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拍使用一段时间后胶皮失去摩擦力怎么办?
-
1,击球时“直接摩擦”或“先打后擦”的不同反胶。
虽然新产品层出不穷,但就反转膜的分类而言,根据反转膜表面的不同,可以分为中国特色的粘性反转膜和进口特色的快速反转膜两大类。中国的“粘性反胶”在拉球的时候,旋转能力很强。新型反胶经常可以利用其表面“粘性”从桌面粘上一个乒乓球,可以长时间粘在球拍表面而不脱落。“粘反转膜”虽然好,但是使用寿命比较短。可以说反转膜越粘越难保持粘性持久。因为“粘反胶”更容易粘在环境中,包括球上的空气和灰尘,所以会很快失去粘性。相反,进口的“快速反胶”由于表面只是“涩”而不是“粘”,可以长时间保持反胶膜表面的摩擦系数。只是“快反胶”缺少表面“胶层”的韧性保护,所以很容易被折断,尤其是边缘部分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变得不完整。因为“粘性反胶”和“快速反胶”各有千秋,不仅可以被中国选手贴在球拍的正面和背面改变击球性能,还可以被赋予不同的击球功能。总的来说,中国的“粘防胶”适合拉下旋转球主动进攻,而进口的“快防胶”更适合对攻、拉等快速相持技术。要控制“反胶”球拍的这两种不同特性,还需要不同的击球方法。一位世界冠军说:用中国的“粘反胶”拉弧圈球时,可以直接用“摩擦击球”法,而用进口的“快反胶”拉弧圈球时,需要改成“先打后搓”击球法,因为“先打”可以避免这种不粘。
2.“反胶”粒子的纵横排列影响横、竖笔画的打击速度。
其次,可以从反胶的颗粒排列向内不同进行细分。记得上世纪90年代初,天津橡胶研究所推出了一种新型防胶“友谊速-2000”,是专门为世界冠军马设计生产的。马是一个进攻型的横打选手。据说他用了这个“后摆”,得到了很好的评价。但也有反手选手在玩过这款“友谊速度-2000”后摆之后,做出了不同的评价。他们认为这种所谓的“速度-2000”后摆击球的速度并不快,甚至比传统的729后摆还不如。据了解,制作两种反胶的原料配方没有太大区别。为什么会得到如此不同的评价?对比这两种不同类型反光膜内表面的粒子排列,我们可以看到729反光膜的向内粒子是水平排列的,也就是说,它的粒子排列密度方向与球拍柄方向垂直(见图-31),而Speed-2000反光膜的向内粒子是垂直排列的——粒子排列密度方向与球拍柄方向平行。从击球摩擦技术的角度来看,持拍人用手腕水平摩擦球时,球拍的空间位置和动作与直拍明显不同。横握的球拍在运动员手腕的“外上部”完成对球的向前、向上、向内摩擦动作,而直握的球拍在运动员手腕的“外下部”完成对球的向前、向上、向内摩擦动作。由于摩擦球在手腕位置上方和下方的水平和垂直行程不同,防粘颗粒的排列密度方向与击球方向存在不同的关系。球拍在横拍中的摩擦动作轨迹几乎平行于速-2000反膜中高密度粒子的向内方向(纵向),所以纵向排列的高密度粒子对横拍的弹性速度支撑比其他方向更大(见图-32)。看国外生产的反转片,向内的粒子排列方向几乎是垂直的,可能是因为国外选手大多横握球拍。然而729反片的诞生,几乎是为中国反手选手量身定做的。一年后的1973世乒赛上,中国的Xi恩廷以729“防橡胶海绵”球拍夺得单打冠军,成为中国第一个使用“防橡胶海绵”球拍的世界冠军。729反膜内侧粒子的横向排列更适合反手的球拍摩擦运动轨迹,因为运动员手腕外侧下方反手的击球摩擦运动轨迹几乎与729反膜内侧密度的粒子排列方向(横向)平行,所以密度高的粒子横向排列会对反手摩擦击球产生比其他方向更大的弹性速度支撑。
3、厚底革和薄底革的“防粘”分类
