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侵权纠纷的解决

在国际上,侵犯商标权的责任有三种: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商标侵权纠纷的解决方式有三种:当事人协商解决,商标注册人或利害关系人向法院提起诉讼,或者请求有关行政部门处理。接下来,边肖给你详细介绍一下。

一、商标侵权的构成

从我国《商标法》的具体规定来看,商标侵权的构成以侵权事实的存在为前提,而不是以侵权人主观上是否有过错为前提。但过错往往也是判定侵权时要考虑的因素。一般来说,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主要包括:

被侵权人享有受法律保护的商标权;

侵权人非法侵犯受法律保护的商标权的;

侵权人主观上有过错,即故意或过失。

二、商标侵权的表现

根据我国现行《商标法》第五十二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属于商标侵权。

未经授权使用。未经商标注册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的。其主要表现是在自己生产或者销售的商品上使用他人注册商标,造成商品来源混乱,损害注册商标的声誉,侵占了部分本应属于注册商标所有人的市场和利益,同时欺骗了消费者。

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还销售,这是什么意思?销售?包括询价、合同签订、仓储、运输、展览宣传、批发零售等相关销售活动。

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他人注册商标。伪造或未经授权制造或销售纸张、贴纸、包装等。拥有注册商标。

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变更其注册商标,并将变更商标的商品再次投放市场的。这种行为就是所谓的商标?反向打假?。一般来说,是指名牌商标所有人低价购买非名牌商标的商品,将非名牌商标撕掉,换上自己的名牌商标,然后投放市场高价销售的行为。

对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条例》第五十条规定,这种侵权行为主要表现为:

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标记作为商品名称,误导公众的行为;

故意提供仓储、运输、邮寄、藏匿等便利条件的因侵犯他人商标专用权。

第三,侵犯商标权的责任

在国际上,侵犯商标权的责任有三种: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以我国相关规定为例,三种责任方式如下。

1)民事责任

商标权的民事责任是指侵权人因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所造成的损害,应当承担的停止侵权、排除障碍、赔偿损失的责任。我国《商标法》对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责任规定了以下几点。

赔偿金额。我国《商标法》第五十六条(1)规定,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赔偿数额,是指侵权人在侵权期间所获得的利益,或者被侵权人在侵权期间所遭受的损失,包括被侵权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费用。

停止立即侵权是指采取行动,停止正在实施但损害结果尚未出现或即将实施的侵权行为。制止即将实施的侵权行为,有利于最大限度地保护商标专用权人的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地减少已经实施或者将要实施的侵权行为造成的损害。

证据保全。《商标法》第五十八条规定,为制止侵权行为,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商标注册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在起诉前向人民法院申请证据保全。人民法院受理申请后,必须在48小时内作出裁定;被责令采取保护措施的,应当立即执行。

2)行政责任

商标行政责任是指主管机关对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违法行为所采取的处罚措施。根据我国《商标法》第五十三条的规定,对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责令其立即停止侵权行为;

没收、销毁侵权商品和专门用于制造侵权商品、伪造注册商标的工具;

处以罚款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处以违法营业额50%以下或者侵权所得利润5倍以上的罚款,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对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直接责任人员处以654.38+0万元以下的罚款。

3)刑事责任

商标刑事责任是指侵权人的侵权行为情节严重或者造成严重后果,构成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因而受到刑事制裁。我国《商标法》第五十九条规定:未经商标注册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构成犯罪的,除赔偿被侵权人的损失外,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擅自伪造、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构成犯罪的,除赔偿被侵权人的损失外,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构成犯罪的,除赔偿被侵权人的损失外,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商标侵权纠纷的解决

商标侵权纠纷的解决方式有三种:当事人协商解决,商标注册人或利害关系人向法院提起诉讼,或者请求有关行政部门处理。在我国,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有权认定侵权行为,采取执法措施,责令其停止、没收、销毁侵权商品和专门用于制造侵权商品、伪造注册商标的工具,还可以处以罚款。当事人对责令停止侵害的行政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侵权人逾期不起诉又不履行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通过行政机关解决商标侵权纠纷,程序简单,从停止侵权的目的上也是有效的,但被侵权人不可能通过这种行政调查获得民事赔偿。行政部门只能在调查过程中就民事赔偿问题进行调解。如果双方不能达成一致,被侵权人还想要民事赔偿,只能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一旦发生侵权行为,被侵权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侵权诉讼,诉讼是最终的解决方式。即使案件已经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当事人仍然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司法途径提出各种民事救济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