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树岭镇的经济发展
1987年,设计装机容量3.2万千瓦、总投资108万元的枫树岭电站破土动工。
1995长1100米、宽8米的水泥街第一次浇筑完成,路灯工程完成。
1997年,个人总投资1631800元,开工建设装机容量250千瓦的窄坑电站,次年正式完成并网发电;总投资50万元的林峰加油站于次年开工并竣工。
1998年,镇卫生院投资8万元新建病房楼,面积110平方米,建筑面积230平方米,并设立了激光科,与技术力量雄厚的萧山激光医院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枫树岭镇的中药材种植始于1996。从65438年到0998年,杜仲2000多亩。是被栽赃的。1998为加快中药材产业化,镇人民政府在杭州中草药研究所的支持下,发展草、薄荷中药材,并派出3名干部负责中药材引种育苗,开展种植技术辅导产品购销服务。4月,成立农业产业服务中心,实行企业化管理。5438+00年6月,中药材生产合作社成立,与农户共担风险,共享利益,形成了公司与农户的合作经营体系。全镇1042农户与该公司签订种植合同,卡销。全年种植牧草和薄荷974亩,产量130吨,销售额1062700元。
淳安县枫树岭镇从1997开始发展中药材。中药材产业成为全市产值超千万的农业龙头企业,连接农户4400余户,大卖家100余家,资产超500万——年产值超千万的镇中药材合作社、杭州天然特产有限公司。中药产业已成为该镇工业化程度较高的朝阳产业。
由于中药材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习性,过去分散的产业分布格局调整为集中发展铜山等10药材村和薛家园等10木本药材村,从而形成强大的中药材块状经济。同时,高度重视专业村、重点村、大户的培育,有10个村产值占全村总产值的20%以上。年收入过万元的大户200户,涌现出一批中药材基地100亩的专业户、重点户、大户。比如香源堂村的村主任陈建华,建了一个天然色素中药材基地。预计投产后年产值将达到近1万,效益十分喜人。
为进一步提高产业附加值,形成市场竞争力,打造和打响“中药之乡”品牌。枫树岭镇率先对各类中药材整体注册了“千岛石珍”商标,在市场上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其次,在省中草药研究所和省科技特派员的帮助下,制定了栀子省级农业地方标准,茅山栀子色素基地成功申报市都市农业示范园,并已通过专家验收。通过品牌创新,走科技生态之路,枫树岭镇中药产业附加值和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产品供不应求,直接出口日本、美国、东欧等西方国家。枫树岭镇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8600多亩,初步形成了山上基地、山下工厂、山外市场的良好格局。中药材产值突破千万,成为名副其实的中药材之乡。
淳安县枫树岭镇在上级科技部门的支持下,依靠科技创新,发展中药材特色产业。全镇从事中药材生产的专业村10个,农户4600户。中药材种植面积1.03万亩,中药材品种涵盖草、木、菌三大系列23个品种。2005年药材销售总额为11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1.2%。2006年,5000亩栀子基地获得有机农产品认证证书,建立了2000亩香草薄荷无公害生产基地,并制定了杭州香草薄荷地方农业标准。枫树岭镇是淳安县九大工业强镇之一,工业经济占全镇经济总量的80%,形成了以纺织、石材、竹木、小水电、中药材为主的五大产业。坚持“生态立镇、教育强镇、产业兴镇、五叶富镇、品牌兴镇”的发展道路,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为总体目标,以科学规划为引领,打响品牌,集聚发展,优化服务,使全镇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态势。
2006年,枫树岭镇实现工业销售产值3.89亿元,实际完成工业投资2665438+万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26.7%,比上年增长62%。投资协议利用3900万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1818%。
枫树岭镇资源优势明显。有占全县种植面积45%的中药材种植基地,是浙西中药材重镇;有竹产业基地4.2万亩,占全县种植面积的24.8%,是淳安县的竹大镇。有浙江省保存最完好的原始次生林大源林区,面积1.200公顷。境内水资源、石材资源、矿产资源丰富。投资主要集中在中药材加工业、竹木精加工工业、小水电工业、石材加工业等行业。现有木花坑水电站工程,装机容量3200KW,已完成初步可行性研究,并通过相关单位验证。
帮助优强升级大型企业。新城纺织、利源纺织、黄林丝绸是该镇纺织企业的代表企业。枫树岭镇继续加大扶持力度,进行技术改造,投资300万元新增20台喷水织机,扩大生产规模。新增两套设备后,黄林丝绸行业应努力延长产业链,向深加工方向发展。石材加工业要注重整合,改变散、小、低效益的现状,开发和推出新产品。加快丸心柴本制茶有限公司建设投产,竹木加工、中药材加工取得新突破,加大力度扶持服装、针织手套等加工业,实现加工费500万元。
2008年,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不利因素,枫树岭镇积极调整,沉着应对。通过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和优势资源整合,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盘活整合土地和闲置厂房,制定实施优惠措施,经济实现了重点突出、优势产业稳定发展的良好局面。一期总投资14万元,规划面积300亩,已完成土地平整工作,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基本就绪,具备企业迁入条件,为招商引资和现有企业整合搬迁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