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化对日本文化有哪些影响?

第一,向唐朝派遣特使

618年唐朝建立后,国力强盛,各方都来朝的局面很快出现。623年,曾做过隋使的回日上书皇帝,“唐朝的法律法规完备”,要派使节。630年,朝廷任命狗于田为驻唐初始使。直到894年菅原道真建议停止派遣,日本* * *委派19团赴唐,行程15。另一件夹克?非官方的日本使节为0,唐朝还派遣使节访日10次。有使节、大使、留学生、留学僧侣、水手、医生等。前期200人左右,后期500人左右。分了四艘船,只有几十个使臣去了长安或者洛阳。留学生和僧人长期留在唐朝深受大陆文化影响,回国后积极传播。向唐朝派遣使节的使命不仅是在政治上与唐朝发展睦邻友好关系,而且在经济上也是为了交换宫廷贵族需要的有价值的产品。更重要的是学习唐朝先进的政治制度、法律、文化和佛教。九世纪末,停止向唐朝派遣使节的主要原因是航路的危险、唐朝的衰落、政府财政困难、民间贸易的兴起。但两国200多年的频繁往来,对日本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政治和经济影响与上面提到的相同。我们来分析一下文化艺术的影响。

二,唐风文化

通过中日之间的频繁交流,日本出现了受唐文化影响的白凤文化、田萍(奈良)文化和前平安(弘仁贞观)文化。

白凤文化是指从645年到710年迁都奈良之前的一段文化,以雉鸡年号(650-654)命名。这种文化还是以佛教文化为核心,只是前期受到了大陆六朝文化的影响,后期受到了唐朝文化的影响。天武天皇在位期间,建立了以伊势神宫为中心的神祗体系和新天皇即位大典制度。同时,大力保护佛教,实行佛教教化。为此修建了大观寺、养乐寺等官庙,并举办研讨会,讲解护国经典法律。全国各地的贵族也都建立了自己的寺庙。692年,全国共有545座寺庙。作为白凤文化的代表,当时遗留下来的代表性建筑有雅库茨基东塔、天山寺回廊、雅库茨基金堂药师三像等,代表性绘画有法隆寺金堂壁画、高松钟古墓壁画等。此外,还有亲王和大津亲王创作的汉诗作品,以及太田王和柿本人马陆创作的长短曲和和声,其作品被收入奈良时代编撰的《怀风藻》和文集。

虽然田萍文化取自圣武天皇执政的田萍年(724-748),但它泛指整个奈良时代(710-794)的文化。这一时期的文化深受盛唐文化的影响,形成了包括佛教文化在内的贵族文化。这种文化首先体现在国史的编撰上,是为了树立皇族的神圣权威。《上古故事》三卷本,712年,用假名描述了创世、天日降临、神武讨伐、吴尊讨伐推古帝的故事,其中包含了许多神话传说,但从中也能看出日本民族形成的一些痕迹;成书于公元720年的30卷本《日本国志》是一部中国编年体史书,涵盖了从神话时代到公元697年天皇时期。历史数据具有很高的价值,但仍然需要批判性和分析性的引用。官方对历史的修改一直持续到平安时代中期。* *用中文书写的史书共有六部,分别是《续日本史》、《后日本史》、《续日本史》、《续日本史》、《日本文德天皇实录》、《日本三代实录》,其中《日本史》合称《六国史》。此外,713年,朝廷命各国编纂山川名称、地方特产、古代传说等。,也就是中文记载的地方志。目前仅存常陆、出云、博摩、侯丰、费谦等地方志,大部分不全。

在统治思想上,朝廷大力提倡儒释道。政府建立教育机构来培训官员,在中央政府称为“大学”,在地方政府称为“国学”。大学同学多为官员子女五人以上,考上者记为官员。但根据相关规定,五人以上官僚的子女可以自动成为官员,这就是所谓的“影子职位制”,所以大学只是一个加强贵族子女文化修养的地方。大学课程包括学习《论语》、《孝经》等经典,学习法律法规,学习中国历史。国学的学生多是县部子弟。佛教在国家的保护下继续繁荣。741年,圣武天皇颁布法令建立了国库寺,即每个“国家”建立一座国家寺庙,743年颁布法令建造一尊大佛,在于建成东大寺持续了10年。当时还有“七寺”、“南六宗”,即建药师寺、大安寺、元兴寺、兴福寺、东大寺、西大寺、法轮寺等七座较大的寺庙,建三论、实、法、和、华严、法等六大佛教流派。但在奈良时代初期,主张“循经则可保国,违宪则有损于民”的法香宗获得了朝廷的支持,从而兴盛起来。公元754年,唐朝僧人鉴真渡海到日本后,皇帝的朝廷赐地建庙供养,于是法家学派在日本广为流传。由于佛教的国家化,当时的著名僧人不仅是宗教学者,也是身居高位的政治家,深受皇帝信任。