当然,决定“反光膜”击打性能分类的因素,不仅仅是上述“粘着面粘度”和“颗粒排列”的差异,还有反光膜“底皮”(击打层)的厚度。记得我在巴基斯坦当教练的时候,当地运动员对有RITC(天津橡胶研究所)标志的729防膜深信不疑,认为这种729防膜弹性大,速度快。相反,他们认为天津橡胶二厂生产的SUPER-729反胶弹性小,速度慢。其实这两种反光膜都是使用相同的原料配方和工艺流程,不应该有这么明显的区别。原因:原来是一批“底盖”很薄的二等超729反胶流入当地市场,才留下这个印象。相反,伊朗运动员相信超级729反片,甚至给予它比RITC-729反片更高的评价。1998与金路公司合作,测试新型海绵橡胶。我们设计了厚度为2.4mm的“超厚”海绵和厚度为1.5 mm的“超薄”防膜的组合,结果我们发现,虽然这种薄“底皮”防膜搭配“厚海绵”具有非常柔软的击球手感和出色的控球手感,但我们追求的攻击爆发弹性却非常出色。可以看出,同样性质的背胶在底皮薄后对球速的影响明显,所以底皮厚的背胶有利于进攻,而底皮薄的背胶有利于削球。
4、影响“反胶”性能的其他因素
其实影响反胶击球性能的还有其他因素,比如粒径、颗粒高度、颗粒密度等。粒径越大,击球时反胶的感觉越硬。粒径较小时,击球时“反胶”的感觉较柔和;颗粒较高的“反胶”可以提高“反胶”的弹性;颗粒更短的“反胶”可以让击球感更“稳定”;颗粒密度高的“反胶”比“反胶”速度快;颗粒密度小的“反胶”更“抱球”。当然,决定性因素在于“防粘”的橡胶质量。如果质量不高,其他所有设计都会大打折扣,甚至适得其反。
5、大颗粒的“正胶”来处理弧圈球
“正胶”不能有效回弧圈球的主要原因是颗粒胶的摩擦系数低。击球时适当的摩擦创造必要的“上旋球”是击球弧线的主要保证,所以“正胶”选手必须掌握快攻击球瞬间“先打后擦”的击球技巧。只有先“打”或“弹”来球,使“正胶”和来球保持较大的压力,才能有效摩擦来球,防止球失控滑落。“正胶”球拍在进攻普通上旋球时,可以用很小的摩擦力有效克服对方来球的“上旋”,同时制造击球所需的“上旋”,从而保持稳定的击球弧线,保证击球率。我记得北京乒乓球队有个左手反手位选手王。在1963作为主力为北京获得男团全国冠军,与同队的徐大万合作获得男双全国冠军。作为当时的非国家队运动员,在和众多专家的全国比赛中取得这样的成绩,可以说是一鸣惊人。和他交手过的球员都反映他打的球有点“贼”。其实他当时用的“正胶”和大家用的不一样。他的球拍上粘了一块“宝塔”形的正胶12。由于底部直径大,顶部直径小,颗粒顶部接触面积较小,撞击摩擦力较小,颗粒高度较高。但现在是弧圈球时代,这是一种强力的上旋球,因为摩擦的弧线比较明显,所以叫“弧圈球”。在用“正胶”球拍回弧圈球的前期,选手通常采用快推、快挡、快带等方法,抓住来球的上升期,在来球的旋转还没有完全转过来的时候,用自己的力量击球。后来,当运动员试图在高峰期或下降期旋转强弧圈球时,就困难了,因为“正胶”的摩擦力不足以完全克服来球的强上旋球,使“正胶”在击球瞬间无法有效地创造出自己击球弧线的必要“上旋球”,也失去了对击球弧线的有效控制。用运动员的感官语言来说,击球弧线倒了,球挂不起来。显然,传统的“正胶”已经不能满足弧圈时代击球的需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人员改变了设计,增加了正胶颗粒的直径,缩小了颗粒之间的距离,降低了颗粒的高度,提高了“正胶”在击球瞬间的摩擦系数。“友谊”牌802大粒正片就是根据这个思路设计的。802正胶的研制成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正胶”击球的“摩擦”能力问题,提高了“正胶”打弧圈球的稳定性。从此,“友谊-802”正片成为坚持“正胶”快攻的人的首选。
Ffenglang发表于> 2006-3-25 17:33:49[全文][评论][引用][推荐][文件][推送给朋友][收藏到网页摘录]
2006-3-25
弧圈球和防粘球拍
弧圈球和防粘球拍
作者:王继生
