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办法区分正品和品牌货?
骗术1:
“山寨”和“贴牌”才是真牌
原本几百元的国货或贴牌产品,只要注册或编造一个洋名或虚假的科技概念,标榜“美国”、“日本”的虚假产地,马上就变得“高档”;所谓“贴牌”产品,是指商标在内地或国外注册,但原产地无法考证。“假货”就是没有生产厂家、商标、产地的产品。
应对技巧:通过网络等途径,查询商家提供的注册商标、产地、生产厂家、原网址是否真实、有效、合法。如果这些基本的商品信息都不清晰明确,就有可能是“贴牌”或者“三无”产品。另外,所有正规品牌都会提供一份原厂提供的质量保证书。
骗术二:
隔热测试模板作弊
在做绝缘测试时,无良商家通常会想尽办法欺骗消费者。在检测隔热膜的过程中,不要轻信商家准备的样品,因为其中有太多的漏洞和陷阱,包括:虚报透光率、隔热率、紫外线隔热率等数据。由于缺乏监管,假冒伪劣产品随意提高指标参数的现象非常普遍,让人无所适从。
应对技巧:不能只看保温参数。如果没有公正的测试者来测试,你就得相信自己的感觉。如果能把不同品牌的样品放在一起比较,自然会判断出高低。
骗术三:
偷饵掉包欺骗客户
现场测试的贴膜是质量尚可的车型(但不是他们的产品),却是贴在客户车上的另一种产品。
应对技巧:尽可能监督贴膜全过程,并要求小样送检。贴膜后,一定要让商家在车上再测试一次,用和测试样品时一样的灯。
骗术四:
藏天过海,迷人的眼睛
有些商家会在测试灯具和型号上大做文章。比如用的500W灯泡可能只有200W玻璃上可能有双膜;玻璃本身有一些隔热功能;增加灯和测试玻璃之间的距离。
应对技巧:商家使用的样品仅供参考,不能全信。在无法辨别样品真伪的情况下,让商家直接把样品贴在自己的车上,用同样的灯照射,对比前挡风玻璃的两种膜,你就知道是好是坏了。
骗术五:
作为绝热膜的“吸热膜”
“吸热”膜属于早期技术。这类产品的隔热原理是大部分热能吸附在膜层上。一段时间后,膜层上的热容量达到极限,热能就会穿透玻璃进入车内。商家在检测时会控制检测时间,并危言耸听地发出类似忠告:“时间长了会引起玻璃爆炸”。其实是在掩盖产品的缺点。
应对技巧:正确区分“吸热膜”和“隔热膜”——站在照射光线的同一侧,用手感受薄膜表面反射的温度。如果是反光膜,会有强烈的灼烧感;如果是吸热膜,只会反射极少量的热能。其次,要长期坚持试验照射(1分钟以上)。经过长时间的照射,吸热膜会暴露出短期隔热性能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