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紫云的《洗澡》作品

图片和标题识别

图为紫云穿着一件蓝绿色的衬衫,右手轻搭着腿;握着左手,若有所思。双腿交叉,右脚着地,左腿倾斜,脚尖着地。衣服又宽又肥,胸胳膊腿半裸。长发轻披在肩上,短发遮住前额。脸丰腴红润,眉毛漂亮。侧身坐在石头上,笛子放在身体右侧。图中除了一块石头,没有其他背景。从侧身坐着,左脚着地的姿势来看,作者捕捉到的是主人沐浴后极度悠闲的瞬间形态,而非正面人像。人物画精致,脸部和皮肤轻轻勾搭,再层层晕染,极其逼真。服装线条线条柔和流畅,发丝眉毛画得很细,丝丝可见。眼睛用重墨突出,富有表现力和表现力。从笛子的坐姿、神态、编曲来看,主人是一个年轻男子,面容娇好,身材娇好,擅长吹笛子。图中落款为:“九青小金人,五郎、”落款为“胡”,落款为朱·。

胡琛的文献不多,生卒年和艺术经历也模糊不清。兰英和谢滨的《续编画宝》记载:“陈固,字居昌,是南通人。人品好的花颜色鲜艳,上钩的也在干活”[1]。陈维崧曾在康熙癸卯年(公元1663)赠诗一首给胡琛。这首诗的题目是“呈现陈菊的服装”,他注明“陈静的画”。诗的内容是:“药吧鹦鹉睡银屏,茶烟断断续续醒。欲知南朝真实的处士,买《绿阳门巷画师》【2】。《清代江一亭传·画韵》、《金峰历代画师姓氏》、《彭云灿历史画传》、《清代冯金波画识》中均有胡琛的记载,这些记载均来源于画宝的续编和陈维崧赠诗。

通过以上有限的记载,可以明确陈欢是明末清初一位具有遗民气节的画家,擅长画人物和花卉,注重色彩。他生活在江苏,以卖画为生,与陈维崧等文人有交往。值得注意的是,《续纂画宝》名为胡琛,字为“居昌”,其他画史均有沿用;陈维崧把他的诗作为礼物送给了陈菊。由此可见,胡琛的词可能是“居常”或“居上”,孰是孰非,有待进一步考证。胡琛的传世作品非常罕见。从紫云花洒的图纸来看,图放在中间,其余空白。人物面部和皮肤先勾后晕染,注意瞬间动作的捕捉和面部表情的表现,使画面生动。这种画风和盛行于明末清初的波士顿学派的肖像画是一样的。可见的人物画创作深受博派的影响。

紫云沐浴图的介绍、图片、后记共15张纸,每张规格不同,以手卷的形式装裱。当初后人陈题写了“一个灵魂离开的美好画面”五字横幅,标题是“博居士熊叔,丁丑(1937),中夏永昌老人。”小雕像所在纸张的空白处,纸张之间的接缝处都是清代和近代的名家题写的。有碑文者93人,诗235首,缺词2首。从这些铭文中可以看出这幅图已经流传开来。它原本是陈维崧湖海楼的宝物,后来从湖海楼流散。先后被吴训、金棕亭、曹仁安、陆心源[3]、段方、袁克权(袁世凯之子、段方之夫)和当代著名文物收藏家张伯驹[4]收藏。卷内可见陆心源、张伯驹收藏印章:陆树生鉴赏印章、贵安陆树生收藏金石书画印章、张伯驹印章。

在收藏的不同阶段,要么是收藏者本人,要么是收藏者邀请朋友为这幅画诵经。其中,陈维崧湖海楼集期诗人75人,诗歌160首,诗歌1首。吴明、曹仁安收藏时期的诗,是收藏者自己题写的,有序,金棕榈阁收藏时期没有题字。陆心源梨馆收藏期间,有时李宗莲于九月在沈嘉(1884)写了十首关于云朗遗风的诗。段方、袁贵安集期诗人4人,诗3首,张伯驹集期诗人11人,诗31首。

