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场古镇的历史文化
新昌古镇始建于东汉,古称庆元。直到宋明两代,这里都是泗安故里。该镇兴盛于明朝嘉靖年间,原名范场(又名半边街)。青干隆起是伊稀乡的土地。后来由于战争,小镇萧条了。直到1661-1721年后,四川饱受战争摧残的经济才得以恢复和发展。被限制在范街的一个角落里,远远不能满足日益繁荣的市场的需要,所以离河有三里地。此外,外省客商和搬迁村民将集资建设湖广馆、广东馆、陕西馆、江西馆。基督教传教士纷纷来到这里,修建天主教堂和福音教堂;寺庙建筑包括碧山寺、财神庙、张掖寺、黄愚寺和马王寺。也就是说,这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大街、河坝场等七条街巷的集镇。远近客商纷纷聚集,沿街店铺、摊贩众多,茶行数十家。木材、煤炭、茶叶、大米、杂粮等五大市场的吞吐量十分壮观。新昌地区素有“五大市场”之称,老百姓俗称“母猪场”。人们称这个新建的市场为“新市场”,后改名为清远市。数百年来,新场镇都是商贾云集、商业繁荣的集镇。是大邑县的重要集镇,也是琼达县山区重要的农副产品集散地。素有“一新(田)、二唐(田)、三灌(田)”之称。直寨县,清光绪年间,滇籍秀才张锡荣出家到漓江镇吴淞笙(字昭陵,国子监编,学士讲师)。他在清远市头岩客栈住了一夜,被清远市的自然风光和繁华深深打动。他整夜写诗赞美清远城:花外夕阳西下,云峰暗几层。有三英里的声音,和一个春天夜晚的路灯。竹楼高枕,桃源梦武陵。床头三剑让我想做一条龙。
民国初年实行区盟制,西乡甲改为西三区。清远市隶属四川省建昌路大邑县西三区,区治不变。民国15年,区行政职衔改为总经理。清远市也更名为共青团总部,隶属关系不变。其共青团总部设在新农村中心学校旧址。民国29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下令改组嘉宝,取消联防,重新安置农村。清远市正式命名为清远乡及乡公所。民国三十二年,四川大邑县县令吴奏报“清原土匪目前已惩”,“必要时应除旧”,命清原乡改置新田,亦称新新乡,沿用至新中国成立。
建国后,仍沿用“新新乡”的名称。1958 10,新场镇撤销,行政区域仍为新乡。同时,清远人民公社成立。1968 165438+10月,公社革命委员会成立,称新场公社。同时成立新场镇革命领导小组,隶属公社革命委员会。1985年9月,新场乡撤销,行政区域并入新场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