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干妈为什么会从神坛上掉下来

老干妈作为当年的辣酱霸主,曾经无处不在。在中国只要有人的地方都是辣酱界的传奇!然而,在名气之下,老干妈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被誉为国货之光、民族第一品牌的老干妈,正逐渐跌下神坛。对此,我们不禁要问: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老干妈掉下神坛,营收一落千丈?

老干妈为什么会跌下神坛?跟我一起去看看吧。

为什么干饭神器“老干妈”不香?

最近老干妈营收下滑十几亿,再次引起社会关注。

说起老干妈,应该不会陌生。作为干饭神器,无论是蘸着吃还是直接拌饭,都非常好吃,尤其是当饭吃。

我还记得以前,我不想炒菜。我每次都做白米饭,和老干妈一起吃。我每次都玩得很开心。

自从陶华碧的儿子上位后,为了创新,对辣椒的原料进行了改造,导致老干妈没有了以前的香味,口感也不一样了。

辣椒的原料不一样。虽然不会让老干妈难吃,但是也没有以前好吃了。

陶华碧在这里的时候,用的是贵州的辣椒。陶华碧的儿子为了创新,或者为了降低成本,把贵州的辣椒换成了河南的,但是河南的辣椒缺少了一些香气,使得老干妈的味道比以前差了。

老干妈口味的下降,再加上各种网络名人产品的冲击,比如烤花椒酱,彩椒酱等等。

这就导致了老干妈销量的断崖式下滑。如果继续,不改变,老干妈的未来会是怎样的?

老干妈为什么会跌下神坛?

老干妈作为当年的辣酱霸主,曾经无处不在。在中国只要有人的地方都是辣酱界的传奇!

然而,在名气之下,老干妈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被誉为国货之光、民族第一品牌的老干妈,正逐渐跌下神坛。

近日,贵州省工商联、贵州省企业联合会联合发布“2022年贵州民营企业100强”名单。这份榜单的数据显示,老干妈在2021以4201亿元的营收跌出前十,排名11,而在20265438,一年的时间里,老干妈营收下降了654.38+0.2亿元,下降了22.25%,降至6年前的水平。这是隐退五年的陶华碧第三年重返江湖。但是老干妈的没落并没有因为创始人的回归而重现辉煌。

对此,我们不禁要问: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老干妈掉下神坛,营收一落千丈?

“灭六国,六国也,非秦也。秦氏宗亲,秦也,非天下也”,对于老干妈来说,这句话是一个非常恰当的证明,它让老干妈从神坛上掉下来正是因为她自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产品质量保证肆意

说起老干妈,这就是中国快消品市场的神话。没有上市、融资、推广、广告,经销商就会上门抢货,而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产品质量。

以前老干妈为了保持口感,一直以遵义贵州花椒为主产区。因为现金法,对原材料的要求很高。购买的原料要按要求分类,辣椒梗要一根一根剪掉。好的原料成就了好的品质产品,这是竞争对手难以企及的,也让老干妈在品质上脱颖而出。

现在,随着陶华碧2014退休,公司交给大儿子李桂山和小儿子李妙星。大儿子负责销售和市场,小儿子负责生产。而掌管生产权力的小儿子,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烧到了他家,开始自掘坟墓。

第一,更换生产辣椒酱的原料。因为原料价格的问题,只把贵州辣椒换成了河南辣椒,更便宜。河南花椒虽然便宜,但辣度和水分含量都远不如原来的贵州花椒。二是删除酱料原有的手工酿造工艺,用机器代替。看似不起眼却能让利润更高的变化,影响了老干妈多年积累的口感和口碑,而且因为原料和酿造工艺的变化,这两年消费者总是抱怨“口感不如以前了”“老干妈真的变质了?”差评越来越多,比如“老干妈现在的味道好像和很多年前不一样了”“味道不对”“我总是觉得几乎什么都不对”。有贵州本地人甚至说,“老干妈的原料粗制滥造,靠大量味精提升口感。”

这种行为与陶华碧时代产品为王的原则背道而驰,引发了老干妈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口碑危机。在消费者消费越来越挑剔的今天,在产品为王的时代,产品的质量永远是第一位的,缺乏质量保证的产品被消费者拒绝只是时间问题。虽然随着陶华碧的回归,企业纷纷做出调整,以遏制公司业绩的下滑趋势,但错过的终究难再回来。