20世纪60年代初,日本运动员发明了弧圈球。之所以称之为弧圈球,是因为当时的运动员在来球下落期间,用一个反拍拉出一个强有力的有明显弧线的上旋球。20世纪50年代以前,世界乒乓球运动曾一度由欧洲主宰。甚至在1952年孟买举行的19世乒赛上,日本队左凭借其新武器(海绵球拍)和新打法(直拍正手和长拍进攻打法)首次夺得男单冠军后,日本的津村和和田也各有风格。但是,改变不了欧洲球员对自己削球风格的信心。在欧洲,有号称只有吊车才能拉起来的旋刀Biercek,有第25届世界男单亚军老将Sido。虽然是日本人在亚洲的崛起,但世界乒乓球充其量还是削球和长抽进攻对抗的时代。真正给他们致命一击的是20世纪60年代初,欧洲著名的削球运动员组成联队,去日本参加一场客场比赛。结果在日本新的弧圈球技术面前败下阵来。此时,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将在北京举行。正在备战的中国乒乓球队迅速得到这一重要信息,立即派人到香港观摩日本比赛,很快掌握了弧圈球技术的第一手资料。为了国家的荣誉,当时许多优秀的国手,如胡秉权、薛、、,都放弃了原来的打法,自告奋勇改打铁环球,模仿日本运动员的打法,甘愿做陪练。同时,针对当时冰壶球击球时间晚、弧线高、进攻速度慢等弱点,中国球员精心准备了发球进攻、台内攻球、反手进攻、快速推挡等技战术。在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雄心勃勃的日本队突然发现他们的新技术没有秘密。更让他们震惊的是,中国还有很多像他们一样拉弧的运动员。结果在被视为金牌最重的男团冠军争夺战中,徐寅生12板扣杀打击日本队信心的经典一幕终于上演。据说连丢三分的全日本冠军星野成了替罪羊,赛后恼羞成怒的日本队教练清太郎给了他一记耳光。从那以后,日本的许多顶级冰壶选手都被中国打败了。有“小虎队Style”之称的庄则栋,以其两侧凶猛的快攻击败了有黑马之称的日本队希望之星木村健二(这位先生在团体赛中独得中国两分)。被称为“轰炸机”的李富荣凭借凶狠的侧身和正手快攻击败了涩谷;被称为“知性之星”的徐寅生以其不可预测的发球和快速的变线击败了村上春树。被称为“魔术师”的张用中国发明的长胶皮球拍,以其稳定的削球和变幻莫测的旋转击败了前世界冠军津村一郎。继日本之后,中国开始登上世界乒乓球之巅。从此,世界乒乓球进入了中日进攻速度和旋转特点不同的对抗时代,也可以称为近台快攻和防胶弧圈进攻的对抗时代。
从某种意义上说,防胶弧圈球技术有点生不逢时。是因为中国的近台快攻打法越来越完善成熟,不可能有足够的弧圈球技术发展空间,而中国崇尚传统的人文环境也制约了弧圈球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中国第一代冰壶运动员是以陪练起家的,这些无名英雄大多不是超一流高手。当时大部分年轻运动员崇拜的偶像自然是使用传统胶球拍的近台快攻领袖,所以很少有人学习这种从小就被中国快攻打败的日本冰壶技术。弧圈球技术和防粘球拍的普及和推广发生在70年代初。当时的欧洲新一代运动员已经转变观念,彻底抛弃传统的削球打法,放弃防守为进攻,将日本的弧圈球与中国的近台快攻融为一体,创造了现代弧圈球快攻技术的雏形。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蒙特利尔世乒赛上,瑞典三剑客——瓦尔德内尔、佩尔松、阿佩伊伦终于以5: 0的比分令人信服地击败了老对手中国,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为欧洲重新夺回了阔别已久的斯威思林杯。至此,真是十年磨一剑。结合速度和旋转的现代电弧快断技术已经成熟,并最终成为世界公认的主流。从此反胶取代了正胶成为人们的首选。
