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进粮食品牌建设

在江西新建县威廉镇,南昌丰和农业有限公司的晾晒塔为农民抢收早稻提供晾晒服务。新华社记者万翔摄

总体上看,我国粮食品牌建设还很落后,粮食品牌没有形成合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很少。粮食行业正在进入大流通大整合时代,培育大粮商需要极大的勇气。我国应从战略高度支持现代粮食加工企业的发展,引导企业对内加强整合,对外加强联盟,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粮商。

在我国粮食连续丰收的优良基础上,如何解决粮食数量增加、质量安全水平提高与消费需求升级之间的矛盾?推进粮食品牌建设为我们找到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

区域粮食品牌的出现

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促进了品牌培育和整合,涌现出一批区域粮食品牌。

通过多年的粮食品牌化建设,我国已经形成了一些区域粮食品牌,如黑龙江的北大荒大米和五常大米、吉林公主岭市的玉米、辽宁的盘锦大米、湖北的荆州大米、河北的优质小麦等,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

在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区古店子镇荒地村东福米业有限公司,地砖铺成的生产车间一尘不染,两条大米加工生产线全封闭。东福米业有限公司是以水稻种植和大米加工为主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它生产的“荒地”是吉林省知名品牌大米。该公司总经理刘颜锋告诉《经济日报》记者,他的公司拥有4500公顷绿色水稻种植基地和600公顷有机水稻种植基地。为了保证大米的质量,公司从源头上保证大米的质量。在很多企业都在抱怨大米最低收购价高的时候,东福米业公司却以远高于最低收购价的价格收购大米。“我们生产的有机大米和绿色大米卖得很好。虽然米价高,但利润还是很可观的,因为我们有品牌。”

走品牌化道路已经成为粮食行业的学问。吉林省是重要的粮食产区。近年来,吉林省推进大米品牌建设,整合区域内大米品牌。以“美禾大米”、“延边大米”、“玉树大米”为代表的大米品牌在北京、上海、福建等主销区十分抢眼。现在,在“互联网+”的帮助下,吉林大米成功登录淘宝。据了解,目前,吉林省正在加紧制定大米品牌建设规划,通过地理商标的认定,提高吉林大米的美誉度。

同样,老牌粮食主产区湖北省正在改变有质量有数量但无品牌的局面。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促进品牌培育和整合,福娃、乔米等知名品牌不断涌现,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目前,湖北粮食正在走向品牌化。我们的目标是让湖北人吃到湖北粮,让全国更多的消费者吃到湖北粮。”湖北省粮食局副局长熊贵斌说。

粮食品质是核心竞争力。

树立粮食品牌的关键是保证粮食质量,从粮食生产、储存、加工、销售的每个环节,最大限度地降低质量安全风险。

“北大荒”品牌的建立,得益于北大荒集团严格的质量控制。记者走访了北大荒粮食基地、加工企业、科研机构和直销产品商店。他们严格控制从田间到餐桌的漫长产业链中的每一个环节的质量。在粮食生产上,他们通过发展订单农业为农民提供种子、化肥和农药,严格控制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在加工环节,从原粮的收购加工到大米的入库入库,都必须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确保入库入库产品100%合格。北大荒集团迎春制米公司负责人说,从种植到加工,检验项目有100多项,比国家标准多60多项。在销售环节,公司成立了市场监管部,对市场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暗访。

树立粮食品牌的关键是保证粮食质量,从粮食生产、储存、加工、销售的每个环节,最大限度地降低质量安全风险。

为了控制粮食质量,许多企业选择向上游延伸产业链,建立粮源基地。目前,湖北福娃集团已建成超过65438万亩的有机水稻生产基地,未来三到五年生态水稻种植面积将扩大到65438万亩。生态农业基地建设是福娃公司保证大米加工质量、保持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近年来,国内粮食行业全面实施“放心粮油”工程,粮食质量安全科技创新方兴未艾,国家粮食质量检验监测体系全面建立。国家粮食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各粮油生产经营企业要承担起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牢牢守住粮食质量安全底线。

我国急需培养大粮商。

推进粮食品牌建设,要加强粮食品牌的统筹规划,依托优势产业,以优势产品为核心,打造中国特色的粮食品牌。

中国作为粮食生产和消费大国,粮食品牌在国际上影响力不大,与国际知名品牌差距较大。

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粮食品牌建设总体上还很落后。比如,食品品牌没有形成合力,缺乏对食品品牌的整体规划和政策支持,市场监管机制不完善,假冒伪劣产品严重损害知名食品品牌,食品品牌营销体系不完善,渠道过多,渠道主体过多,渠道组织化程度低。

因此,推进粮食品牌建设,要充分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和政府的监管引导作用,形成品牌建设的合力。比如整合粮食品牌,目前国内粮食品牌“庞杂”,但内部竞争力不强,外部影响力小。各粮企品牌市场占有率相对较低,既不具规模,也不利于宣传推广。对此,有关部门应加强粮食品牌的统筹规划,以优势产业为依托,以优势产品为核心,打造中国特色的粮食品牌。

一些粮食主产区依托当地粮食市场建设,积极推广当地粮食品牌,拓宽粮食产品销售渠道,以先进的理念和模式提供批发交易、展示直销、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信息发布等全方位服务,促进了粮食品牌升值。

目前,粮食行业正在进入大流通、大整合时代,全球四大粮商控制着全球80%的粮食贸易量。国内方面,虽然中粮集团、京粮集团、上海粮油等大型粮食企业的竞争力越来越强,但总体来看,我国粮食加工企业规模小,布局分散,影响力品牌少。我国应从战略高度支持现代粮食加工企业的发展,引导企业内部加强整合,外部加强联盟,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支持有条件的粮食企业“走出去”,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内粮商大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