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平江商人和温州商人有什么区别?
我也是温州人...身边的人做生意都很有魄力,都赚了不少钱...
当然做生意也很辛苦,所以温州人也很勤劳温州人是天生的商人。
在温州人眼里,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能不能赚钱才是最重要的。正因为如此,温州人才四处流浪,占领那些外地人不屑的领域,悄无声息的暴富。温州人追求自主和自立。每个人都想当老板,都敢冒当老板的风险。无论他们做什么,生活总是充满乐趣,他们敢于生活,善于生活,洒脱,坚韧不拔,永不失望。
温州人与欧洲人的“文化冲突”:温州人三个沉浮的商业故事:2005年的中国“犹太人”炒了什么?
温州人走在广东人前面:温州人作为经济动物的海外经商经历。
改革开放后,一批批足迹遍布世界各地、不辞辛劳、任劳任怨的温州人活跃在中国的每一个角落。起初,他们很不起眼,人们只从修鞋、小发廊和小摊贩那里知道他们。温州人除了和江南人一样瘦,一样聪明,就是默默工作,默默做生意。他们和外地的农民工、小商贩没什么区别。但是慢慢的,温州发廊、温州服装店、温州电子城、温州产品越来越多,各种温州产品的包装、标志、证书、徽章也越来越多。一时间,温州货充斥全国。渐渐地,人们对温州人从冷漠和不屑,到满满的兴趣,到惊讶和敬佩,再到细细探究:温州人怎么了?这么多,所以会赚钱。
温州人做生意讲究从小做起。温州人务实,勤劳。只要赚到一分钱,温州人都会不遗余力的去做,从不好高骛远,从不好高骛远。温州人赚钱从零开始,一步一步,脚踏实地,一丝不苟,不像有些地方的人,挣不了大钱,也不想挣小钱,只好两手空空,一味抱怨苍天不帮我。
纽扣、标签、标志、商标、小饰品、小玩具,都是外人看不起也懒得做的“小玩意”。温州人不怕赚钱少,就怕赚不到。温州的小商品遍布全国。温州人走的是小商品大市场的道路。不像北京人、广东人,不追求大风格、大产品。他们也从小规模起步,填补国内小商品市场的空白。在这里,尤以乐清县柳市的五金电器、永嘉县桥头镇的纽扣、苍南县金乡的小商品最为著名和典型。
但是,温州人有眼光。等他们有了资本,就会把产品由小到大,最后从纽扣到衣服鞋子,从电子元器件到成套电子设备,从日用品到高科技产业,涉足地产、金融。于是温州人越来越大,越来越牛。
从小地方创业是温州商人的特长,也是他们成功的秘诀。
擅长销售
温州人最会卖。
温州人“脸皮厚”他们不怕碰壁,也不怕别人不给我好脸色看。他们只有一个想法:不管你怎么对我,我只想赚你的钱!他们用笑脸、磨破的嘴、磨破的跟,把产品送到全国各地,也把全国各地的人吸引到温州。
从前温州有654.38+0.4万多农民,像蝗虫一样满天飞,说十万大军南北进军。
柳市五金低压电器专业市场常年有4000多名买卖双方。侨兴钮扣市场,号称东部最大的钮扣市场,有近万个农民买卖双方串起全国销售网络,镇上的胸牌、招牌、塑料薄膜市场外有7000多人在卖产品。在峄山区的再生腈纶市场,有5000多人跋山涉水,背着行囊,在村子里走来走去...温州的农民买卖队是由各种职业的劳动者改造而成的。以前可能是种地的农民,乡镇企业职工,村干部,复员军人,民办教师等。,而且有相当比例是由弹棉、手工业、小企业等行业转化而来。这些人走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城市要道,腹地,在全国面前勾勒出温州人的形象。他们经历过风雨,见过世面,受过训练;同时,长期的外出实践培养了他们的沟通能力,积累了业务经验,熟悉了当地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和市场需求,建立了许多稳定关系的渠道,为购销活动的成功奠定了基础。这是一支勤劳、精干、灵活的特种部队,为温州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温州,会跑供销的人被称为“天兵天将”。
温州人不管做什么。只要赚钱,不管熟悉不熟悉,都会去做。他们爱卖什么就卖什么,精通吃、邀、送、骗、白、黑道等各种“十八般武艺”。
因为对温州人起作用的东西,无论用什么方式都会被用到,温州人推销的产品,大部分畅销全国。
商业头脑特别聪明。
温州人的商业头脑特别聪明。在温州人眼里,钱无处不在,关键在于你怎么找,怎么赚钱。
温州人非常善于从别人不经意的事情中挖掘出赚钱的机会。
最早的纽扣买卖双方是叶耀麟和叶耀庆。起初,他们从黄岩县路桥钮扣厂购买了一批钮扣,试图在桥头镇销售。不到一天,价值400元的纽扣就卖完了。消息一出,大家都做起了纽扣生意。于是,纽扣在桥头商品市场的比重越来越高。到下半年1981,纽扣摊位超过100个,成为桥头堡市场的主角。1983年2月,纽扣市场正式开业,并以奇迹般的速度迅速发展,成为全国知名的纽扣交易中心,被洪卫坡誉为“东方第一纽扣市场”。
因公外出
温州位于东海之滨,三面环山,东临大海。自古以来,温州人就以出去做生意为荣,出门在外从来没有流浪的感觉。他们背井离乡,走遍大江南北,不是因为被迫谋生或者结婚生子挣钱,而是因为创业。相反,如果一个年轻人和他的家人呆在一起很多年,他会被认为是一个懦夫,一文不值。这和宁波人很像。
改革开放时代,温州商人遍布中国乃至世界,越来越多地从商人卖向坐商转变,从游击模式向坐镇赚钱转变,形成了“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温州人,哪里就有温州人,哪里就能开拓市场。”
北京是北方温州商人的大本营。北京有著名的“温州村落”,散落在大钟寺、五道口、沙窝、大郊亭,呈星形环绕全城。今天在京的温商名人很多,有“101”生发精华的亿万富翁发明人赵章光,有“中国阿信”的女老板,有来自永嘉桥头纽扣市场的纽扣老板集团,有来自乐清柳市的电器电子大王,有来自中国苍南金乡的商标大王。