第二,放弃初衷的多元化发展

很多国外知名奢侈品牌之所以能百年基业常青,关键原因就是坚持在主业上深耕细作的发展思路,而老干妈似乎并没有坚持。

过去,秉承“能吃多少吃多少”的原则,老干妈在业务上始终坚持“四不”——“不贷款、不入股、不融资、不上市。”为了保证产品质量,老干妈曾经坚持用正宗的贵州辣椒。为了保证产品的特色,工厂只开在贵州,她坚持不在外地建分公司的发展思路,因为担心工厂开到外地会影响老干妈的品质和口感。这些发展初期的初衷,意味着老干妈主业发展方向上的坚持和匠心,不急于求成,扎扎实实做好。老干妈终于成了全世界人的心头好。

随着家庭经营权的变更,发展思路又出现了偏差。和很多目光短浅的企业一样,面对利润率更高的行业诱惑,难以驾驭。最终,陶华碧长子沉迷资本,前后参股14企业,认购金额超过2亿元。他的投资足迹从云贵高原走向华东,其中投资的房地产项目借用老干妈的名义投资昆明的烂尾楼。最后,“云润天洋”等几个房地产项目连续爆仓。

试想一个痴迷于资本的公司,一个痴迷于赚快钱的负责人,尤其是企业销售的负责人,会投入多少精力和心思在产品上?

第三,新产品开发难以摆脱品牌的束缚

所谓的叶澄品牌,打败了这个品牌。

老干妈作为知名品牌,20年的品牌积淀根深蒂固,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品牌形象就是辣椒酱。提起老干妈,消费者首先想到的是辣椒酱,别的什么都没有。

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老干妈尝试推出一系列新产品,拓展企业产品线,需求企业新的增长点,比如开发的新产品,如番茄辣椒酱、麻辣菜、火锅底料、豆腐等。,但是这些所谓的新产品并没有给老干妈带来预期的收益。原因如下:

第一,这些新产品与老干妈的传统产品豆豉辣椒酱相比,仍然缺乏核心竞争力和卖点。新产品没有创新,只是市场上的一个跟风产品。相比榨菜、麻辣菜领域的老字号,以及豆腐脑领域的王致和、海底捞、呷哺呷哺、火锅领域的草原红太阳,存在着巨大的品牌差异。老干妈推出的新产品并没有占据消费者的心智。说到老干妈,消费者的第一反应还是辣酱。

二是新品的包装设计风格难以摆脱品牌的束缚。整个新品的包装依然延续了老干妈产品一贯的包装风格。虽然可以凸显老干妈的品牌形象,但并不能让新品在市场上脱颖而出。新产品很难摆脱老干妈的品牌大光环的影响,也就意味着很难在市场上生存。

第三,没有创新的产品就没有灵魂。在消费升级的时代,在个性化消费的时代,消费者总是喜“新”厌“旧”,尤其是那些喜好“色”、消极“心”的人。他们希望看到的是不一样的、新鲜的,而不是简单的“抄袭”或“照搬”。一个新产品没有创新,就意味着没有灵魂。这样的新产品翻车也就不足为奇了。

老干妈在新品开发,如何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如何摆脱品牌依赖,新品开发创新等方面,都有很长的路要走。

第四,狼群在身边,新玩家不断进入市场。

“老干妈绝对是辣酱领域的霸主,市场份额和利润的领先地位毋庸置疑。”专业人士这样分析。但老干妈在行业内的霸主地位也正受到威胁,辣酱市场被新老品牌进一步蚕食。

前瞻产业研究院编制的《辣酱产品蓝皮书》数据显示,2010年至2019年,我国辣酱产量增长80%,2019年产量达到约576万吨,消费量约528万吨。工信部数据显示,2018年调味酱市场规模达到400亿,其中辣酱占80%;整个辣酱行业市场规模的增长率保持在7%以上。到2020年底,中国辣酱市场规模将达到400亿元,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巨大的蛋糕也吸引了新老品牌和跨界人士涌向下一场比赛。

