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和武汉,谁是中原发展的领头羊?
中原是河南省的古称,是中国古代九州的中心。郑州市位于中原腹地。郑州市所辖区域和开封市以西约一万平方公里的区域是中国人的中心,也可能是亚洲的大陆中心。
(一)郑州是中国领土的中心。
国土中心是一个国家版图内自然地理要素、社会历史文化的综合选择中心,是国家公认的自然要素和社会要素中心。有人形象地把我们的土地比作一只昂首挺胸的栩栩如生的公鸡,而郑州就是这只色彩斑斓的公鸡的心脏。
陆路交通枢纽
郑州是中国重要的交通枢纽。郑州不仅是贯穿南北的京广铁路和贯穿亚欧大陆桥东部的陇海铁路的枢纽,也是全国铁路中心和最大的编组站。而且从郑州出发,几十条铁路干线可以发往全国,以最短的路径串联和并联全国自然资源、能源、工业、农业地区的所有城市和人口。
向北不仅通过京津秦咽喉连接中国重工业基地东北,还通过山西、蒙古连接俄罗斯远东地区。向西,因为关中平原的沟通,把广袤的西北和人烟稀少的中亚、发达的欧洲串联起来。往南,两条干线可以贯穿中南,直接连接东南亚,从而整合自然资源丰富的西南地区。东可以直接连接整个华东地区,尤其是长三角。
这些干线和其他一些平行干线构成了全国铁路网的分布特征。我国陆路交通的主干道大致分布在多个场区,几条铁路干线间接形成场区的对角线。郑州地处场中心,郑州是未来中国最大、最重要的陆路交通十字路口。
例如,每天都有火车从郑州发往和返回全国其他31个省会城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首府,包括香港和拉萨),铁路总长度比北京到其他31个省会城市短16956公里,比Xi安短9206公里。比武汉(武昌)短8884公里。班车从郑州发往全国31个省会城市(含香港、拉萨),每天往返一次。公路总长度比北京到其他31个省会城市短17684公里,比Xi短5968公里,比武汉短2190公里。计算结果证明,在中国所有大城市中,只有郑州与全国相连。
郑州到国内各大城市的航班都有这个特点。虽然没有现成的数据可以计算,但是郑州到其他所有省会城市的距离比武汉短多少?但可以证明的是,郑州到其他任何省会的航线距离都是最短的,所以也是最省时省钱的。
此外,郑州拥有与中国东南沿海主要港口城市直接联系的优越条件。它直接连接上海和香港,比北京连接上海和香港短1157公里。与连云港直接相连,两地相距572公里。高铁一个半小时就能到达连云港。它不仅是西北最近的出海门户,也是连接欧亚大陆最近的陆路交通起点。因此,有人把未来的连云港称为亚洲的鹿特丹。虽然有点夸张,但是连云港的地位和作用会加强,郑州以连云港为最近的出海门户。
郑州是未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中心。三峡工程建成后,随着中线的贯通,将为郑州提供取之不尽的水电。
无论是在天上还是在地上,郑州到四方的运输都将最大限度的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能耗,缩短运输时间,从而提高运输效率,这足以证明郑州是中国地理位置的中心城市。
消息灵通
郑州处于全国可以快速获取信息的重要位置。郑州不仅是中国东南沿海向西部大陆出口高科技和制成品的必经之路,也是西部大陆和中亚向东方输送原材料的枢纽,更是南北物资和技术交流的中枢神经。因此,郑州不仅可以准确及时地获得来自全国的各种信息,还可以通过自身的整合,立即向全国发送反馈信号,这是郑州独有的功能。
比如小王要从A市省会坐火车到B市省会,以两个城市中最短的铁路为路径,经过郑州的概率是45%,全国最高。
可见,郑州是全国最大的可以获取全国信息的天然市场。如果其他条件相等,特别是如果它能获得长三角和珠三角这两个华南地区的经济中心的信息,它在全国的地位会更重要。
所以郑州是见多识广的。
气候温暖潮湿。
郑州气候温和,属于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温暖,多风多尘,夏季充沛,秋季晴朗少阳,冬季寒冷多雨。郑州地处中国中纬度地带,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具有明显的大陆性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14,一月平均气温-0.1。7月份的平均温度为26.9,气候的年温差和日温差很大。
