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侵权的类型有哪些?
商标侵权的类型一、商标侵权的类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七条规定,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有七种:
(一)未经商标注册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的;
(二)未经商标注册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或者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容易造成混淆的;
(三)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
商标侵权的类型有哪些?(四)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擅自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
(五)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变更注册商标,并将变更商标的商品再次投放市场的;
(六)故意为侵犯他人商标专用权提供便利,帮助他人实施侵犯商标专用权行为的;
(七)造成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其他损害的。
二、认定侵犯注册商标权的过程
认定侵犯注册商标权的过程有三个基本步骤:
1,确定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范围。
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范围是认定商标侵权的基本依据。判断商标侵权行为能否认定或主张构成所考虑的一切因素,都是围绕注册商标专用权的权利范围进行的。根据我国《商标法》第五十六条规定,注册商标专用权以该注册商标及其核准使用的商品为限。显然,从这一规定来看,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范围仅限于该注册商标和该注册商标核定使用的商品。范围由两个因素决定,一是注册商标;二是注册商标核定使用的商品。两者结合构成了注册商标专用权的权利范围,也决定了商标侵权行为与被控侵权客体进行比较的标准,从而得出是否构成侵权的结论。
2.确定被指控侵权的具体对象。
被控侵权对象的确定由两个因素决定,一是被控侵权的商标,二是被控侵权的商标所使用的商品。确定被控侵权具体客体的意义在于确定和固化被控侵权的载体,为下一步与商标权保护范围的比较打下坚实的基础。它与确定注册商标专用权的权利范围同等重要,是认定商标侵权的另一个比较对象。
3.将被控侵权客体与注册商标和该注册商标核定使用的商品进行比较,确定被控侵权商标是否相同或者近似,被控侵权商标使用的商品与该注册商标核定使用的商品是否属于同一类别或者近似。
通过认定侵权的三个基本步骤,特别是将被控侵权客体与注册商标及注册商标核准使用的商品进行比较后,才能确定是否构成商标侵权。
相关阅读:
商标侵权的原因分析
1,高额利润的诱惑。假冒的国际品牌产品通常可以获得高额利润。而且因为品牌效应,销售更容易。在高额利润的驱动下,侵权或假冒优质名牌产品的违法行为屡禁不止。
2.现行政策法规存在缺陷,执法力度不足。近年来,为了规范市场,虽然我国的政策法规数量逐渐增多,但仍然没有一部完整系统的法律法规来确认市场执法和监督管理机构的名称、地位、权力和制度。
缺乏行政执法手段,难以震慑犯罪分子。作为商标侵权行为的重要执法部门,现行工商行政管理体制与严格依法行政、行政法治建设和经济发展仍不相适应。
3.很多消费者更喜欢品牌而不是产品本身,这也是商标侵权的温床。商标从一开始就是用来让客户识别的。当定位到这些信息时,客户只认品牌,忽略其他。其实社会已经有了分工,商标也开始异化了。一些国际知名企业如“普拉达”、“兰蔻”等认为设厂不合算,就把加工任务交给其他生产商,而公司则尽力打造品牌,不一定做整个市场的营销。但部分消费者只关注商标,忽略了商标所代表的商品质量和内涵,导致一些边缘产品在市场上大行其道。
看过吗?商标侵权的类型有哪些?人们还看到:
1.商标侵权的类型有哪些
2.严厉打击网络商标侵权行为。
3.商标侵权怎么判?
4.企业名称权与商标权的冲突体现在哪些方面?
5.商标侵权认定的难点在哪里?
商标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