其实用反拍拉弧圈球的攻击速度并不比正胶慢。正胶快攻的击球速度主要表现在靠近球台的快速击球节奏,即我们争取击球的上升点和最高点,以落点和轻重力相结合的节奏速度争取主动。此外,由于橡胶摩擦球的系数不如反向橡胶,且球板又厚又硬,所以击球速度快,弧线容易平。所以有些外国人把中国的真胶快攻叫做“台上彩旗”,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打快来获得时间优势,弧线平,距离短。而现代使用反拍的快速弧圈球进攻技术,不仅能打出正胶的节奏速度和大力击球时的飞行速度,还能在进攻时制造强烈的上旋,使球落地后向前或拱起,产生正胶所没有的加速和变速。也就是说,同样的近阶段进攻,反胶比正胶多了一个速度制胜因素。即使在失去节奏速度的台下进攻中,反胶依然能保持快速的飞行速度和前拳的加速变速,这些都是正胶球拍不容易做到的。由于防粘球拍具有很多速度优势,所以大多数人选择防粘球拍是乒乓球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
使用反胶球拍的人,经常被反胶的使用寿命所困扰。与反胶不同,反胶球拍有时使用寿命很短。一般来说,即使保护得很好,最多也就用3-4个月。但也有例外。今年夏天在北京认识了一位热爱乒乓球的美国老人。他非常珍惜他的球拍。据他说,他每周坚持练习三次以上,每次都是1小时以上。不过他的防粘球拍已经用了两年了,好像还是新的一样。原来他专门为自己的球拍做了一个有机玻璃球拍夹。每次使用后,他都会用专用的球拍面清洁剂清洗,然后用球拍夹夹住防粘面,使防粘与空气隔绝。为了防止球拍夹脱离球拍,他还在球拍夹的四角安装了螺栓。老人从来不允许别人随便碰他球拍的防粘面。的确,他的球拍保护得非常好。橡胶专家介绍,橡胶的分子像线一样交织在一起,硫化后,硫分子和橡胶分子会有序排列。表面摩擦系数好的新型防粘剂,主要是橡胶线性分子排列的短头和空隙造成的对球的摩擦。但是,防粘剂变得不粘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防粘分子之间的空隙充满了灰尘和碎屑,使防粘表面发生物理变化。另一个原因是,防粘分子进一步与空气中的化学物质发生反应,从而导致粘合表面发生化学变化。根据上面的原理,只要你保持打球环境的干净卫生,同时像那个美国老头一样小心翼翼的保护好你的防胶球拍,防胶的寿命肯定可以用的更久。
Ffenglang发表于> 2006-3-25 17:28:54[全文][评论][引用][推荐][文件][推送给朋友][收藏到网页摘录]
2006-3-25
转身与不转身发球的体验
转身与不转身发球的体验
我的正手反手转身和非转身都比较成功。虽然我的整体水平没有达到顶级业余选手的水平,但是我的很多发球选手都很饥渴。普通业余爱好者可以借鉴一下。不要嘲笑大师。
1,发球一定不要强调绝对的旋转,因为不管球再怎么旋转,只要对方看到了就没用了。一定要让自己的发球超出对手的判断,越是出乎意料,越是有效。真正好的强下旋是动作越轻,转得越多。
所以,当你有很强的下旋时,你不能全力以赴。你不可能像疾风一样全身配合,虽然很容易做出强有力的旋转。但是你身体的各个部位都互相暴露了你的球的旋转(假动作除外)。所以强烈的下转是以手腕为主,前臂为辅,腰部轻微带动。也许你会说,都是这样发的。但我在这里的经验是,要想远远超出对手的判断,整个发球要轻柔,甚至不觉得用力。比如反手下旋,可以通过轻轻移动手腕来完成,甚至不要晃动手腕,因为一旦发现你在晃动手腕,很容易让对方判断你的下旋。而且如果你发球用力,球会飘的很厉害,对方很容易据此判断。而你似乎是不经意间发出的,对方很难看出你发出的是强烈的下旋。但是,如何在不用力,甚至不轻微移动的情况下,做一个比较有力的向下旋转,就是一个水平了。这需要触觉。摩擦力不一定要快,但一定要足。