由于郑州的纬度比北京低5度,地形对郑州的夏季气候有明显的疏散和传导作用,所以郑州的气候条件比武汉更适宜,特点是一年四季不冷不热,四季如春;不干不湿,风沙很小。在中国,只有昆明离郑州更近。
农业历史悠久。
适宜的气候、广阔的平原和丰富的地下水源,为中国最早的农业区郑州的农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解放前,河南省水旱灾害不断,黄河多次决口泛滥,黄淮平原沼泽盐碱,尤其是黄泛区,使河南农业一直不景气。
解放后,经过大力改造和治理,河南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小麦、大豆、棉花、烟叶、花生和各种暖温带林果畜产品等主要农产品增长较快,但历史遗留问题需要长期治理,需要人们用勤劳的双手改变过去,创造美好未来。
虽然郑州的农业生产不像北京的Xi安那样充满活力,但郑州地处中原,是中国南北交通大动脉。祖国四面八方的物资在这里汇聚,人们的生活用品,尤其是食物,可以很快得到。
丰富的水资源。
郑州位于中国最有利的位置,可以很容易地获得淡水能源的主要原料和成品。周边有丰富的淡水能源和主要原材料。郑州北邻黄河,东临黄淮平原。黄河地下水资源丰富,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平均每年可增加供水量40亿立方米。南水北调工程建成后,郑州市处于华北平原春雨的中线中心,是目前和今后华北地区淡水供应最丰富、利用最方便的地区之一。
郑州周边有丰富的煤炭、石油、水力和电能。河南省煤炭资源丰富,年产量1.4亿吨,仅次于山西,居全国第二。煤炭供大于求,每年外调几千万吨。煤田几乎遍布全省,主要是平顶山、义马、焦作。这三个煤田与郑州的直线距离不到200公里,有铁路和公路相连,交通十分便利。这些煤矿可以建成大型坑口电站,特别是郑州矿务局。煤炭产量已超过1000万吨,河南省也是中国石油资源的重要基地。原油产量850万吨,全国第四,其中外调600万吨,而河南省原油加工能力非常有限。主力油田中原油田开采较早,中原油田是中国最大的油田之一,年产量近600万吨。河南省水力资源也很丰富。华北之福河南,位于黄河从中国第二级台阶黄土高原奔流至第三级台阶的黄淮平原,落差200多米,蕴藏着数百亿千瓦时的水资源。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水电站,年发电量565438+亿千瓦时。它与三门峡水电站和众多的火电站相连,形成一个负荷巨大的富余电网。郑州为什么要担心无电可用?
郑州周边不仅有丰富的原材料,而且通过便利的交通获得所需原材料和成品的位置非常优越。郑州周边的主要农产品有棉花、烟草、花生、大豆。重要的矿产有铁矾土、铜、金、银、耐火粘土、溶剂石灰石等。河南的原材料工业和轻工业都很有名,郑州的氧化铝产量占全国一半以上。洛阳铜加工厂是全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中心之一,安阳钢铁厂是大型钢铁企业,许昌的烟草加工业闻名遐迩,郑州是全国主要棉纺织工业基地之一。
此外,河南一些产量小、消耗量大的原材料和成品需要全国乃至国际市场进行平衡和调节,大部分需要从南方采购。因为郑州地处中国土地的中心,运输方便,节省时间,降低成本,降低成本。
当然,一个地区不可能什么都有,大部分需要的东西都需要互相补充。因此,交通发达的适中地理位置,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所以,一个地区的资源是否丰富,取决于它的资源储量和现状,特别是从其他地方获取所需资源的成本是否最低,运输效率是否最高。
总之,在淡水资源、能源资源以及主要原材料和成品供应的丰富性和便利性方面,郑州都比武汉有有优势。
(2)安全的军事中心
郑州是中原进攻关中,夺取中原统一全国的必经之路。它被称为中央控制的关键点。所以郑州一直是军事重镇。从西周初期周公东征治理国家(今郑州),到后来平定各种状况,收回中央政权。秦末,陈胜派光武率军攻打秦的军事重镇荥阳。楚与韩一口咬定,与刘歆率领大军去攻打项羽的军队。城阳之战,项羽大军溃不成军;三国时期,曹操在官渡(今郑州市中牟北)击败袁绍,逐渐统一北方。隋末,瓦岗军在荥阳大败张须陀军。元末,李自成与各路义军首领商议在荥阳突围的对策。之后,他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现在郑州内战的场景可能一去不复返,只剩下一场概率极小且趋于零的世界大战。郑州是一个相对安全的城市。由于郑州是中国地理位置上的中心城市,周围有许多大城市阻挡敌人的进攻,从而减少了对郑州的威胁,所以郑州是一个相对安全的军事中心。
