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香村真正的商标是哪个?
“稻香村”商标纠纷在北京稻香村解决。而北京稻香村却在北京召开紧急媒体沟通会,称苏州稻香村(以下简称“苏稻”)在市场上仍存在大量侵权行为。北京稻香村已对苏稻发起4起诉讼,索赔近4000万元,还要求苏稻所有门店在牌匾前加上“苏州”二字。
苏州稻香村大量使用与北京稻香村商标高度相似的扇形“稻香村”、无边框“稻香村”标识和“稻香村”牌匾,导致消费者购买北京稻香村产品时“错购”事件频发,消费者维权困难,知情权受到严重侵害。
“如果苏稻使用他现有的商标,我们无话可说,”北京稻香村副总经理Yoon Park说。“苏稻在商品外包装上淡化了‘苏州’二字,使用了与我们字号非常相似的‘稻香村’商标,明显是故意侵权。”
记者发现,苏州稻香村拥有的商标是带有圆形图案的稻香村商标,与北京稻香村拥有的商标字体和外观有很大不同。
记者昨天在王府井大街和前门大街注意到,这里有“稻香村”店,牌匾有红底白字和黑底金字两种风格,确实和北京稻香村的牌匾风格非常接近。
扩展数据:
苏州稻香村起源于1773,至今已有243年。当时叫“苏州稻香村茶叶店”。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在苏州稻香村吃饼,称赞为“美味佳肴”,并题匾,名扬天下。毛笔的“稻香村”字号和招牌,至今还用在商店招牌、门头和产品包装上。
北京稻香村起源于公元1895年,金陵(今南京)人郭雨生在北京前门坎农基做了“稻香村南货店”的名号,卖南方菜。鲁迅先生住在北京时,经常去购物,这在《鲁迅日记》中记录了十多次。
那时候没有商标保护。就像“迎宾”这样的客栈和“迎宾”这样的饭店一样,新中国成立前,全国各地很多不同的商人都办起了稻香村生意。新中国成立后,有的稻香村商号倒闭,有的则艰难维持。
保定稻香村就是其中之一。1982保定稻香村食品厂为了参加当时商务部的评审,需要注册一个商标,于是厂领导决定申请饼干“稻香村”的圆形和图形商标。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商标被苏道称为“向涛村”,被北道称为“向涛村图形商标”,但双方都承认是最早注册的“向涛村”商标。
1989保定稻香村获得糕点类(3006)“稻香村”图形商标。1995、1999也被认定为“河北省著名商标”。
20世纪70年代,苏稻和北稻都在艰难复苏。1984北京稻香村请来了老技师刘振英复业。“那时候原料缺乏,只能生产牛舌饼、槽饼、庄媛饼,还有点心渣做的桂花坛子炉。”北京稻香村副总经理Yoon Park回忆道。
那时候,苏导的日子不好过。65438至0976,苏州稻香村在苏州观前街恢复营业,成为苏州首家恢复营业的老字号。1980年,苏州稻香村多次更名,恢复稻香村名称。但由于退休人员多,负担重,发展缓慢。
由于自顾不暇,北京稻香村和苏州稻香村都没有注意到保定稻香村已经注册了“稻香村”商标,成为受商标法保护的“稻香村”糕点。
根据企业名称登记条例,虽然商标属于保定,但其他地区的企业仍可使用“稻香村”作为企业名称,不受影响。
不影响继续经营,生意上暂时没有交集,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各家相安无事,各自经营。
凤凰。com-北京稻香村诉苏稻商标混淆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