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牌酱油从哪里来?
1740最早生产的龙牌酱油,一直采用传统的自然日晒发酵工艺酿造,原汁原味,富含18氨基酸和260多种香气成分。
到了湘潭,不买‘龙牌酱油’,就不去了。“这不是废话。湘潭素有“酱油王国”之称。早在1915,湘潭的龙牌酱油就和贵州茅台一起获得了“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湘潭龙牌酱油不仅具有“色泽鲜艳、酱香浓郁、味道鲜美、咸中带甜、贮存时间长、不浑浊、不沉淀、不发霉浮膜”的独特优势,而且含有260多种人体必需的香气成分和氨基酸,是一种很好的营养品。龙牌酱油历史悠久。湘潭没有一个60年代左右出生的人不是吃龙牌酱油泡饭长大的。湘潭有一句妇孺皆知的谚语:“龙牌酱油灯芯饼,姑娘随便挑。“这些足以证明龙牌酱油在湘潭人日常生活中的普及性和必要性。早在100多年前,清代大学者、著名书法家何在品尝了龙牌酱油制作的山珍海味后,留下了“三餐使人长生,一滴滋味无穷”的名句。
湘潭制酱历史悠久。据湘潭县志记载,早在清朝初年,湘潭就有制酱作坊。湘潭酱园的经营起源于清乾隆初年湘潭商人龚。当时龚清香斋酒酱作坊生产的酱油“汁浓、色深红、香温”,被称为“三绝色香味”。
湘潭的龙牌酱油,选用上等大豆和面粉,采用独特的传统工艺酿造而成,具有色泽鲜美清新、风味浓郁、咸中带甜、长期存放不浑浊、不沉淀、不霉变的特点。开创原味酱油先河的吴源泰和吴恒泰酱园,是两家百年老店。
1956公私合营后,三家酱园“吴亮”、“大丰”合并为湘潭酱厂,产品商标为“龙牌”,“龙”正式成为湘潭酱油的标志。从1965到12,龙牌酱油被评为中南五省出口优质酱油。1978年6月,在全国出口酱油鉴定会上获得第一名;1981年和1985年两次获得国家银奖。然而,这并不是湘潭酱制同仁的最终目标,他们早已将目光投向了金牌。最早响应1主席1985和平统一“九项建议”,毅然从台湾省归来的马弼教授,听说家乡的酱油两次“得银”,即兴作诗一首:“台北的邻居接触酱油,每闻一次,便会想起家乡,回去享受银牌,期待金牌更加发光。”果然“功夫到家”,1988 65438+2月27日,湘潭的龙牌酱油终于获得了首届食博会金奖。获得金牌后,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张题词祝贺:“厨师味美,鼎靠和。”
湘潭龙牌酱油因为选料、制作甚至储存都非常讲究,所以香遍天下。主料是李和的黑豆,泾河的黄豆,湘江上游的鹅豆,脂肪和蛋白质含量都很高。福建结晶盐为辅助盐;胚缸采用苏联缸,缸体薄,传热快,存放时间长。在制作上,浸种、蒸煮、停料、发酵、踩缸、晾坯、取油是七个步骤一个顺序,环环相扣,严格操作,一丝不苟。除了生产酱油,还有原味酱、紫油萝卜、紫油姜,一直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尤其是紫油姜,久负盛名。用白露前出土的优质嫩姜制成,形似人指掌,断茎无筋,枝细长,莲蓬口短。经过精细加工,最后用龙牌酱油浸泡,味道鲜美,咸鲜可口,香嫩可口,是刺激食欲的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