现代战争可分为常规战争和高技术战争。常规战争往往是军士和武器肉搏战,攻城略地的战斗。高技术战争中,不见军士,不见武器,目标瞬间被摧毁。在高科技战争中,中国几乎没有一个地方是安全的。即使中国像美国一样建立了导弹防御系统,其防御效果也可能事倍功半。因为敌对国家离中国太近,我们防不胜防。在现代战争中(尤其是与强国的战争),只有占领演变成常规战争,安全问题才能凸显。
(3)文化古城和古都中心
郑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3500年前,商朝就形成了城市。郑州郊区登封荥阳新郑,是中国奴隶社会最著名的古都。阳城(今登封县东)是4000年前夏朝的都城。陶(今荥阳东北)是3500年前商朝的都城。关(今郑州)是西周初年诸侯的都城。郑(今新郑)是中国战国时期朝鲜的首都。
公元559年南北朝的北周被命名为郑州。自秦以来,荥阳作为战略重镇,在中国历代史书中都有记载。
近代,震惊中外的二七大罢工就发生在这里,为郑州近代史增添了光辉的一页。
河南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它在中国古代历史最悠久,中华民族从这里发展繁荣,并逐渐扩展到陕西。曾经是河南和陕西轮流统治中国两千年直到元朝的局面。之后中国古代文化中心迁至北京,使中国古代文化从悠久的历史中传承下来,形成了具有深厚民族风格的现代文化。
中国古代文明和文化分布的区域变化如下:
第一阶段:中国原始社会的文化分散在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几个集中点,持续了一百多万年。
第二阶段:夏商代文化千年来大多集中在河南黄河两岸,郑州是这些集中点的几何中心。
夏朝(21世纪至16世纪)的都城据说建在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后迁至安义(今山西夏县)、狄丘(今河南濮阳南)、钱媛(今河南济源西)、考丘(今河南开封东)、西河(今河南汤阴东)。
商朝都城(公元16世纪至11世纪),相传始建于密理(今山东省曹县南),后传至陶(今河南省荥阳市东北)、项(今河南省南部)、兴(今河南省温县东)、邳(今山东省运城市北)、燕(今河南省安阳市西)、(今河南省祁县)。
第三阶段:从西周到元朝(东晋、南宋除外),各个朝代的都城不是陕西的Xi安(或咸阳),就是河南的洛阳(或开封)。所以这期间中国的古文化是由河南和陕西轮流统治的,延续了两千年。安史之乱之前,是中华民族最辉煌、最强大、最自豪、最辉煌的繁荣时期。
第四阶段:元明清文化集中在北京,明末逐渐被南方取代。
第五阶段:中国现代文化集中在东部沿海。
第六阶段:21世纪,随着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大规模开发,中华民族的文化将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扩展,2050年后将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平衡、协调、稳定。和原始社会一样,这个阶段会无限长。
由此可见,中国古代文化及其未来发展趋向于从分散走向集中,从集中走向平衡。在这个过程中,河南起到了明显的桥梁作用,代表了中华文明史最辉煌的时期,值得骄傲和感动!
在中国古代的文化变迁过程中,出现过近200个古都,其中三分之一集中在河南,洛阳、开封、安阳最为著名。事实上,中国大约三分之二的古都高度集中在Xi、洛阳和开封及其周边地区。郑州在这个古都带中心的历史资料证明,郑州的位置是中国从古至今所有古都的几何中心,也是中国七大古都(包括安阳)的中心。
河南,素有中原之称,是古九州的中心,现在也是中国地理综合要素的中心,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郑州是河南省的省会和中心,也是一座文化古城,是中国所有古都的几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