大上海也是温州人大显身手的地方。南京路是上海人最骄傲的商品大世界,但数百家店铺和柜台的真正主人却是温州商人。
去北京可以去上海,“世界屋脊”西藏的温州人也敢闯进来。据统计,进藏客商近一半来自温州。拉萨还有一条“温州街”,以裁缝店为主。
只要有人,就会有温州人。
温州人也大胆杀到海外。美国、巴西、日本、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荷兰等国家都有温州商人。在巴黎,还有“温州街”!在巴黎的13和14区,所有的人都住在温州,他们都听温州话。连警察都要说温州话,温州人有八万之多。
温州人是“中国的犹太人”。温州700万人,流向全国的有200多万人,超过?0?4%的温州人在全国或海外做生意。
温州人“四处出击,四面埋伏”的方式和“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精神,不仅活跃了当地市场,而且给发展市场经济带来了巨大的观念冲击。
“温州模式”说到底是一种发展市场经济的模式。围绕“温州模式”与“苏南模式”孰是孰非的激烈争论,一个关键问题是发展市场经济还是坚持计划经济。温州模式兴起之初,主张“市场经济”或“禁止”的人处于主流地位,观念是计划经济必须坚持,计划经济必须“主导”,市场(更不用说“市场经济”)只能“补充”。“温州模式”之所以最终被认可,是因为不断的实践和反复的思考。人们从“温州模式”的实践中看到,与僵化的计划经济相反,市场经济充满活力,效率高。市场经济植根于温州,温州经济发展加快,就业渠道拓宽,市场供给丰富,人民群众快速致富,政府财政日子更好过了。
第二,“温州模式”说到底是一种放开民营经济发展的模式。围绕“温州模式”与“苏南模式”孰是孰非的激烈争论,另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看待民营经济的发展。当时的主流思想是,农村即使发展非农产业,也要以发展集体经济为主,私营经济只能起“辅助作用”,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经过不断的实践和反复的思考,包括“温州模式”的实践,人们终于认识到,要发展市场经济,必须发展民营经济。没有民营经济就没有市场经济,民营经济或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经济具有强大的利益激励和约束机制。温州自由发展民营经济,顺应了人们致富和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温州模式”的实践证明,放手发展民营经济的结果,在利益的激励下,能够焕发出群众蕴藏的巨大热情和创造力,并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没有政府的安排和鼓励,没有对政府的依赖,人们自己会努力寻找致富和发展的道路,根据市场的变化配置资源,在市场的压力下提高效率,自己承担风险。
第三,在关于“温州模式”和“苏南模式”的争论中,“温州模式”最被人诟病的一个问题就是市场的无序。的确,温州出现了大量违反市场规律的现象,温州的商品一度成为假冒伪劣商品的代名词。柳市生产的假冒伪劣低压电器给用户生产生活造成了重大损失,被中央有关部门通报,国务院联合检查组检查。这种市场混乱应该受到谴责和惩罚。但也要指出,在计划经济秩序仍占主导地位,市场经济秩序尚未建立的情况下,温州率先突破计划经济的“秩序”发展市场经济,市场失序一度出现是必然的。人们严厉谴责温州一些企业违反市场规则的各种无序现象也是正确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很多人带着长期生活在计划经济秩序中的观念看待温州。他们把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如竞争、投机、长途贩运)视为无序,并加以否认。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温州人自己也逐渐意识到遵守市场规则、维护市场秩序的重要性,逐渐纠正自己的行为,转而注重产品质量和市场信誉。与此同时,人们也逐渐习惯了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从而改变了对“温州模式”的看法,并对其表示认同。此后,“温州模式”在各地移植推广,各地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就连长期以来一直坚持发展集体经济的“苏南模式”地区(主要是苏南和浙北),也逐渐抛弃原有模式,改为“温州模式”。当然,各地民营经济发展有先有后,有快有慢,差异很大。有的地方民营经济发展得很好,有的地方还没有发展起来。事实上,学习和移植“温州模式”并不容易,各地条件差异很大。从各地学习移植“温州模式”的情况来看,我认为有几点需要指出。
