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文化元素有哪些
稻文化元素有:稻田画、稻田景观、稻田的文化艺术节。
1、稻田画
以稻田为画布,以彩色水稻稻种为画笔,采用创意设计和科学测量定位等方法,实现一幅幅田间巨幅画作。稻田画,起源于日本,这是通过在稻田中种植不同品种的水稻来作画。
2、稻田景观
稻田景观则是在传统农业要素基础上,形成一种具有艺术欣赏价值的美学景观。例如:天然稻田景观;人造稻田景观。天然稻田景观是在平原或梯田上自然生长的稻田,融合周围的山川河流,形成一幅幅或是平坦广阔,或是高低起伏、层次分明的稻田美景。
3、稻田的文化艺术节
稻田文化艺术节则巧妙的将地域文化、艺术与娱乐进行有机的融合,让稻田的文化(艺术)属性得到充分发挥,例如,稻田展览、稻田音乐节、稻草DIY制作、国际稻米节等等。这种产旅融合模式,既发展了经济,又传统了文化,寓教于乐。
人工水稻品种
提到人工水稻,历史也相当悠久,1973年,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成功用科学方法产出世界上首例的杂交水稻,因此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他经过四年的研究,带领团队从世界上几百个稻种中探索,并在稻种的自花授粉上有了自己的心得。
袁隆平认为野稻并不一定全为自花授粉,他在海南岛找寻到一种野稻称为“野粺”,并成功的与现有水稻配种出一些组合稻种。这些组合稻种无法自体授粉,而需仰赖旁株稻种的雄蕊授粉,但产量比原水稻多上一倍。
不过最初的几年,培育出的新稻虽然稻量增加,而且多数没有花粉,符合新品种的需求,但其中有的却有花粉,能产出下一代,而且稻量不丰;但袁隆平并没有放弃,一直到了第九年,上万株的新稻都没有花粉,达成了新品种的要求,也就是袁隆平的三系法杂交水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