些商业企业提出的“七声调”、“五要”、“四不”等文明语言规范,正是社会主义商业优秀伦理文化的体现。
“七音”是指销售人员从开始到最后告别客户的过程中,要有问候声、介绍声、摇钱声、解谜声、回答声、感谢声、告别声。
“五要”是指员工与客户说话时要细心体贴,注意分寸,音量适当,准确简洁,尊重个性。“四不”不是无理取闹、不道德、含糊敷衍、冷嘲热讽。
商业环境文化
广义的商业环境包括城市中的商业建筑和设施,以及整个社会影响商业活动的环境氛围。狭义的商业环境是指店铺的设计和配套服务的水平。购物环境设计巧妙,色彩和谐,赏心悦目;商品陈列合理,明码标价,方便顾客购买,都是商业环境和文化必须注意的问题。
中国商业文化学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诞生,并日趋完善,标志着中国商业建设从技术中心、商品中心、利润中心向文化中心转变。我们有理由期待,这种转变的结果将使中国的商业形态和理论发生里程碑式的变化。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商业文化建设呈现良好态势。许多工商企业已经意识到,商业文化是在更深层次上提高服务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在实践中,他们既努力开发自身的文化潜力,又积极引进外界可以借鉴的先进经验。
但是,总的来说,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大潮的客观需要。比如泛市场经济观念的兴起,公平竞争机制的不完善,“以顾客为上帝”的服务意识的缺失,制假售假,唯利是图等等,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于商业活动中,成为现代商业文化建设中的消极因素。
应该说,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中,上述情况并非完全不可思议;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恰恰说明了加强社会主义商业文化建设的紧迫性。
百度百科-商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