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奥迪将与一汽成立第二家整车合资公司!这是为什么呢?
车图腾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
日前,据德国Automobilwoche报道,奥迪正在与一汽集团洽谈,或在中国建立新的合作公司,主营业务为电动汽车。新公司将以奥迪和保时捷共同开发的PPE平台为基础,建设新工厂深化合作。
对此,有国内媒体联系奥迪中国,对方表示与一汽集团三十年来的合作非常成功,但对媒体报道的相关传闻无法置评。不过有趣的是,奥迪中国并没有明确否认。
回顾他们合资公司的历史——一汽大众,1991 2月,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德国大众汽车股份公司、奥迪股份公司、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一汽大众,这是中国第一家按经济规模开工建设的现代乘用车企业。
经过近30年的发展,一汽-大众的产能布局已覆盖东北长春、西南成都、华南佛山、华东青岛、华北天津。下设八个生产厂:第一汽车厂、第二汽车厂、第三汽车厂、第四汽车厂、第五汽车厂、第六汽车厂、动力总成事业部和冲压中心。也从建厂初期的一个品牌一个产品发展到奥迪、大众、捷达三大品牌近20个产品。一汽大众已经成为国内成熟的生产企业,覆盖A、B、C乘用车全系列。
目前在有关方面发布确切消息之前,我们先来分析推测一下“奥迪为什么要和一汽集团成立新的合资公司?”?看成立新公司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商业需求
综合来看,国内很多传统车企出于业务需要,会将新能源汽车业务剥离出来,比如2008年注册的长安新能源、广汽新能源、奇瑞新能源、北汽新能源,2017独立运营。因此,不排除大众集团未来将在中国市场剥离奥迪品牌新能源汽车业务。
其实大众的类似操作早在2017就开始了。江淮大众的成立是大众汽车在中国独立运营新能源业务的一次尝试。
从这个角度看,奥迪品牌新能源板块出于业务发展的需要,与一汽集团成立新的合资公司,似乎也是正常的。
然而,这个理由并不能说服一些专业人士。
追求利益的▍
资本是逐利的,合资公司双方都有这个特点。
1995前期,一汽、大众、奥迪三方经过多轮讨论和艰难谈判,于当年6月在北京草签了奥迪轿车并入一汽-大众的生产合同。
不久后,三位同修修改了合资合同,确定股比结构为一汽60%,大众30%,奥迪10%。同时,一汽-大众与奥迪签署技术转让协议,奥迪系列产品将作为合同产品正式纳入一汽-大众生产。
此后,一汽集团与大众汽车集团的利益分配被定为60%对40%。
但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崛起,迅速成长为产销量全球第一的市场。在利益的驱动下,大众集团对其在现有合资公司中的持股比例明显做了白日梦。毕竟在其他很多汽车合资企业中,中外都是按照50:50的“惯例”来划分股比的。
所以一直以来,业内都有不少消息称双方计划调整股比,但最终都没有进一步敲定。
201116年10月,奥迪冒着得罪一汽集团的风险,与德国SAIC签署合作框架协议,计划在中国再建一个生产基地和渠道。2018年,奥迪入股上汽大众,持股1%股权。这一象征性的持股意味着上汽大众已经可以生产带有奥迪商标的产品,随后SAIC奥迪A7L国产的消息疯传。
近年来,中国汽车市场的销量中,奥迪品牌占了很大比例。2019年,三分之一的奥迪汽车来自中国,今年第二季度,超过一半的汽车来自中国。作为奥迪在华销售的重要业务单元,一汽-大众奥迪目前掌握着奥迪所有车型在华的销售情况和国产车型的生产情况。
有鉴于此,我们有理由猜测,借与新能源汽车合作之机,奥迪力推与一汽成立第二家合资公司,初衷可能是基于长期的结股比。
另一方面,目前大众全新的MEB平台* * *在德国和中国拥有三座新工厂,其中上汽大众新能源工厂新建,计划于5438年6月+2020年10月正式投产;一汽大众由佛山工厂转型而来,目前还没有生产信息。
目前,中国的汽车市场与多年前大不相同。黄金十年井喷期已过,汽车新四化潮流风起云涌,造车新势力攻城略地,给整个汽车产业链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汽车市场格局,尤其是豪华车市场的竞争格局也发生了变化,奥迪的压力也很大。进一步优化与一汽集团的合作关系,将有助于其进一步开拓中国市场,实现更多的商业价值。
当然,目前的分析仅限于有限的猜测,以合资公司双方发布的实际消息为准。
本文来自车家作者汽车之家,不代表汽车之家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