第一,“温州模式”最可贵的一点是,温州人有强烈的致富欲望和创业精神。这和温州的地理环境、历史、传统有很大关系。温州位于沿海地区。早在1876年,就根据《中英烟台条约》的补充协议,开辟为对外贸易口岸。这使得温州有着悠久的经商传统、开放传统和手工业制造技艺,有着广泛的海外关系,所以商业文化或者说市场经济文化更加发达。温州人不满足现状,不墨守成规,不甘贫穷。为了追求财富和更丰富的生活,他们吃苦耐劳,善于学习,敢于冒险,勇于进取,所到之处都能生根、生存、发展。但很多地方,尤其是内地的一些地方,历史上从未经历过市场经济的洗礼,或者说很少接触市场。农业文化根深蒂固,计划经济的秩序成为不可逾越的规则,以至于人们在观念、行为、生活态度等方面都与温州人大相径庭,甚至截然相反。只要我们走访一些地区,尤其是偏远山区,就能深切感受到差距有多大。在这些地方,移植“温州模式”,发展民营经济并不容易。温州人可以千里迢迢到外地发展画廊,经营服装店,甚至摆摊修鞋,试图寻找赚钱的机会。但是,当地人对眼前的机会视而不见,或者虽然看到了,却不屑一顾,不愿意去做,或者不做却不学习。当然,有了温州的经验和全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一切都在改变,但这需要很长的时间。因此,各地在学习温州经验、发展民营经济的过程中,首先要学习和培育市场经济文化,学习温州人的创业精神。
第二,一些地方在移植“温州模式”发展民营经济时,往往注意给予民营经济各种优惠,这在民营经济刚刚起步的时候可能是必要的,但从温州的经验来看,发展民营经济最重要的是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合适的宽松环境,让人们自己去创业、去创业、去承担风险。要知道,在“温州模式”兴起之初,温州干部承受着各方面的巨大压力,也做了一些不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事情。比如他们曾经把自己创业的“八大天王”关进监狱。但很快,在温州市场经济特定环境的影响下,派往温州“灭火”的干部,经过实地考察,实实在在地帮助了民营经济。当时,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温州市政府不可能对民营经济给予优惠,但政府的支持和保护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环境,民营经济的火只有越烧越旺。在一些地方,民营经济也点燃了星星之火,却没能燃烧起来。现在各地都在提倡发展民营经济,但是很多地方民营经济发展的环境并不好,地方政府也不知道在市场经济下应该做什么,怎么做。或者政府管得太多,不放手;或者一步一步设卡,处处插手;或者把民营经济当“唐僧肉”,各部门都要“吃”。
第三,在温州,民营经济发展出现了很多问题,有的甚至很严重。究其原因,既有民营经济自身行为的不规范,也有外部环境的不规范。这要用历史的眼光和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要用正确的办法来解决。试想,如果柳市在处理制售假冒伪劣低压电器问题时被一棍子打死,就没有今天中国的电器之都柳市;同样,如果当时没有严格整改,没有贯彻“质量立市,名牌兴市”的方针,也就没有今天的中国电器之都柳市。可见,在学习“温州模式”、发展民营经济的过程中,如何处理民营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是值得关注的。一些地方一看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就把民营经济当成黑恶势力,以整风的名义取缔。更多的地方是从局部狭隘利益和短期利益出发,大肆包庇甚至纵容严重破坏市场规则的民营企业(比如制造假冒伪劣商品的企业)。这样民营经济也会走向死胡同,因为在混乱的市场环境下是不可能创造出优秀的民营企业的。但遗憾的是,很多地方政府还没有意识到这个道理,应该吸取“温州模式”的经验和教训。这里还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温州模式”得到了普遍认可,但它在过去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因此,“温州模式”也需要进一步发展,在学习和移植“温州模式”时更应注意。
第一,“温州模式”是发展市场经济的模式,温州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完善的市场环境。在温州经济的发展中,我们可以看到,虽然温州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但温州经济的发展也受到市场发育不足和不完善的制约。就金融而言,在市场经济中,没有良好的金融服务,企业很难发展。由于长期缺乏正规金融支持,温州经济不得不依靠各种非正规融资渠道来满足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成本高、风险大,确实出现了一些严重的问题。然而,当国家银行不能满足民营经济发展的需要时,简单地取缔这些非正规金融组织和活动并不能解决问题。迫切需要的是发展正规的民营金融机构(如民营银行)来替代,否则非正规金融会被禁止一段时间,但还是会出现。市场发育不充分不完善,不是温州能解决的,需要相关部门解决。但温州也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比如用民间投资建立和发展城市信用社,可惜没有得到应有的支持。
第二,“温州模式”将千千数千万农民卷入了创业的洪流中,使得温州早期的创业者很多素质不高,受教育程度较低。“温州模式”兴起之初,他们能够控制企业,适应市场的变化。但在国家市场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后,他们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才能适应这种情况,否则就会被市场所排斥。虽然温州通过市场的磨砺和自身的刻苦学习,产生了一批成功的企业家,但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一流企业家却很少。这个问题可能是关系到未来温州经济能否继续走在前列的关键问题。温州企业中的一些企业家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先天不足,于是花大价钱培养子女,甚至聘请高素质人才。这很好。