从碑文的落款来看,林语堂诗歌最早的落款时间是康熙《陈佳初夏》,即公元1664年;关之琳的诗最晚付梓,是中国人* *年和国家庚寅年,也就是1950,相差286年,足以说明世人对紫云沐浴图的重视。

有必要介绍一下这幅画的主人徐子云,以及与他密切相关的人物——毛翔和陈维崧。

徐子云出生于明朝崇祯年间的沈嘉(1644),卒于清朝康熙年间的毛毅(1675),享年32岁[5]。字九卿,名曰舒曼,名曰云朗。江苏扬州人。男孩们在茂祥水绘园唱歌。

毛象(1611—1693),别名碧江,江苏如皋人。明府龚升。早年才华横溢,游于董其昌门,备受赏识。与陈怡星惠珍(之父)、桐城方以智、商丘侯方域等持正论,看重统治权力,评判官员,并称“四子”。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住在自己的水绘园里,赡养父母,聚敛宾客,收养了大量抗清孤儿。水绘园里有个戏班,养着歌和男孩。紫云,聪明漂亮,擅长吹笛子,是水绘园杰出的歌手。

陈维崧(1625——1682),年号嘉陵。江苏宜兴。祖父毓婷是明代左都的御史,父亲陈振辉为人正直,是明代“四公子”之一。宋伟十七岁当学生,康熙十八年,为国子监提审,参与编纂明史。他勤政为官,死于博物馆四年。他长相干净,留着大胡子,人称“陈胡子”。我一生无病,我爱我的兄弟们。游走于官员和大臣之间,遇事谨慎正确。当时很多社会名流都和他交了朋友。骈文、诗集,著有《胡诗集》、《贾陵选集》等。从清朝顺治戊戌变法(公元1658年)到康熙五申(公元1668年)的十年间,他住在茂祥水绘园,与歌手紫云关系密切。

胡琛没有为《紫云洗澡》画断代。根据卷中的铭文,这幅画是陈维崧请胡琛画的,绘制时间是1664。这一年,陈维崧参加了科举考试,情绪低落。他想离开水绘园,但紫云没有和他一起走。陈维崧邀请胡琛画《紫云浴图》留念。

陈维崧与徐子云的关系

陈维崧于清朝顺治戊戌年(公元1658年)十一月到达水绘园,初遇紫云,后死于紫云1675。他们的交往持续了17年。陈维崧与徐子云的交往散见于陈维崧的笔记、文章和诗文中,没有完整系统的记载。现将17中陈维崧与徐子云的通信内容总结如下:

(1)熟人

“阿云十五年,胡安做了一个好屏风。笑问客在何处,浪美。”[6]这是陈维崧到达水绘园时第一次见到徐子云的情景。可见陈对徐一见钟情,却费了好大劲才得到紫云。据牛玉桥《剩者》记载,陈维崧初到水绘园时,已是十一月,水绘园里梅花盛开,景色可爱。宋伟和紫云在暗香薄影中游荡,被毛翔发现后非常生气。派人把紫云绑起来,想用棍子打他。宋伟非常害怕,她跪下来请求母亲调解。天色已晚,母亲毛香要宋微当晚唱一百首梅花绝句,才不会唱《云朗》。宋伟“轻墨,重唱。”一旦背了一百首诗,就渴望给巢民送书。窝人读《击掌笑寄云朗》【7】。自此紫云自宋微。”高东客居五六年,阿旭却流连于阳光”[8],描写了陈维崧与徐子云在水墨园的交往。

(2)离别

陈维崧曾多次离开水绘园,但紫云却因为一些事情无法和他一起走。在陈维崧为《紫云》和《毛象》所写的许多诗中,离别是一个重要的内容。这些送别诗进一步表达了陈维崧对茂祥的深深感激,对紫云的无限思念,以及对寄居处境的惆怅与无奈,以下事例为证。

