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罐头在哪?
罐头食品隐藏着人的智慧——不用担心食物,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海里游的、树上长的,都可以通过加工制成罐头;也可以随时欣赏,尤其是在中国的土地上。当多种食材遇到新鲜的罐头,美味就会被屏蔽,人们随时随地享受舌尖上的美味。
在特殊时期,罐头食品是人们囤货的首选。来源:视觉中国
这种跨越时空的食物,成为了特殊时期人们餐桌上的美味。
近日,广州有网友曝光了自己在封闭管制区领取的物资,豆豉鲱鱼罐头受到关注和讨论。“时不时特别想吃豆豉鲱鱼罐头。”广州的围观群众忍不住讨论起来。
东北的网友不服气。“在我们那里,黄桃罐头能治百病。感冒的时候可以吃。吃完罐头后,你的感冒就会好的。这估计治好了无数东北孩子。”
在社交平台上,网友们一直在评价罐头,分享罐头哪里最好吃。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罐头食品生产国。天眼调查数据显示,全国罐头相关企业(名称或经营范围包含“罐头食品”,状态为在营、存续、迁入、迁出)超48000家。从地区分布来看,广东省罐头相关企业数量最多,超过1.5万家;其次是湖南省和山东省,相关企业超过3000家。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饮食口味。不同的罐头代表了不同地方的味蕾记忆。
那么,问题来了:最受欢迎的罐头食品在哪里?时代周报记者分华北、华南、华东三个区域,选取了19种最受欢迎的罐头。据统计,网店月销量接近2万罐,其中各地区销量最高的罐头有三种——广东豆豉罐头、河北军工罐头、上海便当罐头。
华南:流水配菜,铁打豆豉,鲥鱼。
广东是中国本土罐头食品的起源地之一。
19世纪后期,珠江三角洲崛起为“下南亚”。人们远离家乡去工作和创业。考虑到他们出门会怀念家乡的味道,家人想让他们把家乡盛产的鲥鱼带走。
为了保存鲜鱼的味道,最好的方法是将鲥鱼炸至金黄色,然后浸泡在装有豆豉的瓦罐中,这样可以保持很长时间不腐败变质。他们可以把这种家乡风味放在行李里,在远处品尝。
游子的乡愁成了商机。据《广州志》记载,1893年广州香罐头厂成立,第一只豆豉鲱鱼罐头诞生。
后来香几经易名,1958年成为广东罐头厂,生产豆豉鲱鱼罐头。该厂在香港注册的“鹰钱”商标,也成为广东人念念不忘的童年美味,而“鹰钱百年,创造豆豉鲱鱼”更是一段佳话。
豆豉和鲥鱼都是广东特产。当它们碰撞交融,正宗的广东风味就诞生了。这也可以作为流浪者在外辛苦劳作后的回报,靠这罐豆豉鲥鱼来慰藉一天的疲惫和思乡的忧虑。
如今,豆豉鲱鱼已经成为许多广东人的家庭必需品。“每年夏天,当我对油腻的饭菜没有感觉时,我会用一盒豆豉鱿鱼罐头煮一些米粥,食欲会大大提高。”广东人周颖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打开薄薄的盒盖,上面沾满了豆豉的油汁,是一条条带着豆豉香味的鲥鱼。炸鱼骨头不用去骨,但是越嚼越香。
鱼没有腥味,但是肉味的层次更丰富。吃起来脆、嫩、韧,每一口都是满满的豆豉,比刚炒的豆豉鲥鱼还要好吃。
放一口豆豉在嘴里,感受一下豆豉在牙缝间咀嚼融化的过程。鱼肉的鲜香与豆豉的酱香交织在一起,足以让人说绝。
豆豉和鲥鱼都是广东特产。来源:视觉中国。
美食家蔡澜先生曾在谈到豆豉鲱鱼罐头时说:“冷得要命。饿的时候,绝对没有比一碗热腾腾的白米饭配一块豆豉鲥鱼更美妙、更令人满足的一餐了。”
在广东人的菜单上,黑豆酱鲥鱼罐头不仅可以配米粥和白米饭,稍加加工也能成为餐桌上的上品菜肴。
最常见的做法是用豆豉和鲥鱼稀释油麦菜罐头中的油,豆豉的酱香可以掩盖油麦菜的淡淡苦味。入口清爽而不单调,口感丰富而不油腻。
