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电影《小螺旋》引发的思考
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也恰好是他们父母那一代人。依稀记得小时候,父亲讲过他们青春的故事。那真是一个火热的年代。青春剧里的人物都出生在那个年代,那个没有炮火的年代。一代人的青春就这样散在了战斗和呐喊中。那是他们阳光灿烂的日子,他们的青春在朦胧的血液里,充满了对昨天的回忆。我们随着他们的故事中心上下波动,才发现青春不过是一个绽放到极致却又草草收场的东西。
我喜欢那群看着革命电影长大的孩子,习惯用电影台词来激励自己的人生。为了战斗,他们会想到人渣洞,他们的朋友会想到甫志高。任何生病和受伤的人都会说列宁同志发烧了,他咳嗽了。他们引用了大量南斯拉夫电影《桥》、《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等战斗片的台词。改革开放时期在广州被流氓欺负的时候,他们会对伙伴喊:“你们撤退,我掩护。为了胜利向我开火”,连百无聊赖的牢房都会背电影《金姬和尹姬的命运》里的台词...我很怀念那个时代的精神,甚至是那种个人英雄主义。其实这些电影大部分都是我们从小到大没看过的,有些看了很久也忘了,但好像是被他们提醒了一下,才突然明白了那些电影。
还得提一下青春剧里的音乐。开篇音乐和剧中背景音乐播放的大提琴《听妈妈讲过去的故事》极其怀旧。我们坐在高高的粮堆旁,听母亲讲述过去的故事。感人。剧后面还有吉他版。于凡自唱的《往事只能回忆》比较怀旧。静静的听,会用音乐把你带回回忆。
导演是一个非常注重细节的人。在不同的时代,背景音乐是不同的。人们的服饰也符合时代的标志。80年代改革开放后,我们能听到更多耳熟能详的歌曲,比如《金梭银梭》、《边疆清澈纯净的泉水》、《迷你蜗牛》。每个人都戴着蛙镜,但蛙镜上的商标一定不能揭开。模仿《大西洋底的男人》的场景,穿着喇叭裤,放着录音机在家学国标舞。过去孩子们骑着自行车,扛着棍子去查货架,变成了吉他-吉他弹唱比赛,而且是PK赛。两组轮流来,你在我们这边唱。谁输了,谁不服气,就搬救兵或者改天再约。获胜者肯定会弹着吉他唱着“再见,我的朋友们”为他们送行...这一幕简直太有趣太生动了。
先说青春剧里的人物。和青春有关的日子以热血传奇2的名义宣传,我觉得还是和热血传奇有区别的。在血腥浪漫中脱颖而出的是钟跃民。青春剧角色众多,每个角色似乎都不可或缺,每个角色的形象都非常出彩,包括胖子吴、老将、瘸子王匡林等配角。
现在以故事中的人物为线索,回顾故事和对人物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