康熙壬寅年(1662)秋,陈维崧离开水绘园,回到宜兴老家。紫云没有同龄人。陈维崧依依不舍,写了20首忧郁的词[9]离开紫云。全诗真挚阴郁,详述了陈维崧与紫云之间依赖、陪伴、爱情的交往过程。其中,第13首和第19首分别为:“塘头洗碗,弄玉荷花,荷花浪,滑船。不知何日平何时在州岸边,我在听徐浪的水调。”“别母病阑珊,门户萧条饵难。他天天讲强饭后,找了一纸报平安。”这首诗表达了陈维崧对徐子云的深切关怀和无微不至的关怀。

康熙帝癸卯年(1663),陈维崧写了一首《先生别如皋,离巢人》[10]作为送别。五个字,610个字。根据这首诗,这一年,陈维崧再次离开水绘园和紫云。全诗笔法精妙,离愁别绪,尽显笔端。首先,他用了大量的诗句来描述毛祥对他和家人的深厚感情。然后,我解释了这次离开水绘园的原因:“不接受两场战争,就失去双脚。”我闻长安街,连云助李。晋的历史学家,我还是值得推辞的。我死也要放弃这次巡演,我要向皇上进贡。在二三月的春天,绿水正在溶解。如果你过河就不要去伊彦。”在诗的最后,他表达了对紫云的牵挂:“阿云等她已久,却又对母亲的新死心生怜惜。坦白说,很容易失去喜悦,而且人很多。“这里还有一个寓意,就是在陈维崧离开水绘园期间,希望茂翔能多照顾紫云,原谅他的率直和容易树敌。

康熙元年(1664),陈维崧写了一首诗,名为《夜与诸子坐在晁民先生家看戏,各四绝句》[11],其中第三、四绝句是:“失魂数日,今老如冰。当我听这首歌的时候,我突然想起了过去发生的事情。月光下的门是几楼?”“当人们离开这首美妙的歌时,这首歌就变成了悲伤的韵脚。是客心伤处,不必多丝雨。”根据这首诗,陈维崧将离开如皋,并主动在自己家里安排了一场演出为他送行。毛翔为紫云的《洗澡》所作的两首诗。其中有一首是《四断句附书补正》,内容也与送行有关,而且据说紫云在剧中有过表演,其韵律格式与陈维崧的诗一致。由此可以推断,陈维崧和毛翔的这两首诗是同一时代同一场合的合唱诗。陈维崧在这首诗中没有直接提到紫云,但他的忧郁和悲伤情绪却表露无遗。《紫云洗澡》应该就是为这离别而写的。

(3)婚姻

陈维崧和徐子云有着相同的性价值取向,都属于同性恋者。这两个人彼此深深相爱。紫云出嫁后,在他们结婚的当晚,陈维崧特意写下了《何心郎云郎出嫁赠此词》【12】,其中说:“六年孤馆最难忘,红枕吹泪。我一生都在花和蜡烛,我转向女人和我的丈夫一起唱歌。”

(4)与他人一起旅行

陈维崧在水汇花园住了十年。这一时期,他的游历主要局限在江苏,如扬州、苏州、无锡等地。笔者没有找到相关资料。但可靠资料证明,陈维崧在康熙五申年(公元1668年)离开水绘园后,先后带着紫云到了都门(今北京)、中州(今中原)。

1668年,25岁的紫云随游斗门,得到刑部尚书宫的资助。龚(即龚定子)曾写过《讨王书(即碰运气)》,介绍了、徐子云离开水绘园北上的大致情况:“当年六月抵京师,享安逸,积干渴。虽然多此一举,提倡奖励,不容易恢复,但名人停在户外,老人兴致勃勃,借一只住在鱿鱼里,也不容易。最终,我在中州得到了一个席位。希望不要妨碍附近的之战,每个月都提高技能,这样就不缺钱了,心里也舒服一点。云朗很体贴,走的时候也没告诉老爷,觉得很遗憾。旅行的价值是绿色的(如果是风险),它应该传达给你。哥哥与老团翁感情深厚。他这一辈子太自怨自艾了,太怜惜年轻时的云朗了,肯定不会有监督未来的意思。”[13].