在文学艺术方面,奈良时代也比上一个时代有了很大的进步。其中以笔名撰写的《叶晚集》收录了759年前的和歌约4500首,作者从皇帝到平民、关东农民、禁卫军等。继白凤文化时期的太田王、柿马陆之后,一山一良、坂友野矢香是奈良时代的代表,统称为四代歌手。奈良时代留下的代表性建筑有东大寺的法华堂、正仓院和赵体寺,代表性的雕塑有东大寺法华堂的金刚像,代表性的绘画有一幅鸟毛屏风——树下美人图,都有盛唐文化影响的痕迹。尤其是在收藏皇家珍宝的正仓院,其物品充分显示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影响。

从八世纪末到九世纪末,和平初期(洪仁?贞观文化仍深受唐文化影响,但这一时期民间佛教兴起,外来宗教与本土宗教相融合,形成“神佛合一”。最著名的高僧随唐使赴唐,回国创立天台宗,并自修佛坛,奠定了李嫣寺在日本佛教中的中心地位。另一位著名的僧人空海也在唐朝学习了密宗,并回到中国创作了一首咒语。两派都主张在山中修行,所以他们的寺庙都是依山形而建,留下了房生寺金殿、五重塔等代表性建筑,其中的佛像也很神秘。此外,由于政府官员多为擅长唐文化的文人学者,朝廷也经常举行宴会吟咏汉诗,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汉诗集,如凌、集、集等。,这使得这个时代在文学史上被称为“国风黑暗时代”。

第三,国风文化

民族文化包括10-11世纪社关政治时期的藤原文化,以及0世纪末至112世纪晚期的平安文化。

日本在向唐朝派遣使节到停止派遣使节后,特别是907年唐朝灭亡后,在吸收消化大陆文化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审美意识,出现了反映其意识的假名、美术、生活和独特的观念。虽然日本人在5世纪就开始用汉字来表达他们的发音,但假名直到0世纪初才形成,这促进了以和歌为首的中国文学的发展。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有《古今和歌歌集》、《源氏物语》、《枕草》、《中式系日记》等。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大多数文学作品都是由女性创作的,因为贵族社会的逐渐成熟增加了有闲情文化的女性数量,女性最早使用假名,关氏家族的女性以其文学修养赢得了皇帝的青睐。例如,藤原·道冈的母亲所写的《蜻蜓的日记》就详细描述了婚姻生活中的女性心理。《源氏物语》是宫中女官紫式部写的一部举世闻名的小说,通过主人公广元的爱情和命运,描写了宫廷贵族的奢华生活和人物微妙的心理状态,以曲折的方式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变革趋势。

在佛教的传播或普及中,权势贵族的作用逐渐加强,出现了佛神合一的趋势(即“地方残迹论”),即用佛教中佛陀的出现和布施众生的思想来解释日本一直崇拜的神灵,甚至把天神视为佛陀的化身。此外,还出现了以民间传播为主的净土宗。与过去追求世俗利益的佛教不同,净土宗主张逃离现世的苦难,最终进入极乐净土,出现了宣传净土宗的书籍,如《前世集》、《日本前世极乐故事》、《前世传》。在艺术方面,出现了以日本风景为题材的“大和画”,以及以水和水池为中心的平等院凤凰厅等日式寺庙建筑。平安末年的文化以贵族文化融入武士与平民的内容为特征,如出现了《田乐》《猿乐》等平民艺术,描写武士与平民生活的今昔故事集,描写平门之乱的门的故事,描写陆奥战争前九年的陆奥故事集,以及民歌集《梁晨秘抄》。在绘画方面,有一幅描绘年中平民生活的画卷。甚至在《源氏物语》的画卷中,也能看到武士和平民的影响。这一时期还有《大经》、《金经》等中国文史类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