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科技馆信息

宁夏科技馆是随着宁夏回族自治区社会经济发展而建立的集科普展览教育、科技培训、科技电影制作放映、青少年科技活动等社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科普教育基地。自建馆以来,始终坚持社会公益性原则,以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方法为使命,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目的,面向社会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科普宣传教育活动。1999被中国科协命名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02年被科技部、中宣部、教育部、中国科协命名为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2007年5月,被自治区科技厅、党委宣传部、自治区科协评为自治区优秀科普基地。为我区的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自治区科协的领导下,宁夏科技馆高度重视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领导体制和充满活力的工作机制。机构有:办公室、展览教育处、青少年教育处、科普宣传部、学术会议服务部、保卫处。

为了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我馆从管理的角度制定了一系列相应的规章制度,为做好科普工作奠定了基础。

为落实《科学普及》和《全民科学素养行动计划纲要》,更好地利用科技馆现有资源发挥科普基地作用,制定了规划和计划,每年都有工作计划、实施、检查和总结,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一是加强科普教育基地的硬件建设,为科普宣传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宁夏科技馆非常重视科普硬件设施建设,1999投资40万元对永久性科普展厅和综合展厅进行了改造和装修。现有展览面积1600平方米,其中常设科普展览面积600平方米,综合展览面积1000平方米;声、光、电磁学等基础学科的永久性科普展览展品。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宁夏科技馆近年来新增加了展品,包括石油工业和石化工业科技知识展览、动植物知识展览、地质、地震和气象知识展品、科普列车西行向宁夏科技馆捐赠的31件展品和自行开发的近10件展品。2001年,投入近200万元设立科普电子屏,科普宣传片、视频制作设备陆续更新。2007年投资60万元成立宁夏青少年科学工作室。特别是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宁夏科技馆新馆建设如火如荼。这些硬件建设不仅满足了新形势下的科普需求,也推动科普工作迈上新台阶。

二、认真开展以科普教育和科技培训为重点的各种科普活动,充分发挥科普教育基地的作用。

(一)开展以科普展览教育为重点的中心工作,努力提高公众的科学文化素质。

一是充分挖掘和利用科技馆的科普资源,开展常设展览。

宁夏科技馆始终以狠抓科普展览教育工作为基本核心,充分发挥科普教育基地的功能。自2001以来,在自治区科协和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常设展览每年平均向公众开放250天,平均每年免费观众6万人次。6年间,举办了30场专题科普展,观众近35万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特别是2002年、2004年、2006年与银川市教育局联合举办的“模拟恐龙”、“青春期教育”等“智能机器人”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恐龙科普展,在银川地区引起极大轰动,各设区市主要新闻媒体连续报道上述活动,受到广大市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热烈欢迎。近年来,宁夏科技馆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形势,认真落实科学发展。及时把握经济社会发展主题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社会热点,结合每年科技周的主题,举办了“预防艾滋病”、“卫生与健康”、“创新型国家”、“节能环保”等科普展览,有效宣传和普及了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主题和科普知识,受到了公众的好评。

第二,积极联系其他省市的科技馆,尽可能开展大型展览教育。

根据中国科协、自治区科协《关于“科技馆活动进校园”的通知》精神和要求,宁夏科技馆作为此次活动的试点单位,与宁夏少数民族科普队、反邪教协会密切合作,在教育部门的积极配合下,积极整合科普资源, 紧密结合中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积极开展“科技馆活动进校园”工作。 截至目前,我们已经在银川市、盐池县、中卫市的中小学开展了15场活动。因此,该活动与中小学生科学课程标准紧密结合,既能丰富他们的课外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又能激发青少年学习科学、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深受中小学师生的欢迎。“科技馆活动进校园”工作将进一步开展。

