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一堆公司当皮球踢,烫手山芋避之不及,《指环王》开拍前有多惨?

在电影史上有一种很奇怪的现象。但凡是后来震撼世界的经典电影,它们的诞生过程都充满了坎坷,今天要说到的影史上的巨著某王系列,也是如此。

版权问题

关于这个系列电影,大家应该都知道是出自某戒这部奇幻小说。作为在西方家喻户晓的名著,这部电影自诞生以来之后其实也有被多次改编成各种影视、动画等等。也因为这样,所以版权问题相当复杂。

到了上世纪70年代,一位制片人从联艺手上买下了这部电影版权,后来还从原作者约翰·罗纳德·鲁埃尔·托尔金的后人里拿到了小说所有人物、场景、物体的商标权。

到了1978年,成立了一家名叫某某的公司,用来专门处理约翰·罗纳德·鲁埃尔·托尔金作品相关的授权。而同一年,当时的彼得·杰克逊则读到了某戒小说原著,并很快就为之折服。

时间很快就来到90年代,在拍摄电影某某病人时,跟好莱坞巨头福克斯影业公司闹翻了,出现了不可协调的分歧后福克斯怒而宣告退出。这时,哈维·韦恩斯坦(这个人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的米拉麦克斯影业出资支持了某某病人的拍摄,这部影片后来也获得成功。而他也跟米拉麦克斯形成了良好的关系。

当时,在电影界闯荡多年的彼得·杰克逊,也成为了一个略有名气的导演,而他正好打算向跟自己合作多次的米拉麦克斯提出要拍摄这部电影项目的想法。由于之前的关系,这自然正合韦恩斯坦的意思,于是,项目很快就开始推进。最初彼得·杰克逊是打算拍成三部电影,第一部是什么人,第二三部才是这部电影。

发行权问题

然而,很快事情就出现了问题。尽管索尔·扎恩兹拥有某人小说的影视制作权,但电影发行权依然在联艺手上,当时的联艺已经被另一家巨头米高梅电影公司高价收购了。为此,韦恩斯坦不得不跑去跟米高梅电影公司谈判,然而当时的米高梅电影公司由于本身企业的问题,无法出售任何资产。

这么一来,什么戒的项目就再次发生了变动,米拉麦克斯电影公司要求彼得·杰克逊暂停什么人的拍摄,就只拍两部某王这部电影了。

彼得·杰克逊虽然同意先把某人放下,但依然希望能拍三部中土世界的电影,但在哈维·韦恩斯坦的坚持之下,最后只能妥协拍两部。

资金问题

然而,随着项目初期的工作开展,很快麻烦又来了。电影所需要的资金,实在太庞大了,米拉麦克斯电影公司一开始给彼得·杰克逊的预算完全不够。不是差一点,而是差很多很多。这种情况下,哈维·韦恩斯坦只能求助于母公司华特迪士尼公司。然而,华特迪士尼公司高层给出的答复相当明确:拒绝。

当时华特迪士尼公司拒绝的原因是哈维·韦恩斯坦不愿意给他们看这部电影的剧本,但其实大家都知道这是场面话,既然来要求母公司融资了,又怎么可能不让你们看项目。说到底,还是不信任这部电影可以大爆。

对此,哈维·韦恩斯坦就想着从系列本身入手削减预算,于是要求彼得·杰克逊就拍一部电影好了。彼得·杰克逊当时考虑了一下,表示可以,但这电影时长必须4小时。哈维·韦恩斯坦却坚决不同意,并表示哪里用4个小时啊,你把电影里两个地方合并一下,还有主角团的霍比特人干嘛要4个呢?砍掉2个剩下2个不就得了。这样的话一部2小时的电影就搞定了。估计当时听到韦恩斯坦这建议的彼得都傻眼了,这改得,拍的还能叫电影?

由于彼得·杰克逊坚持的反对,哈维·韦恩斯坦给他下了最后的通告令。给你三个星期的时间,你可以自己去找愿意投资的公司。这下可苦了彼得·杰克逊,拿着某王项目在好莱坞里到处找接受的厂商。他先去到的是环球影片公司与梦工厂,然而人家的态度跟华特迪士尼公司一样,很干脆地拒绝。

接着彼得·杰克逊又跑去了福克斯,福克斯高层原本对这个项目是很感兴趣,然而知道版权所有者后就直接拒绝了,并表示不想跟这人再扯上什么关系。

综合起来,这个项目风险很高,因此好莱坞影业们都不想接手。看到彼得·杰克逊处处碰壁的哈维·韦恩斯坦,其实心情是相当愉快的,因为他本身就知道好莱坞其他影业肯定都会拒绝,到时彼得·杰克逊也只能灰溜溜回来听他的话。

转机来临

然而,在这个时候,转机来了。当时新线影业的董事长,他在得知这个项目后,敏锐地察觉到这是一个很可能会大爆的项目。当然,按他自己的说法,他也自认是电影界的赌徒,风险很大,但成功的话收益也高。

他在看过之前已经完成的一些项目以及剧本后,于是就让彼得·杰克逊过来谈谈。一开始,彼得·杰克逊还只是表示自己就拍两部就行了,“什么?拍两部?原著不是三部书吗?为什么不拍三部?”当时的彼得几乎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之后,该项目也从米拉麦克斯电影公司转移到新线影业,新线影业也倾尽全力支持这个项目。而米拉麦克斯电影公司则保留了一小部分分成,哈维·韦恩斯坦也只是挂了个执行制片的名衔。事实上,新线影业为了支持这个项目也几乎是砸锅卖铁,一开始原定预算是1.3亿美元左右拍摄三部,但后来预算也是不断上涨,最后到了2.81亿美元。

最后的结果,这个系列,也成为了电影史上难以逾越的一座巅峰山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