第三,“温州模式”下的企业多为家族企业,不能全盘否定。家族企业有它的优势,比如企业的领导成员容易沟通,决策迅速,管理成本低,容易保守商业秘密。家族企业也有其局限性,例如,如果家族主要成员的素质和能力不能随着企业的发展而提高,就会成为企业发展的障碍;如果形成家长式领导,容易决策失误;家族企业是由血缘关系维系的“人和”企业。一旦家庭成员之间的利益冲突超过了血缘关系的维系,企业就会分裂甚至倒闭。受文化素养的影响,温州大多数老板“宁为鸡头,不为牛后”。他们关闭自己的企业,不希望外人进入,不希望与其他企业合并,也不希望被其他企业收购兼并,一般不愿意接受股份公司的企业形式。这是温州企业难以成长的原因之一,也是温州至今只有一家上市公司,而且这家上市公司还是国企改制而来的原因之一。当然,在温州,实行公司制的企业增多了。总之,要全面看待家族企业。温州的企业制度仍然需要创新和借鉴现代企业制度。即使保留家族企业,也可以考虑在部分企业高层保留家族控股,将其下属企业转型为公司制企业。这样既能保住家业,又能突破家业的束缚。
第四,总体来说,温州的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开发能力弱。这也有其历史原因。但温州人的模仿能力极强,能把其他企业的产品抄得跟真的一样。“温州模式”之初,很难完全避免。在商品短缺的情况下,温州的商品尽管质量不高,但仍能在市场上“横行”。目前,市场形势发生了变化,许多商品供大于求。尤其是中国入世后,竞争更加激烈,不允许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模仿不仅会让人难以忍受,还会阻碍技术创新。在这方面,温州的一些企业已经注意到自己在改善,品牌知名度也在提高。但受限于企业规模小、融资渠道窄、技术力量薄弱,温州企业如何提高技术水平,开发新技术,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温州在传统加工制造业方面相当强,但在高科技产业方面相当弱。为了在未来的市场中保持竞争优势,温州面临着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加工制造业,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任务。
第五,资本市场不发达是温州经济的另一个软肋。而且温州的企业大多依靠自身利润的积累来发展,很少利用资本市场来扩张。目前,只有少数企业在利用资本市场。随着形势的发展,如果这种状况不改变,温州企业将在与其他企业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第六,柳市低压电器被通报检查,温州皮鞋被烧事件发生后,温州企业遭受了信誉的丧失,吸取了教训,改正了行为,温州的商品逐渐获得了市场的信任。但是,仍然有一些企业仍然在做破坏温州声誉的事情,例如许多来自温州的假文件。因此,整顿市场秩序仍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上面提到的进一步发展“温州模式”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也是一些正在学习和移植“温州模式”的地方值得认真思考的。因为,“温州模式”产生的大环境(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等。)其实是其他地区发展民营经济的大环境,虽然其他地区发展民营经济时大环境不一样,比如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被确定为改革的目标,非公有制经济被确定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温州模式”被广泛认可。这些地方民营经济发展中来自意识形态和计划经济体制的阻力比温州小得多,温州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是,由于历史、传统、地理、自然等方面的原因,原有的薄弱的经济基础和普遍的商品供大于求的市场状况,很多地方发展民营经济的条件在某些方面还不如“温州模式”之初。“温州模式”目前存在的问题,他们也或多或少地存在,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另外,必须指出的是,各地民营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一些地方出现了有实力的民营企业,民营经济发展创造了新的经验,也值得学习和推广。
发展民营经济是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要使民营经济更加健康快速地发展,需要进一步研究“温州模式”的经验和“温州模式”进一步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也要研究学习和移植“温州模式”遇到的问题和新创造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