三是继续加大巡展工作力度,提高科普教育的普及程度。

为了进一步拓展科普展览教育,让有限的科普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2001以来,积极开展科普展览巡展活动,组织开展了“反对邪教,倡导文明”、“倡导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预防青少年艾滋病”、“卫生与健康”、“青少年教育”、“海洋与人类”、“人类起源”、“节能环保知识”等活动。由于科普展览的选题能反映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内容与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收到明显的社会效益。

(二)加强联系与合作,拓展青少年科普活动内容。

一是开展全区性科学教师培训。为认真贯彻落实《纲要》,提高我区教师科学素质,推动青少年科普工作,在中国科协、自治区科协、自治区教育厅的支持下,开展了各类教师科学实践培训。比如,近年来举办了全区高中科学教师研究性学习培训班、机器人竞赛培训班等。邀请全国有成就的专家教授参加培训,解决了我区新课程改革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提高了教师的教育理念、科研方法和辅导能力。宁夏电视台、宁夏教育台、宁夏日报、银川晚报均进行了宣传报道。

二是在原有培训的基础和内容上,引入新的培训理念,拓展新的培训内容。

近年来,针对青少年开展了计算机、英语、美术、书法等科普培训。为适应新形势,加大了借助社会办学力度,以联合培养的方式开发平面设计、3D动画制作等培训课程。同时,努力争取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普培训项目,引进先进的培训理念,推出以计算机为载体的英特尔知识计划培训课程,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的能力。今年争取到60万元成立宁夏青少年科学工作室项目。这些项目的建立和实施,极大地改善了青少年科技活动的环境和质量。

三是组织青少年科技夏令营和科学体验调查。利用科协、科技馆的人才和网络优势,加强与周边科协、科技馆的联系与合作,拓宽青少年科普基地的活动领域。组织本省学生和外省学生开展融爱国主义、科学精神、环境保护、民族团结为一体的科普夏令营活动。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假期生活,还采用了老师指导的方式,以Intel主题活动为形式,以PPT为手段,以提高青少年对科学的理解和能力为目标。夏令营活动深受学生和家长的认可和好评。我们还与教育部门合作开展了青少年科学考察体验活动,通过* * *参与、相互合作、个人记录、科学统计、网上投稿等方式,让学生掌握相关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和态度,锻炼合作能力,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提高科普宣传的深度和广度。

除了以展览、培训等形式开展科普教育外,还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开展了电视、网络、电子大屏幕、科普讲座等多种形式的科普宣传活动。

一、拍摄、编辑、制作科普电视节目。为贯彻落实国务院中央关于“三农”的指示精神,先后拍摄了12个农村实用技术科普专题,其中“优良荒漠植物”、“有机生态无土栽培技术”获全国优秀科普作品三等奖,“西北养蚕技术”、“宁夏水稻旱育稀植”。为了让更多的农民朋友更好地掌握农村实用科学技术,我们制作了农村科普VCD光盘,在下乡巡展、科技周等活动中免费发放给农民朋友。为配合中组部开展的现代农村远程教育工作,制作了12小时农村远程教育科普课件节目,并报送中组部,入选。

二是配合社会新闻机构和媒体开展科普宣传工作。从2004年7月起,宁夏电视台开始推出“墙上的村庄”栏目。该栏目时长20分钟,每周两次,播出4次。利用中国科协“科普大篷车”电视节目资源,将片源免费提供给宁夏教育厅、吴忠、中卫、石嘴山等县市电视台,按期播出。利用宁夏科普网栏目播出电视节目《墙上的村庄》,利用电子大屏幕常年每天定时播出新闻、科技之光、科普展、科学史等节目,结合各类大型展览活动播出科普节目。

三是做好学术交流和科普讲座。近年来,宁夏地理、护理和气象学会举办了近百场免费讲座和会议。同时,根据当前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学习困难的现状,在科技馆科普馆举办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知心姐姐”、“交通安全知识”、“法制教育”等讲座,近万名学生受益,受到学生和学校的好评。

通过开展各种科普活动,进一步强化科普教育基地的功能,科普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和提高。宁夏科技馆的科普宣传教育达到了更高的水平,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也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