当时斗门的名人对陈维崧的才华和徐子云的艺名早有耳闻,都想好好演一场。紫云》南播北播,菊系歌曲模仿其音。所以京剧风格变了”[14]。紫云的才华迷倒了许多人,现代学者张慈溪甚至认为云朗燕游具有“与戏曲沟通的力量”,并收录在清代《燕都梨园》史料中(待续)。龚还写了一首诗,描写云朗燕游的处境:“不要住在水墨园里,只待一顶帽子,一件轻衫出国。”听说梁周围的歌很精彩,花前月下还听过”[15]。

根据龚的《征王书》记载,在斗门的发展并不顺利。不久,他在宫的推荐下离开斗门,前往中州,入史省学习幕府,紫云亦步亦趋。陈维崧有描写紫云在中州活动的诗词。《满江路宏仙祠诗·舒曼在过邯郸的路上》[16]中有一句话:“笑两人,今日抵邯郸,宁为一梦。”这个词不言自明:“舒曼表演了话剧《邯郸记》。《怀州终感》[17]中有一句话:“中原乐见雁归。”自注是“九青而又”。《江城子沙感老》[18]中有一句话:“落叶在中原,只留旅途。月色清风如梦,泪也是出城。"

在紫云的陪伴下,陈维崧在中州呆了三年。宋微带着紫云到过邯郸、洛阳、商丘、汴京、随州、鄢陵、汝州、偃师、登封、许昌、楚阳、郏县、叶县、南阳、汝宁、淮州、昆阳等地,并写诗记录当时的旅行,期间紫云回到宜兴暂住。

(5)哀悼

陈维崧和徐子云齐头并进,苦难与* * *。康熙元年(公元1675年),紫云不幸去世,年仅32岁。宋微很伤心,看到这些事情很难过。他写了《天香中原感老》《贺新良,腊月初六是亡妻生日,词中仍用前韵抒发其痛》《摸鱼,明觉老》《瑞,春夜见墙中三,因云朗旧情作词》[65438+。

1679年,陈维崧经大学士宋德义推荐,考中弘慈秀才,排名第一。他被翰林院授予检讨,参与编纂《明史》,并为编纂《明史》努力了四年。他在1682的评论帖里死了。

陈维崧与徐子云的交往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背景。清初刑法严苛,禁止官员经营妓院和妓女。许多官员和文人把目光投向了男歌手和家仆。陈维崧与徐子云的交往在当时的高级官员和学者中并非个案,而是一种普遍现象。限于本文的题材和现有的资料,本文对陈维崧与徐子云的交往没有作出深刻的分析,而只是抛砖引玉,以方便读者了解徐子云的《浴图》等诸多话题。

陈维崧和朋友交朋友。

明代以来,以金陵为中心的江苏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人杰地灵,人才荟萃,以文人为主体的文化活动异常活跃。清朝初年,这里聚集了一批才华横溢的汉族知识分子。他们有着共同的艺术追求,彼此交流频繁,以诗咏歌,以书书画,磨砺学识,著书立说,形成了一个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文人群体。这一批文人的存在,使得清初的文化繁荣多元。

陈维崧是清初的一位著名诗人。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包括《湖海楼诗》和《嘉陵词全集》。* * *诗8卷,共778首;歌词30卷,1629阙[20]。他的作品除了赏景、追忆往事、游历往事之外,大部分是与友人、友人合唱的诗词,有离别、送别、祝寿、怀古、雅集等,表现了陈维崧与友人频繁而活跃的交往。

《紫云展露》是陈维崧请画家胡琛画的一幅紫云沐浴后的小画像,在朋友间流传,被75人朗诵。这些诗人都是清初活跃在江苏的文人。大部分是江苏本地人,少数是外地人。明朝以后,他们居住在南京和扬州,从事文化活动。他们都与陈维崧有联系,都是陈维崧社交圈的成员。透过这支庞大的诗人队伍,我们可以一窥当时文人群体开展的一些文化活动。

陈维崧的朋友和友人在不同场合写下了“紫云出浴”的诗句,内涵丰富。这些诗有的是在紫云演出的宴席上创作的,有的是在与陈维崧同游的原船上创作的。有的人没见过紫云,却跟着图,有联想地唱。碑文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紫云形体美欣赏;二是赞美紫云作为歌手的才华;第三,陈维崧作为浪漫主义天才的热情。从各种人写的诗中不难看出,这些诗人对陈维崧和徐子云的性价值取向采取了一种认可和赞同的态度。

