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氏家训是什么 有无集体祭祖活动
说一个富及且愈三代的家族,即河南省巩义市康家。位于巩义市区西北、洛水之滨的康百万庄园,是一群规模宏大的明清建筑,清砖灰瓦,气势恢弘,从邙岭看恰似“金龟探水”,从洛河望则如“金莲拱秀”,其主人康氏家族从明末开始,旺盛12代400多年。那么,康家长旺长盛的原因何在呢?当地坊间传说,这是由于康家选宅风水好的缘故。把康家旺盛归因于风水,未免失于肤浅笼统,若深入探究你会看到,康家之旺盛在于其代代相传、辈辈相承的精深博大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张力。走进康百万庄园,在过厅屋檐下悬挂着一个古朴别致的匾额,既像一本打开的书卷,又像一面迎风招展的旗帜,这正是康家代代相传的家训。上面写道:
“留耕道人《四留铭》云:‘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盖造物忌盈,事太尽,未有不贻后悔者。高景逸所云:‘临事让人一步,自有余地;临财放宽一分,自有余味。’推之,凡是皆然。坦园老伯以‘留余’二字,颜其堂,盖取留耕道人之铭,以示其子孙者。”
其大意是说,不要把技巧使尽,以还给大自然,不要把俸禄用尽,以还给朝廷,不要把财物占尽,以与百姓分享,不要把富贵享尽,以留给后代子孙。老天爷反对忌讳贪得无厌、做事太过分,因为不知足、太过分了,没有不留下悔恨的。高景逸所说:遇事只有让人一步,自然就有回旋的余地,办事只要放宽一分,自然就有其中的乐趣。即使放之四海而言,许多事都是这样。
享有 “金龟探水”美誉的康百万庄园, 在康家财富日益积累的基础上,以寨上主宅区为核心向寨下成扇面形发展,建成一座十七、十八世纪华北黄土高原封建堡垒式建筑的代表。主建筑群保存完好,其精美的砖、木、石三雕工艺为世人留下一幅清代民居、民俗画卷。
康百万庄园作为豫商代表的典范,其兴盛十二代四百多年的奥秘,除了经营有方之外,与良好的家训是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该家训匾现存于南大院传家宝展室,61个精美的大篆字组成康氏家训。它传承了儒家思想,浓缩了豫商文化。
匾中所书“经商结交务存吃亏心,酬酢务存退让心,日用务存节俭心,操持务存感恩心,愿使人鄙我疾,勿使人防我诈也,前人之愚,断非后人之智所可及,忠厚留有余。”文字简短,却意味深邃,几无一字可增减,实奇文也。
其内容包含了“不怕吃亏,吃苦的思想,”融入着康家做人做事的理念。在经商、结友的时候有不怕吃亏的心理,与人在交往中要懂得谦虚礼让,在日常的生活中要懂得节俭,并且还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别人看到我身上毛病,看不起我也不能让别人处处对我提防,前人的功德是非是我们无法评断的,而我们后来所能做的是忠厚的留有余,此家训匾是在“留余”匾之后总结出的家训思想。匾额的左上角刻有笔、墨,砚,整个匾额犹如一张展开的博纸。康氏先祖在此为后人留下了世人传颂的康氏家训。左下角刻有算盘,希望康家后代日常生活中要学会勤俭持家。在此内容中能深刻感受到康家对子孙后代的要求是极为严厉的。该匾是康家训示家中子弟的家训匾,是儒家“财不可露尽,势不可使尽”、“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中庸思想的集中体现,至今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这也正是康家能够兴盛400多年的奥秘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