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学院教务处报名入口
二、黄淮学院简介
黄淮学院是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它已经有43年的历史了。是教育部应用技术大学改革战略研究试点院校,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副主席单位,河南省首批示范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河南省文明单位,河南省园林绿化先进单位,河南省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
学校位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素有“豫州腹地、天下第一”之称的驻马店市。校园环境清新优雅,办学条件优越,公共服务设施齐全。学校占地2460余亩,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教职工1200余人,二级学院16个,全日制普通学生2万余人,藏书268万册。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化校园建设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学校牢固树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努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围绕“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和“胜任就业、有创业能力、有深造基础、有发展潜力”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定位,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学科交融、特色制胜”的办学理念,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专业集群、项目驱动、开放合作”五大发展战略。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和“产学研结合、教学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与191国内大中型行业、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组建“黄淮学院协同发展联盟”,推进校企“双主体”合作育人,实现专业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的紧密对接。
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学校优化调整专业结构和布局。坚持“突出应用、集群发展、培育特色、提高质量”的专业建设指导思想,与企业* * *实施“学科专业提升计划”。目前,* * *拥有46个本科专业,包括16国家级专业、省级重点学科、省级专业、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和省级本科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建成了信息技术、化学与生物工程、机械电子、土木建筑、文化艺术、管理服务等六大专业群,形成了结构优化、特色鲜明、与地方产业链紧密衔接的应用型专业体系。
学校积极顺应时代需求,全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创业就业能力为目标,将创新创业融入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专业建设、课外实践活动和学生发展评价体系的顶层设计,成立创新创业学院,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金,搭建大学生综合培训和创新创业平台, 如一个创新创业园、一个科技产业园、“梦工厂”、“网上创业园”,从而形成了“黄淮众创空间”2015,“黄淮众创空间”入选首批国家众创空间,“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国家级平台相继落黄淮,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创业文化生态。 近年来,在学生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数学建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等各类国家级、省级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1300余项。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左右,就业质量不断提高。学校先后获得“河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高等教育质量满意院校”、“河南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学校”、“河南省十佳应用技术类型示范高校”等荣誉称号。
学校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着力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通过实施“双聘人才引进计划”、“教师实践能力提升计划”、“创新创造教育种子教师培养计划”、“双师型教师双聘人才工程”、“校企人才合作工程”,打造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专业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12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346人,博士、硕士教师739人,聘请行业、企业优秀人才300余人担任兼职教师。拥有省级专家、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省级教学名师60余人,省级、校级教学团队20余人,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学校积极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积极推进对外合作办学。通过“开放办学、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国际合作、携手世界知名高校”,与英国、印度、美国、澳大利亚、台湾省等国家和地区的20所知名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目前国际合作项目12个,在校生3000余人,实现留学梦想的毕业生1000余人。国际化教育水平处于河南省高校前列。
学校积极融入区域创新体系,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依托学科专业优势,与德国凤凰集团、中兴通讯、北京达内集团、田放医药集团、CIMC华军车辆有限公司、河南地产集团有限公司等国内大中型企业集团合作,建设工业4.0智能工厂实验室、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智能感知与大数据中心、达内数字艺术工作室。“化学与制药工程综合实训中心”、“机械工程实训中心”、“黄淮土地建筑技术R&D中心”等28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协同创新平台,积极推进教学、科研、服务一体化协同创新。三年来,校企合作完成项目152项,实现成果121项,与企业共同申报和授权国家专利198项。
经过多年努力,黄淮学院成功探索出一条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之路。2014至2016年,学校先后承办了三届教育部“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整体综合实力、办学水平和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站在新的起点上,面向“十三五”,黄淮学院将秉承“厚德载物、博学笃信、自强不息”的校训,弘扬“只有奋斗,别无选择”的校风,抓住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机遇,加快提升转型发展的水平,努力建设“本土、国际化、开放、应用”的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