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肉松的传说

相传清朝同治年间,太仓有一位大厨师,名叫尼德。有一天,他在给状元陆做红烧肉的时候,因为火苗太旺,肉煮开了,肥肉分离,急得不行。鲁状元把菜煮成这样,为什么不把他赶走?最后,他急中生智,想了一个办法:把烧焦的肉去掉,把剩下的熟肉加入调好的调料里,做成炒肉。他吃完后自己尝了尝,非常好吃。他对自己的“发明”很满意。最后端上红烧肉的时候,他的心怦怦直跳,但是陆状元吃第一口的时候,他居然鼓掌了,还给这道菜起了个名字:肉松。尼德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后来太仓的有钱人办酒席,请奈德做红烧肉。久而久之,牙线成了太仓的特产。

太仓猪肉松之所以味道鲜美,是因为制作方法很有讲究:首先选取5公斤左右的瘦猪腿肉,洗净,切成短条状。然后根据肉的重量,将3%花生油倒入锅中加热,加入生姜1%炒一会儿,再加入酱油10%,加水50%,精盐0.6%,葱5%,茴香5%,黄酒4%煨30分钟,然后过滤,加入复合味精0.2%。这些看起来有点烦,但是操作起来非常简单。接下来是煮肉。将肉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先用大火煮,煮开后再用小火,等肉硬了再盖上盖子,用文火炖2小时。然后撇油,加入配料,锅里加入适量的水,继续煮肉,反复撇油,加水至锅里的油基本撇完,加入配料溶液,收汤。如果此时肉没有烂但是水干了,就加少量的水继续煮,直到肉烂为止。收汤的时候要精力充沛。最后翻炒压榨,小火煮,随时用铲子翻炒压榨肉,分离肉纤维。然后就用小火,经常翻炒,让肉纤维全部松散,颜色逐渐变成金黄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