从与以下主要人物(均参与了《紫云浴图》的题词)的交往中,可以看出陈维崧与朋友、朋友之间的交往。

毛祥是陈维崧的良师益友,他们的交往最深、最久。陈维崧从小就很聪明,五六岁的时候就能背诗了,只是时间长了一点。他侍候父亲,参加名人宴会。当时的名人如毛祥都很欣赏陈维崧的才华和学识,“都互相交了朋友”弘光时期,陈维崧的父亲陈振辉被宦官阮大铖陷害入狱。死后隐居深山,十年不入市井。他死于1656。毛象入清后隐居在自己的水墨园里,水墨园位于江苏如皋市东北,有奇绝的隐山、汉白玉当亭、石波池、小溪、小三屋、湘中阁。水绘园里经常聚集客人。“如果林东、吉社、富社的老朋友的孩子被抓了,他们就再也不走了,留下来走了,再也不回来了。”征君治国开尊,出家待客。还有紫云、杨志、凌霄和秦晓”[21]。这些来往于水汇园的人,个个身怀绝技,他们以自己独特的艺术风貌聚集在水汇园。业主们主动以文会友,以玩会友,形成了以水汇园为活动场所,以茅巷为中心的文化交流群体。

1858年冬,165438+10月,陈维崧应毛象之邀,来到水绘园学习,在这里生活了10年。毛祥和陈维崧的父亲陈振辉是盟友,他们对宋微很亲热,情同父子。阅读陈维崧为茂祥所写的大量诗词和序,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父子之间的真挚情感。对于陈维崧,茂翔不仅给予经济上的资助,在学习上也给予鼓励和指导,还给他喜欢的东西,进行表演,送幼儿来满足他的需求。毛象写《紫云阵雨》诗如下:“夜送幼童自习,老太太爱客甚于你。不要感伤六年,画中人都要发问。”“陈胜淇随笔乱坟,陈胜池痴心。歌中无我知己,不送云郎与君。”这体现了茂祥对陈维崧的理解和关心。茂祥对陈维崧的感情不仅仅是这些。他还帮助安葬了的父亲,修复了陈的旧居等等,所有这些都将被铭记一生。

王世贞是山水画园的常客,他和陈维崧是好朋友。王世贞(公元1634-1711)阮庭人,别号渔洋山,山东新城人。顺治乙不是秀才,是官刑相。谢文坚。他擅长诗歌和文学,几十年来一直保持优雅。陈维崧还送给阮庭大量的诗、词和序,充分证明了他们之间的友谊。1664年,陈维崧欲出水绘园,游延吉,北上“遇汉水王阮庭先生,在馆中逗留数月,劝其回高东”[22],是他们交往的实例。顺治一直在海(公元1659),王阮庭授扬州升,居扬州。其间,他“白天公干,晚上遇诗人”,天天给客人唱歌,诗酒相连,把文人雅趣发挥得极好。王阮庭在扬州聚会宾客的主要地址是“虹桥秀起”,主要宾客有杜昆、张扬中、邱湘穗、朱克生、、林谷渡、张、孙志伟、程燧、孙默、许成轩、吴、毛祥、邵谦、、许、毛谦。可以说,王阮庭在扬州期间,以虹桥秀竹为活动场所,以王阮庭为中心,还存在一个文人集团,陈维崧就是其中的一员。

尤童、许殿发、陈维崧不仅在水绘园、虹桥改造中是朋友,而且在康熙十八年参加了博学、诗文的考试,作了检讨,参与了明史的编纂,成为国子监的同僚。茂翔之子许、茂和树、茂丹树是在水绘园的同窗。他们是兄弟姐妹,在对方的鼓励下参加了水墨园的文人雅集活动。和是的弟弟,曹和是的堂兄弟,他们的交往就不必赘述了。