球投得高或低并不重要,但摩擦的厚度一定要控制好。这种摩擦是绝对的关键,整个服务过程都是在一个相当放松的情况下完成的,绝对不能用力快速的摇晃。一定要尽量轻柔缓慢。另外,一定要擦到球拍的下中心。也是关键。用F1橡胶做头发效果最好,因为f1属于内能型。这样发球,橡胶轻微的摩擦,会自动将抛球的能量转化为摩擦瞬间的旋转能量。我差点用了疯狂3。我们慢慢练习这种全搓手和搓时间,但千万不要快。我现在发的下旋在别人眼里根本算不上是旋转,但实际上是相当强的,甚至很多人都觉得比大部分高手都在拼尽全力发的犀利下旋还要旋转。这个反差够大的。服务好到一定程度就是这种情况。当然,我的发球离国家队的下旋还差得远。但是我的发球和他们差不多,就是摩擦的手感比一般人好很多。反正你千万不要想你的下旋有多强。真正好的下旋是动作越轻,转得越多。那种用力向下旋转对高手没用。
2、同样的动作不会启动。
如果你能像我一样用很轻的动作做出远远超出对方想象的下旋,那么你就可以用同样的动作像普通人一样发球,也就是发球差的人,也就是摩擦差,击球时机不好的那种。当然这种服务不太好,对手会吃。如果再改变球拍上的击球点,用球拍的顶边或前缘发球,但发球时拍面要平,让对手不容易看到。这样,就算是高手也能吃到球。如果用一些晃动和全身力量配合发丝,其他的东西就更容易被对手吃掉。也许有人会问,你不是说不能用全身协调和手腕抖动来做强有力的下旋吗?你不会转球为什么要这样做?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如果加上抖动和全身的话,下转的绝对转速当然更高。但如果你要发下旋球,很容易被看到,发不了球的对手更容易被认为是强力下旋球,越好。当然,有时候要注意的是,它是空的,空是真实的。现在很多人判断我的发球基本都是猜的。他们知道我不用力,但是我的动作一般都是凌厉的下旋(从我球的击打不容易看出来)。因为我的发球真的看起来很慢但是不飘,看logo就能看出来,但是有时候我发快一点看起来很难,看logo发慢球我还可以,至少在时间上是可以的),所以当我用真正强的下旋发球的时候,他们会把它当成慢接,真的很刺眼,所以我不得不偶尔用一个普通的强下旋做几个真正的强下旋。这样,他们上当受骗的几率就不高。不过还是练习用普通的慢速动作发一个旋转反差很大的球比较好。因为这种东西要看手感的变化。而不是击球部分的简单变化。发丝不转时击球部分的变化越小越好,不要太靠近球拍边缘,这样对手更难看清,但也很难有强烈的对比。一旦养成了触觉,主动权完全在自己这边,因为手上摩擦的感觉变化是对方用眼睛看不到的。只有自己的本体感受才能感受到这种摩擦的变化。基本上,它有点厚和薄和摩擦的时机,摩擦的感觉等等。用眼睛很难分辨。这也是我现在很多发球高手很迷茫的原因。他们想不通为什么我一个轻射就有这么强的旋转,但有时候根本不转。这就是功夫和水平。我平时搓手很好,所以我的发球也搓的很好。我建议如果你想提高你的发球,你也要提高你的发球。毕竟我们每天都要搓很多次球。多用是练好的前提。
3.另外,球的速度和落点都有很大的变化。比如正手位置可以偶尔发出这样的发球,他准备让对手拉一下。如果他不能正确判断错误,几率相当高。我现在发球,即使对手判断下旋,拉起来也不容易,因为现在业余选手拉向前冲一般像我这样出现强下旋失误的几率很大,所以拉起来挂起来比较好,但是拉起来挂起来的怕不转身的有时候不敢用力抬,很头疼。配合同样的准备动作,突然两个大角球晃过来。反手发更大的角度。另一边的压力更大。
好了,我的经历都说了。我能否发球取决于你的努力。希望有服务器高手批评指正。
Ffenglang发表于> 2006-3-25 17:24:58[全文][评论][引用][推荐][文件][推送给朋友][收藏到网页摘录]
2006-3-25
正胶、反胶、长胶、生胶四种胶的特点是什么?
正胶、反胶、长胶、生胶四种胶的特点是什么?
