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祖贤访问舒城中学是什么时候
是1992年的时候吧。
女美多娇:港台影星王祖贤,人称“长腿美人”,却不见娇气。时值初秋,身材颀长的她,上着白色圆领T恤衫,下穿牛仔裤,脚蹬白力士鞋,胸挂连心锁、长发披肩如行云流水,谈话低声细语面带微笑,无粉黛,文静、素雅、纯洁,如出水芙蓉,似晨露莲花。
在合肥骆岗机场检查入口处,她站在“关外”,我站在“关内”:在这入关时刻,她才记起“护照”未签证。我们十分焦急,她没事得就象在河边玩耍的小女孩,站在那高高台面外沿,目光随心所欲地转动,完全不着急。
“再过两天,她要去韩国,忙得很”。已“入关”的她的爷爷王国藩先生对我们说,似有解释的意思。
王祖贤此次来大陆,同行的有爷、奶、母亲、侄儿、经纪人等,主要目的是寻根问祖,经国务院文化部批准,可作非商业性演出。王小姐顺利地“入关”了。我们舒了一口气,她还是没事一般。
早年,我在挂历上见过她,知道她是我县去台人员的后代,没想到因为工作关系,竟有机会一连三次对她发出邀请:第一次是请她参加华东六省一市春节文艺晚会,她爷爷答复:祖贤与公司有合同,合同期内,不便参加其他活动。第二次邀请,又逢她新合同已签,只好预约第三次,方才成行。
我随县长去合肥机场接她。当晚下榻齐云山庄,竖日早餐,稀饭、牛奶、点心,那盛稀饭的小碗,放不下两个鸡蛋,王小姐仅喝点稀饭,拣那对味的点心尝了点,就放了筷子,独自抽起雪茄烟来。我们也只好先后放碗,说实在的,我的肚子还是别瘪瘪的。
“我是正正规规的安徽人。我早就想回家乡来,今天如愿以偿,我好开心呦!中秋佳节已到,衷心祝愿安徽的伯伯、妈妈、叔叔、婶婶、哥哥、姐姐们月圆人圆,圆圆满满。”这是王小姐在安徽剧院继侯跃华的喜剧表演之后登台的开场白。
图:--在家乡竹席前留影
是的,王小姐对家乡一往情深。那天,她在舒城逗留了五个多小时。县宾馆大门上悬挂着“热烈欢迎王国藩先生王祖贤小姐回乡探亲”的巨幅横标,县领导陪同她参观了龙津啤酒厂、舒城中学,在龙津啤酒厂参观生产流程时,厂长请她尝尝家乡啤酒,她很感兴趣地接过一瓶啤酒,抿一口,砸砸嘴,眉一扬,大拇指一竖,连连点头,眼神里充满赞誉和自豪。厂长低声对我说:“那瓶啤酒没有商标。”我未置可否地一笑。到下个流程,工人们正在贴商标。王小姐的爷爷曾说祖贤应该称呼我“表爷爷”,这时我就以表爷爷的身份对她说:“祖贤,再尝一尝。”祖贤倒是给了我面子,双手抱着酒瓶又尝了一下。可是,厂长还不满意,要祖贤把手放开。祖贤淡淡一笑,摆了摆手说:“那有广告性质。”回想起来,我和厂长为发展家乡经济,虽然心切,但确实有失分寸,讨了个小小的没趣。在舒城制造厂,美丽动听的“顶山奇竹,龙舒贡席”传说深深地吸引住了王小姐。县长赠给她一床龙凤舒席。她爷爷挥毫题了“肌肤生凉”四个大字。王小姐也欣然提笔,在爷爷名字边上签上自己的名字,大约因为自己的字无法与爷爷相比吧,签名后就靠在爷爷身边,似有撒娇之态,显出一丝稚气未脱的可爱相来。市重点中学――舒城中学(校址原为伏虎寺,当地人又称伏虎中学),则与王氏家族的关系非同一般。王小姐的曾祖父王仁峰先生,早年追随孙中山,加入同盟会,为推翻清朝帝制,金陵举事前,为制弹药失左臂,人称“王一手”。 因此未被批准参加黄花岗战斗,转而致力于教育事业,是舒城中学创始人之一,并任校长。解放后,曾任县人大代表,省文史馆馆员。师生在校内建“仁峰亭”以作纪念。王老先生不同意以自己的名字命名,提笔改作“仁凤亭”,虽然是后辈出于对老校长的崇敬和怀念,其实是违了老先生意的。美籍华人著名学者唐得刚先生回母校时曾捐资重修。