其中老字号李锦记、辣妹紧跟老干妈,威胁老干妈的市场地位,而海天辣酱凭借自身渠道迅速崛起,同时新玩家开始进入市场。

2014,四川饭扫光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饭扫光”)获得A轮融资。

2016年初,明星林依轮创立了辣酱品牌“叶凡”,并在JD.COM、天猫、淘宝等平台上线。与此同时,相声演员和网络名人李都开始做辣酱。

互帮辣椒酱通过与饿了么、美团捆绑,开始占领外卖高地。

2020年8月主打蘑菇酱的中经食品也在辣酱领域发力,推出了“辣队”鲜辣酱。

2020年9月,以“阿香婆”辣酱闻名的Xi孙安食品有限公司新引进了股东袁琪森林。

越来越多的网络名人新品牌跨界,依托互联网和自媒体。新品牌找到了新的出路,通过线上渠道发力,并陆续找到了突破口,通过新颖的营销方式俘获了年轻人的胃和心。

这些新品牌应运而生,对口味单一的老干妈构成了极大的威胁。这些品牌都想成为第二个老干妈,成为第二个陶华碧,使得老干妈在市场竞争中举步维艰,市场空间不断被蚕食。

在众多品牌的围剿下,老干妈已经不像以前那么“香”了。

第五,触网难掩发展的疲惫。

时代抛弃一个人能有多快?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眨眼也是一样的。

传统渠道时代,门店、连锁超市、零售渠道占据主导地位。老干妈的迅速崛起,正是因为这些渠道的精耕细作。凭借渠道优势和产品口碑,老干妈在辣酱行业一直稳坐领导地位。但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属于老干妈的线下销售时代早已过去,线上销售成为新的销售渠道,年轻人成为新兴且不可小觑的群体。

为了迎合互联网浪潮和新的消费模式,讨好年轻人的新口味,老干妈们也开始了一系列的“触网”行动。

在渠道拓展上,实现了线上线下快马加鞭的策略。2018,老干妈天猫旗舰店正式开业,迈出线上第一步。

同年,印有老干妈logo的时尚毛衣亮相纽约时装周,老干妈迎来了品牌年轻化的第一次尝试。随即,老干妈玩起了与男装的跨界,推出了“定制礼盒”、“定制手袋”等时尚单品。

2019鬼畜视频呈上升趋势。屏幕前沉默已久的老干妈,凭借一则“拧下干妈”的广告吸引了网友的关注,一度登上微博热门话题榜。

2018情人节,老干妈官方旗舰店联合淘宝推出“购物车相亲”活动,推出“1314瓶限量版”。这些限量版的每一个瓶盖上都印有“爱情金句”。

最近,陶华碧出现在Tik Tok的直播间。

虽然这些努力让老干妈获得了短暂的人气,但如今,这已经不是“亡羊补牢,犹未为晚”的时代了。所谓循序渐进,传统品牌只要打个盹就会补上,尤其是这些更懂新营销的新品牌。

最终的结果是,即使老干妈再来,也难以力挽狂澜,掩盖老干妈发展的疲态。

第六,层出不穷的负面新闻拖累品牌。

品牌越大,责任越大。

除了产品中原来每斤12元的生产辣酱原料被7元一斤的河南花椒取代的负面新闻,还有投资地产“一房二卖”的负面新闻损害老干妈的品牌形象。

曾经,在干米人眼中如女神一般的老干妈,质量问题投诉频发。有的过期了还在卖,有的吃过铁圈,有的吃过小木片,有的吃过鹅卵石,有的吃过玻璃渣甚至有的吃过蟑螂...;

同时,除了食品质量的投诉,老干妈近年来还因辣椒厂油烟废水污染被投诉20余次,并被中央第三批环保督察点名处罚。

2018,网友热议腾讯广告乌龙案。虽然是“鹅冤”,但无疑给老干妈增加了负面新闻。

2019年5月,老干妈爆出配方泄露的故事。

2019年9月,老干妈又发生火灾,1/3产能受损。两起火灾事故给老干妈损失近亿元。

一系列负面新闻的披露和热搜,对号称国民辣酱的老干妈这个品牌都是一个打击。不仅是对企业品牌的打击,也是对消费者信心的打击。

最后

从老干妈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其实反映了老品牌在发展中遇到的无奈。面对新时代的挑战和产品、品牌、渠道的老化,作为一个老品牌如何在新的市场环境下焕发青春,如何在新的形态下脱胎换骨,是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对于老干妈来说,面临诸多问题,老干妈需要保证产品质量,创新营销。