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鞠发展水利的“龙腰”
1400年前,黄鞠作为隋朝的一名谏官,目睹了炀帝的荒淫无度及其党羽掌权,产生了退隐田园的念头。有一天,他终于带领家人悄悄离开北京,一路南下找到了霍童。当他看到火地幅员辽阔,水满为患,真的是一个理想的世外桃源,于是决定在这里创业。另一种说法是,黄鞠的叔叔朱福让霍娣留在黄鞠,并搬到周宁县村另立基业。有诗说,“让功成名就,让桃园繁荣昌盛”。
在古代,农业是立业之本。黄鞠看中了霍通河,因为霍通河两岸有五六千亩肥沃的三角洲。他知道水是农业的命脉,要想在中原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必须先修水利。霍童溪南岸大石地区有大片土地。霍童溪的水虽然近在咫尺,但由于岩岸较高,水资源无法利用。霍童溪的第三大支流大石溪穿过一座山脊。要利用大石溪的水,就要把一个叫“龙腰”的山脊砍掉。当时有人流传,砍断“龙腰”是为了“斩断官位”。黄鞠打着拍子说:“只要你能送出万家香香烟,不要问官位。”坚决实施项目。相传,由于工程难度大,黄鞠带领村民劳作89年,“龙腰”被拦腰截断,凿出一条宽一米、深数米的水渠。然后从大石坑上游修一条1 km引水渠,水就引过山梁。据霍童《鲁国闫氏族谱》记载,清代干嘉年间,隆尧运河被邻村黄等人截断,水作石筏(古代碾米榨油的工具)。霍童村民张芬南等人要求县政府起诉邻村黄等人,“在潭背旁造水排。”宁德知府亲临该地视察后,于嘉庆元年五月初八作出《菱角壳无征》,判决书称:“黄等人非以万顷之水,以利自身利益及病患,乃属违法。除了水獭拆除、水獭填平外,将恢复到旧址。”他还说:“我怕我再来无知的乡渠,我会只顾自己的私利,做同样的事。我不忍心罚而不教,我将联手申请施乐纪念碑永久禁建。让我们看看这个地方。隋朝以来,我劝大夫黄公开凿龙腰,疏通坛北路,为利民惠民立下了汗马功劳。”当时这块碑立在霍童的棋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