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止和消除假冒伪劣商品

目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普遍现象是市场上假冒伪劣商品盛行,涉及食品、服装、家电、化肥农药、种子、化妆品、医药等行业。假冒伪劣商品的大量存在已经成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一大公害。凡是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次充好、以次充好、盗用他人名义或品牌生产或销售的商品,都属于假冒伪劣商品。为了分析方便,我们把假冒伪劣商品称为“假货”,非假冒伪劣商品称为“真货”。1假冒伪劣商品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市场经济主体作为“理性经济人”,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如果生产或销售正品能获得最大利益,那么就不会生产或销售假货。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市场经济中的主体是生产者、消费者和政府。

首先,从生产者的角度来看,为了利益最大化,也就是使成本尽可能低或者售价尽可能高,生产者可能会采取两种行动:一是在生产过程中尽可能偷工减料,以低于真货的成本制造伪劣产品,并且由于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生产出来的假货不易被消费者发现,可以在市场上冒充销售,从而获取高于正常利润的利润。 比如,药品生产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可以通过用低价劣质假原料替代正品原料来降低生产成本。没有专业知识,普通消费者无法发现其生产过程中的真实信息,或者发现真实信息的成本很高,只能通过测试等手段了解,这样生产出来的假冒产品就可以以正品的价格在市场上销售,从而获得更多的利益。相反,一些容易被消费者抓住的商品不容易成为假货,比如筷子、缝纫针等,因为这类商品如果是假货,很容易被消费者发现,所以无法作为正品在市场上销售。第二,即使生产者不偷工减料,使用正常的原材料生产产品,为了获取高额利润,也可以使用名牌商品进行销售,因为名牌商品的价格高于普通商品。例如,某白酒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正常的生产原料,为了获取更高的利润,以市场上影响力大、价格较高的名牌白酒的名义进行生产和销售,称“只要能竞争,

其次,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假货存在的原因有三:一是消费者缺乏相关商品知识,被生产者欺骗,被动购买假货。任何一个消费者的知识都是有限的,市场上有大量的商品。此外,在生产过程中,生产者总是想尽办法掩盖生产过程中的真实信息,这也增加了消费者识别假货的难度。比如,一个化妆品知识丰富的消费者,可能很容易识别假冒化妆品,但如果他对白酒知识非常少,就可能买到假酒。第二,消费者作为理性经济人,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主动购买假货,这也是假货能够在市场上存在的重要原因。比如一套正品名牌服装,在市场上价格不菲。如果生产厂家生产出与这套正品名牌服装在款式、功能、外观等方面相似的假冒服装,但价格低廉,即使生产厂家在购买时明确告知消费者是假货,也可能促使消费者购买。同样的道理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软件市场和音像市场会出现大量的盗版软件和盗版光盘。第三,消费者处理假货纠纷的成本太高。消费者被动购买假货后,后来发现如果在处理假货纠纷的过程中障碍太多,处理假货的成本太高,作为理性的消费者,不得不承认自己倒霉,使得假货更加肆无忌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