无论是在水绘园还是虹桥,陈维崧与朋友聚会的主要活动是饮酒、作诗和看戏。典型的活动是一年一度的晚春,康熙三年(公元1665年)三月三日在水汇园举行的活动颇有纪念意义。参加这次活动的有八位,分别是:王士祯、邵谦、毛翔之子毛翔、何叔同、单叔同、毛石竹、许和。八人* * *作诗38首,编成《水画园修诗》一卷,陈维崧作序[24]。这一次,“葛子云捧砚香中亭,杜拙随后到,不及会”[25]。陈维崧从34岁到44岁在水绘园生活了10年,这是他诗歌风格形成和稳定的时期。他的诗论,杜甫、韩愈,苍劲沉郁,风格多变。他的词人苏轼、辛弃疾,勇武豪迈,被称为“阳显派”。他的诗和词的数量和质量在诗坛都是罕见的。陈维崧在艺术上的成功,不仅仅是因为他的聪明和早期的智慧,更是因为他在水绘园期间,得到了很多朋友和朋友的支持、学习和鼓励。

通过对陈维崧与友人交游的分析,笔者认为参与《紫云沐浴图》题字的人主要是陈维崧在水绘园期间接触的友人和朋友,而后来居住在斗门和中州的友人和朋友并没有在此图中题字。或许此时徐子云正在随行,没有邀请任何人题词;也许这幅画已经在陈维崧丢失了。

附言

《紫云示浴图》自出版以来,一直为世人所关注,不仅人多,而且被大量复制。据毛广生《云朗简史》记载,乾隆年间有此图一份。两峰为罗所画,所题,仿番禺夜兰台。《九青图赋》(即《浴图赋》)是扬州的一种老版画。光绪年间,沈太弟被重刻为四种夸宅,毛广生增补《紫云传》。[26]

挚友张慈禧编《清代燕斗梨园史料》(续),编《九卿涂勇》为一章,有明慧抄写的九卿小画像。画像的标题是:“九卿潇湘,五郎陈固所写。明辉重抄。这本书是从各个工厂购买的,也就是紫云的洗澡图。桂安陆对这个题目的描述是一致的,只是特殊顺序不同。因为按照原图,我会送给同事”[27]。根据该碑文,明会的抄本不止一份,其中一份记载于《清代燕斗梨园史料》(续)。“明辉”的情况不明。

据毛广生《云朗简史》记载,与紫云有关的图不止一幅,即“沭水翠花”参与题“沭浴图”,在题“沭浴图”后的一天,陈维崧画了一把“小青飞燕图”的扇子。陈维崧举办洪博日,石大山为他画“歌词”;关翰林日,周道华“洗桐”。歌词图片曾被项城袁贵安收藏,番禺夜兰台有一份。《洗桐图》中曾有毛广生一家,后来试图转让给张伯驹,但没有成功。这三张图目前还不得而知,后两张图的内容可能与紫云有关。

“紫云示浴”开头有一幅后人陈所写的“远离魂魄,倩影”五字条幅,是1937应之邀所作。《离魂》出自元杂剧《离魂》,郑德辉写的。剧名叫《失魂落魄》,全剧六折,写了一个楔子。张倩女被爱情阻隔,灵魂离开身体,追着爱人,和她结婚。当后来邀请傅增湘、林宝恒、夏、傅月邦、高毓元、夏、关歌林等人为《紫云浴图》题诗时,老人们都认为陈题“一个来自灵魂的美丽形象”与画面不符。傅增湘为图写了四首诗,第四首是:“情话流传哀叹新,女儿错认。雾里看花,我觉得不真实。”1941年,带着照片再次来到上海,拜访了陈。陈看到傅增湘的诗,非常生气。他用一首诗回复傅增湘:“病了就要有小三的福气。”平白无故牵扯进一个工厂,你就笑着大胆。“陈曾任直隶总督,傅增湘是直隶的学术顾问。他们曾经是上下级关系。傅增湘后来意识到诗中“前”字用得不恰当,不尊重上级,于是上书向陈赔礼道歉,并请调解,紫云引起的文案告一段落[28]。

《沐浴中的紫云》是清初一幅很好的画像,反映了高层文人对男宠的认可和赞美,为研究清初江苏文人的交往和雅事活动提供了第一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