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每一个朴实的庄稼人背后都隐藏着一段心酸的过往

看到公公与我们家老黄牛耕地的情景,不由地想起曾经阅读过的一本书——《活着》

书中一开始就这样写到: 赤裸着脊背扶犁的老人对老牛劳作的消极态度似乎很不满,作者听到他嗓音响亮地对牛说道:“做牛耕田,做狗看家,做和尚化缘,做鸡报晓,做女人织布,哪只牛不耕田?这可是自古就有的道理,走呀,走呀。” 疲倦的老牛听到老人的吆喝后,仿佛知错般地抬起了头,拉着犁往前走去。

一个老人和他的一头老牛,不辞辛苦的耕田,在大山的农村田间是再普遍不过的场景。

可接下来老人的话就叫人疑惑了。——可能是牛放慢了脚步,老人又吆喝起来:“ 二喜,有庆不要偷懒;家珍,凤霞耕得好;苦根也行啊。”

一头牛怎么会有这么多奇怪的名字呢?我和作者一样,心里一头雾水。

当我认真读完《活着》后才知道,那些都是人的名字!福贵、家珍、风霞、有庆、二喜、苦根,是完整的一家人。

福贵的一生,简直就是苦难的N次方,让人不忍卒睹。再翻开故事的开始,真不知道这位历经沧桑的老人是怎样平静的叫出这些名字的。

福贵就是故事的主人公,他生于民国,出生时含着金钥匙,是名副其实的“福贵”,家境优越,有一百多亩地,他和他爹是远近闻名的“阔老爷和阔少爷”。

可是富贵年轻时并没有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他气死了自己的父亲,败光了家里所有的家产,最后被抓去当壮丁,回来时母亲病死了。看着勤劳贤惠的妻子和被妻子养得好好的儿女,他幡然悔悟,愈发卖力地干活。

他这辈子混账过、糊涂过,过去的事没法改变,当他想起对他的家珍好,对他的一双儿女好时,一切都来不及了。

他的儿子被医生医死了,妻子在知道儿子的死讯后也死了,女儿因为难产死了,女婿被水泥板夹死了,最后唯一的外孙吃豆子给噎死了,只有他,还活着。

他年轻时做了那么多亏心事,最该死的人应该是他啊。可是他居然活下来了,健健康康,没病没痛,孤身一人。他好像感觉不到悲伤,但是又好像伤心欲绝。

好多年过去了,他老了,喜欢劳动了。他身边却只有一头老黄牛,他替老黄牛取名为“福贵”。老黄牛不会说话,但是福贵却很喜欢跟它说话。

跟它说他以前经历的一些事,讲他的父亲,讲他的母亲,讲他的妻子,讲他的哑巴女儿,讲他的女婿,讲他的儿子,讲他的外孙,讲他的荒唐的一生。

我的双眼不知不觉的湿润了,公公的一声吆喝,拉回了我的思绪,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公公常常和我讲:“ 土地生万物,万物生于土,你对它好,它就对你好” 。

公公一字不识,特别勤快,种了一辈子地,在当地是出了名的老实人,可是在我眼里,他是一个大智若愚的老人。

公公小时出生在一个极其贫穷的家庭,奶奶眼盲,爷爷是个不顾家的人,常年在外给别人干活糊口,很少回家。公公还有一个哥哥就和眼盲的奶奶相依为命。

由于家里缺粮,经常挨饿,甚至连一张床都没有,晚上就睡在茅草窝里,无论严寒酷暑公公总是赤身裸体,没有一件衣服。直到公公七岁时,觉得有些害羞,就自己上山摘金银花卖点钱,换回一件单薄的裤子。

公公小时由于体弱,还被奶奶连续两次送人,几年后阴错阳差又回来了。等公公十几岁时,公公的哥哥上前线了,他就一人承担起家里所有的重担,屋里屋外地忙活着。八几年土地到户后,公公起早贪黑,日夜操劳,收成一年比一年好,这才慢慢把日子过起来。

公公一生最大的骄傲就是家里从不缺粮食,在八十年代,公公算是当地过的比较好的一家,家里每年都能存下好多粮,像土豆、玉米、大米,、红薯、大豆……只要我们这里能长的他都种。

听他说当时公社分地时,村干部看公公老实,全给他分的荒坡,面积虽然大,就是特别贫瘠陡峭。公公从不抱怨,而是一个人把土地进行翻修改良,几年后,收成比那些种特等地的人还好。

后来,村子有人看公公把日子过好了,不服气,就在背地里使坏,可公公从不和那些人计较,依然默默地种着自己的地,公公常说:“ 做人要善良,害人终害己!”

如今,公公七十多岁了,除了积劳成疾的腰腿痛之外,精气神却比我们年轻人还好。他一生秉承着自己的理念不动摇: 种好地,做好人,不贪不抢少欲望!

我打心底里佩服他,在耕种上坚持了一辈子,无论别人怎样对他,他总是用一颗平常的心来面对一切,不恨、不怨、不悔,似乎这一切与他无关。他的善良、正直、朴实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包括我。

公公一辈子经历了太多心酸的故事,就像《活着》里的富贵一样,面对苦难,骨子里透着一股不服输的倔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