喜喝故乡“龙津”啤酒。
这天,王小姐和爷爷、奶奶、母亲、侄儿四代来到舒城中学,她戴上校徽,校长将一部线装《桃花扇》赠给她,却失手将书撒落桌上,她轻轻地“啊”了一声,空着的双手同时向上一举,做了个顽皮的动作。参观途中,一群狂热的年轻人全程追踪,要签名、要照相,见缝插针,争先恐后。大约是回到家乡吧,王小姐从不拒绝,真累得腕酸手发麻。有个青年无纸笔竟将胳臂伸出来要王小姐在皮肤上签名。王小姐一边签一边笑问:“你回去怎么办?”那青年满脸赧色,答不出话。在舒城中学,她为同学们签道:“舒城中学同学们:祝学习进步,身体健康。王祖贤。”
中午在县宾馆就餐。王小姐说:“我回到故乡,要做主人,不做客人。”县长也没她办法,只好依她办了“王祖贤会亲午宴”。
下午,祖贤随爷爷奶奶来到祖居地――柏林乡石岗村民组。在曾祖父母墓前,王小姐美丽的脸上顿时布满崇敬、怀念与哀思她轻轻地抚摸着墓碑,低声慢语地读着碑文,似有无限感慨,以致一语未发,双膝跪下,深深地叩头......
村长对王祖贤说,舒城古名龙舒,相传这“双墩”就是龙的双眼,所以这里人才辈出。翌年,王祖贤向村里捐资五万元港币,修了我县第一条村级柏油公路。
王祖贤的爷爷告诉我,祖贤属马,时年26,生长在台湾,读完初中后,毕业于国光艺校。早先爱好篮球(不久前,在北京,还和张百发打过篮球),想在“球”上发展,却在“歌”上出了点名,因拍《今年的湖畔会很冷》而跨入影视圈,拍了《倩女幽魂》后蜚声影坛,被香港逸夫影视公司聘用,在港台、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大红大紫,在欧美也很“叫座”。王祖贤爷爷早年曾入军统,受到世叔胡适严训,去台后,遂转而潜心研究方志学,是在台湾研究台湾史的第一人,同时又成为汉姓氏学专家,著有《郑成功传》等,流传海外和大陆,甚得佳评,时任台北市文献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他说他有两个老师,一个是章太炎,一个是戴笠。他常被请做学术报告,主持会场的人,不介绍他的学术成就,而只介绍他是王祖贤的爷爷,于是便全场掌声雷动。他说祖贤平均每年拍片10部,曾因同时参加拍七部片子而得“王七姐”之称,用王祖贤的话来说,那是拍得“没日没夜”。爷爷说她是很赋有个性的人。她有稚气和柔弱,更有沉稳和坚强。她对人生有自己的见解,事业大于婚姻。她自我保护性很强,又富有爱心。她从不伤害他人,不想使人失望,但也不许别人伤害她。她脾气很大,但轻易不发,发起来不怕得罪任何人,甚至不怕因此而绝交。她交友很拣择,讲原则,守信用,有钱,但不乱花,对身家没有计算过,只约摸有个大概。她每办一事,都有最后的打算,从不盲目。在自己的终身大事上,看上的是黑头发,黄皮肤,对外国人是抗拒的。她喜欢白色,不施粉黛,不着艳装,清纯脱俗,犹为万花丛中一支莲。她爷爷未说先笑:“你不要看祖贤在外面很气派,在家里,她还是个孩子,常和侄男侄女打闹得不可开交。”说到这里,她爷爷又严肃起来:“家父有训:‘莫畏艰难莫畏贫,莫贪富贵莫贪嗔,莫忘老父叮咛语,要做清清白白人。’祖贤对祖训一直铭记在心中啊!”
在桃溪大桥头――舒城和肥西县交界处――我们和祖贤一行依依惜别。祖贤说:“我会再来。”并为桃溪经济开发区题词:“请您到我家乡来!”祖贤时时想念家乡,家乡人民也在盼望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