在广东,几乎每家粤菜馆都有一道豆豉炒麦鲱鱼。就像湘菜里的农民炒肉一样,这道菜是否充满炒锅气,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这家餐厅厨师的水平。毕竟这是当地人独有的记忆。
“半罐黑豆和鲥鱼炒油麦菜。小时候爷爷奶奶给我做吃的,还会把鲥鱼都夹起来给我吃。”这种味道也是周颖童年的味道。
华东地区:
家里有喜事,肯定有午餐肉。
在长三角人的记忆中,午餐肉罐头是必不可少的。
罐装午餐肉最初是进口的。1937诞生于美国,最初定位为军用食品。二战结束后,上海稍微富裕一点的家庭经常托人买军队留下的午餐肉罐头。
于是,这种名为“肉”的罐头,味道Q弹,风味独特,开始在上海流行起来。
65438-0957年,上海梅林罐头厂邀请斯洛伐克专家,生产出中国第一批午餐肉罐头。因为价格高,一开始没有多少家庭买得起。
演员陈冲曾在微博中写道,1979年他还是18岁。拍电影《小花》的时候,他很羡慕同剧组的演员有午餐肉罐头。“可能十八岁生日吃到午餐肉一定很开心吧。”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上海,家里有喜事,一份切得很好的午餐肉成了必不可少的一道菜。
那时候用一盘午餐肉招待客人,和现在端上鸡鸭牛羊等硬菜,几乎是一样的礼节。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午餐肉罐头进入了更多的寻常百姓家。
在一个家庭里,打开午餐肉罐头似乎是父亲的特权。因为旧包装需要用底部的小钥匙打开盖子才能扣出整个午餐肉,整个过程需要力量。父亲打开包装,一股独特的肉香味扑鼻而来,让人不自觉地咽下口水。
午餐肉常与鸡蛋搭配。来源:微博截图
如何做好午餐肉成为妈妈接下来的任务。打一个鸡蛋,将午餐肉切片浸泡在蛋液中,然后捞起放入锅中,煎至两面微金黄即可。
最后一步是倒入热酱油或番茄酱。蛋液浸泡的午餐肉,外皮酥脆,内部嫩滑,口感更丰富。鸡蛋和午餐肉的味道融合在一起,香而不腻。
在物资丰富的时代,长三角把更多的地方美食装进罐头,无论是红烧排骨、梅菜红烧肉、油焖笋,还是四喜烤麸、排骨莲藕汤等。,人们随意拿出几罐,稍微加热一下,就能轻松做出一道家常菜。
华北地区:
硬核肉罐头,能量之王
罐头地图北上,就不得不提让华北人着迷的红烧肉罐头。
电视剧《十里春风不如你》中,身着军装的演员周冬雨对着镜头大快朵颐一罐红烧肉,一边吃一边诱惑观众:“你不吃,又不是我不给你。”电视剧播出后,这罐被网友疯狂搜索。
红烧肉罐头的前身是专供军队的军品罐头。
从易拉罐的包装上可以看出军旅特色——军绿色和黑色是主色调;原包装密封,没有拉环,充满军味;最能说明问题的是满满一罐肉。对于军用物资来说,肉类是重要的能量来源,也是体力的基础。
于是,各种能量丰富的肉类食品被装进了军用罐头,如牛肉、午餐肉、红烧肉、蹄子等。,结合红烧的做法,形成能量食品,满足了北方吃肉的奢侈。
肥瘦相间的红烧肉和蹄子,大块的实心牛肉,醇香的狮子头...每次开罐都会感叹肉太多。吃肉的看到这个罐头,大概是走不动了,打开盖子就迫不及待地往嘴里送。白肉浸过油,一口下去,软软的肉,满满的满足感。
网友用罐装红烧牛肉和土豆倒入小锅烹饪。“好香好喝!”来源:微博截图
稍微有点耐心吃的话,会选一碗热腾腾的米饭,把带汁带肉的罐头放在米饭上,把肉碾碎,和米饭一起搅拌均匀。油汁包裹着每一粒米,堪称下饭神器。
更有甚者,以肉罐头为主料,配以葱花、土豆、茄子、面条等翻炒,等肉汁的香味渗入菜里五分钟,一顿丰盛的菜肴就完成了。
受“食为先,不可不时”文化洗礼的人,想到的是特殊时期尘封已久的罐头。但也正是这些罐头,成为了特殊时期最令人欣慰的食物。
当然,在特殊时期,商家考虑的比你全面:一些罐头商家上架了单兵自热食品、单兵即食食品、常温集体食品、压缩干粮等各种军用食品。其中,紧急求生食品套装号称可以满足一家三口15天所需的生命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