用于向外粘橡胶颗粒的橡胶被认为是正橡胶。由于粘拍时胶粒向外,胶粒直接受到球的冲击而产生弹性变形(同一胶粒由于来球的速度和力度不同,变形程度也不同)。变形越大,瞬时回弹力越大,回位速度越快,但其缺点是旋转不足。长橡胶作为正极橡胶中的特殊橡胶颗粒,长而软,韧性好。当斜压向一边时,回线飘忽不定,球下沉。在业内被称为“神奇的橡胶颗粒”。生胶是介于长胶和正胶之间的一种橡胶,性能也是两者中最好的。它具有长胶粒防旋转和击球下沉的特点,又具有正胶粒善于快攻的优点。
橡胶颗粒向内粘,可正常用作反胶。由于橡胶表面的颗粒在击球瞬间被挤压变形,颗粒的弹性变形增加了橡胶表面的回弹强度,提高了球速。与正胶相比,反胶的摩擦面更大,增加了摩擦力,增强了旋转。
Ffenglang发表于> 2006-3-25 17:22:32[全文][评论][引用][推荐][文件][推送给朋友][收藏到网页摘录]
2006-3-25
乒乓球基础知识——几个基本脚步
乒乓球基础知识——几个基本脚步
1)单步执行
1,移动法以一只脚为轴,另一只脚前后左右不同方向移动,身体重心落在移动的脚上。
2.实际应用:①靠近网球;2切追球;③一步侧身攻枣常用于来球略落中线左侧,或侧身推攻直线或中间拉球时。
(2)跨步
1.移动方法:当一只脚踏在地面上时,另一只脚在移动方向上迈出一大步,脚蹬紧跟着半步或一小步,身体重心移向踏地脚。
2.实际运用:①近台快攻,用于处理稍远离身体的来球;(2)削球,左右移动击球;(3)跨步侧身进攻:当来球较慢但稍离身体时,左脚向左迈一大步,右脚立即跟着迈一小步,同时配合腰部向右转完成侧身动作。
(3)循序渐进
1.移动方法:先一只脚向另一只脚移动半步或一小步,然后另一只脚落地后立即向球移动一步。
2.实际应用:①快攻球员在左右移动的同时进攻或拉球;②削球手的正反手削球;(3)步步侧身进攻,多用于拉、削球。右脚先向左脚移动,然后迈步以便转弯,然后左脚向侧面移动。
(4)跳跃
1.自移动法,球另一侧的脚用力蹬地,双脚同时向球的方向跳。
2.实际应用:①快攻球员左右移动击球,常与步幅配合使用;(2)中间平台左右移动时常用弧圈球打法;3侧身跳进攻或拉,但需要在空中完成转腰动作;(4)斩波器在接到突击时经常使用,但经常使用小跳调整位置。
(5)跨一步
1.移动法以靠近来球方向的脚作为支撑脚,调整脚尖指向移动方向。远离来球方向的脚在身体前方交叉向前球方向迈一大步,然后身体向前球方向旋转,支撑脚向前球方向再迈一步。这是向前跨一步。后交叉步是在身体后面完成交叉动作。
2.实际应用:①快攻或弧圈球用于侧身进攻,拉后打右角空档,或改右角反手击球;(2)边走边切球;(3)削球接短球或削球高光。
Ffenglang发表于> 2006-3-25 17:10:19[全文][评论][引用][推荐][文件][推文给好友][收藏到网页摘录]
2006-3-25
影响乒乓球技术的四个基本因素
影响乒乓球技术的四个基本因素
乒乓球有许多不同的打法,也有许多战术。无论什么打法,无论战术多么多变,乒乓球技术都离不开四个基本因素,即力量、速度、旋转和落点。
力量作用在球上,表现为球的前进速度和旋转强度。
如果你在进攻中途用力扣杀,让对方接不好,那你就必须用实力打。
如果你是在加强旋转的力度,不管是上旋还是下旋,那么你一定要用力搓球。
为了最大限度的减少对手的准备时间,你必须抓紧时间,争取在最短最快的时间内把球打回对方的球台,让对手措手不及。这就是速度。
为了增加对方反击的难度,我们还可以做出各种旋转球来迫使对方在回球失误后“给个机会”。这是旋转。
乒乓球桌不大。要让你打出的球更有力量,你必须调动对手前后左右移动或跑动。所以要注意摆放。
所以力量、速度、旋转、落点是乒乓球技术的基本要素。
Ffenglang发表于> 2006-3-25 17:09:36[全文][评论][引用][推荐][文件][推送给朋友][收藏到网页摘录]
2006-3-25
乒乓球实战中几个基本战术的详解
乒乓球实战中几个基本战术的详解
首先,发球和进攻战术
发球抢攻是我国直传快攻的“杀手锏”,是争取主动、先发制人的主要战术。各种打法的选手一般都是用发球来在每一轮抢占上风。发球战术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发球的质量和三板的进攻能力。
发球和进攻战术根据打法的不同而不同,但常用的发球和进攻战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1,正手转身转身
2.侧正手(高抛或低抛)发左侧上(下)旋球。
3、反手发右上(下)旋球。
4.反手发球或下旋。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