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不理包子历史故事

清朝咸丰年间,河北省武清县杨村有个年轻人叫桂友友。因为他爸爸四十岁有了儿子,为了平安起见,就给宝宝取了个名字“狗子”,希望他能像小狗一样好喂养。

狗在14岁时来到天津学习艺术,并在天津南运河附近的刘佳蒸餐馆当服务员。狗心灵手巧,好奇心强,在师傅们的悉心指导下,这位贵友做馒头的技术不断提高,很快就出了名。

当了三年老师,桂桂友掌握了做包子的各种技巧,于是开了一家专门做包子的小吃店——德聚好。由于桂桂友手艺好,做工非常认真,从不掺假,做出来的包子口感绵软,鲜香不腻,形似菊花,色香味形俱佳,吸引了千里之外的人来吃包子,生意十分红火,很快名声大噪。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来吃他的包子,贵由忙得没有时间和顾客说话。结果吃包子的人骂他“一个卖包子的狗,不理人”。久而久之,人们就叫他“狗不理”,把他经营的包子叫做“狗不理包子”,但原来的店名渐渐被人遗忘了。

据说袁世凯任直隶总督,在天津训练新军时,曾将“狗不理馒头”作为贡品赠送给慈禧太后。慈禧太后品尝后非常高兴,夸口说狗不理包子人间美味,吃了甚至可以延年益寿。从此,狗不理包子名声大振,逐渐在很多地方开起了分号。

扩展数据

狗不理包子,创建于1858(清咸丰年间),是“天津三绝”之首,中华老字号之一。狗不理包子选面选馅精细,制作工艺严格,外形美观,尤其是包子褶对称,每个包子不少于15褶。

包子,鲜而不腻,好吃。狗不理包子以鲜肉为主,有六大类98个品种,包括三鲜包子、海鲜包子、酱肉包子、素食包子。2011110年,国务院公布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狗不理包子传统手工技艺”项目列入其中。

“狗不理”包子店自2019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生意兴隆。他们还接待了一批批外国游客。

西哈努克亲王到天津时,特意把“狗不理”包子店的厨师请到住处,为他做“狗不理”包子,按照这家包子店的传统吃法,吃稀饭和咸菜。

布什总统在担任前驻华联络处主任时,也曾去天津品尝过“狗不理”包子。所以天津有句俗话“去天津不尝狗不理”包子,那你就没去过天津。"

狗不理的包子和普通包子没有本质区别。它的名声在于它的真材实料和精心制作。狗不理包子最精致,完全用骨头汤炖。馅料选的很好,有肥有瘦。比例因季节而异:天冷脂肪多,夏天脂肪少,春秋温暖,胖瘦分开,做到不油腻,软嫩。

百度百科-狗不理包子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