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认可的绿色产品
为了鼓励、保护和监督我国绿色产品的生产和消费,许多国家制定了“绿色标志”制度,给绿色产品贴上绿色标志。目前,中国国家认监委授权的绿色产品认证已认证为“中国环境标志产品”、“有机食品”、“绿色食品”、节能产品、节水产品。
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俗称“十环认证”)是标注在产品或其包装上的一种“认证商标”。说明该产品不仅质量合格,而且符合特定的环保要求。与同类产品相比,具有低毒少害、节约资源和能源等环保优势。目前国内比较权威的认证。
环保产品认证是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开展的自愿性产品认证服务之一。通过添加“中国环境保护产品认证”标志,产品符合相关环保认证要求,认证范围涵盖污染防治设备和家具、建材、轻工等环保产品。目的是通过环境认证,促进环境友好型产品的生产和使用,促进生活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改善,努力实现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绿色产品认证标志分为基本标志和变形标志,具体标志样式如下:
一是基本标志,适用于列入绿色产品认证目录并获得绿色产品认证的产品。
2.变形标志,应用于具有某些绿色属性(如节能、低碳、节水、环保等)的产品。).
将结合绿色产品认证体系建设的实际需要,在实施方案或认证规则中明确绿色产品认证标志的具体使用要求。绿色产品认证标志的发布,意味着今后消费者可以根据绿色产品标志购买产品。
绿色认证的目的是通过统一认证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管理水平,同时为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市场保护体系做出贡献。对于涂料行业来说,如果我们的产品能被国家认证为绿色产品,不仅是对企业自身R&D和生产实力的肯定,也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效益。
法律依据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和标志体系的意见》中统一绿色产品标识的原则,CNCA确定了绿色产品认证和标志模式,现予发布。第二个关键任务
(4)统一绿色产品的内涵和评价方法。基于生命周期的理念,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如资源获取、生产、销售、使用和处置等,绿色产品的内涵应兼顾资源和能源消耗少、污染物排放低、低毒少害、易回收再利用、健康安全和高品质的特点。通过定量与定性评价、产品与组织评价相结合,统筹考虑资源、能源、环境、质量等属性,科学确定绿色产品评价的关键阶段和指标,建立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
(五)构建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和标识体系。开展绿色产品标准体系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充分发挥各行业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制定绿色产品标准体系框架和标准清单,构建以绿色产品评价标准子系统为牵引、绿色产品产业支撑标准子系统为辅助的统一绿色产品标准体系。参照国际惯例,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绿色产品认证和标识制度,制定统一的认证实施规则和认证标识,发布认证标识使用管理办法。
(六)实施统一的绿色产品评价标准和认证目录清单。国家质检总局会同有关部门统一发布绿色产品标识、标准清单和认证目录,并根据标准清单中的标准组织绿色产品认证。组织相关方对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等进行评估。,并及时将其列入绿色产品评价标准清单。会同有关部门建立绿色产品认证目录定期评估和动态调整机制,避免重复评估。
(七)创新绿色产品评价标准供给机制。优先选择生活资料、终端消费品、食品等产品。,与消费者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研究制定绿色产品评价标准。充分利用市场资源,鼓励学会、协会、商会等社会团体制定技术领先、市场成熟度高的绿色产品评价团体标准,增加绿色产品评价标准的市场供给。
(八)完善绿色产品认证有效性评估和监督机制。推进绿色产品信用体系建设,严格落实生产者对产品质量的主体责任和认证实施机构对检测认证结果的共同责任,建立严重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建立违法行为责任人黑名单制度。运用大数据技术完善绿色产品监管模式,建立绿色产品评价标准和认证实施效果指标量化评价机制,加强认证全过程的信息收集和信息公开,使认证评价结果和产品向市场检验和社会监督公开。
(九)加强技术机构能力和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健全绿色产品技术支撑体系,加强标准和合格评定能力建设,开展绿色产品认证检测机构能力评估和资质管理,培育一批绿色产品标准、认证和检测专业服务机构,提升技术能力、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信息平台,公开发布绿色产品的政策法规、标准清单、规则程序、产品目录、实施机构、认证结果、验收情况等信息。
(十)促进国际合作和互认。围绕服务对外开放和“一带一路”建设战略,推进绿色产品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国际交流与合作,开展国内外绿色产品标准对比分析,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和合格评定规则制定,提高标准一致性,推动绿色产品认证和标志国际互认。合理运用绿色产品技术贸易措施,积极应对国外绿色壁垒,推动我国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走出去,提升我国在相关国际事务中的制度性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